南北方古代民族融合途径及融合方式之比较

南北方古代民族融合途径及融合方式之比较

ID:34053257

大小:381.0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3

南北方古代民族融合途径及融合方式之比较_第1页
南北方古代民族融合途径及融合方式之比较_第2页
南北方古代民族融合途径及融合方式之比较_第3页
南北方古代民族融合途径及融合方式之比较_第4页
南北方古代民族融合途径及融合方式之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北方古代民族融合途径及融合方式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北方古代民族融合途径及融合方式之比较方铁(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091)摘要:南北方古代民族的融合途径与融合方式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明清以前,南方民族地区大致经历汉族移民逐渐“夷化”的过程,少数民族自身也得到充实。明清时因汉族人口大量进入,融合倾向改变为部分少数民族持续汉化,融合外来移民形成地方性汉族群体。北方民族地区在明清前后,基本趋势都是游牧民族不断南下融入汉族,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大致经历持续“汉化”的过程。产生上述差异,与南北方民族势力的形成及特点,南北方民族自身文化的差异

2、,以及封建王朝施行的治策等因素有关。关键词:古代民族;南北方;融合途径;融合方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我国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途径以及融合方式,相比之下南北方地区有明显差异。为便于比较,本文所说之南方地区,以包括今云南、贵州、两广的南部边疆地区为代表,所言之北方地区,主要是指蒙古草原地区。大致说来,汉族与南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总的趋势是汉族吸收少数民族的成分逐渐壮大,汉族与少数民族逐渐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融合的途径和方式并非是单一的。造成南北方民族融合途径与融合方式的差别,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一南部少数民族与南

3、迁汉族人口的融合,经历了上千年的渐进过程。在封建社会的前半期,南部边疆地区所以出现汉族移民与土著民族的渐进性融合,首先是由于这两个部分长期在较大的范围内相互杂居,互相影响。清代王夫之注意到在西南边疆当地夷人与外来汉人广泛杂居,彼此文化与习尚相互影响的情形,他说:“玉门以西水西流,而不可合于中国,天地之势,即天地之情也。张骞恃其才力强通之,固为乱天地之纪。而河西固邕、凉之余矣。若夫駹也、冉也、邛僰也、越嶲也、滇也,则与我边鄙之民犬牙相入,声息相通,物产相资,而非有駤戾冥顽不可向迩者也。武帝之始,闻善马而远求耳,骞以此而

4、逢其欲,亦未念及牂柯之可辟在内地(1)[卷3]也。”汉朝向西南夷地区(指今云南、贵州)移民,主要是为了巩固建立未久的边郡,大部分移民居住郡县治地。汉晋时的南中大姓,主要分布在建宁、晋宁、朱提、牂柯和永昌诸郡的治所与部分县治,李恢、朱褒、爨习、孟琰和孟获等有名的南中大姓,都是外地移民(2)[P157]的后裔。南中大姓主要来自外地的移民,还可从考古材料得到证实。在今滇东北、滇中、滇西和黔西等地的盆地,分布着不少古代的墓葬。这些因地表有高大的封土堆被称为“梁堆”的古墓,是东汉以来南中大姓的墓葬己属定论。东汉至晋代南中地区(

5、指今云南、贵州)出现的大姓,主要出自四川迁来的汉族移民,其早期文化基本上属于汉族文化。另一方面,大姓又与居住地区的土著居民僰人建立密切联系,文化上亦深受僰人影响。《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便为主。论议好譬喻物,谓之‘夷经’。今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经’。与夷为姓曰‘遑耶’,诸姓为‘自有耶’。世乱犯法,辄依之藏匿,或曰:有为官所法,夷或为报仇。与夷至厚者谓之‘百世遑耶’,恩若骨肉,为其逋逃之薮。故南人轻为祸变,恃()[卷4]此也。”《三国志·张裔传》:大姓雍闓叛蜀举事之前,“

6、假鬼教曰:‘张裔府君如瓠壶,(4)[卷41]外虽泽而内实粗,杀之不可,缚与吴’。”雍闓把益州太守张裔比喻为外泽内粗的葫芦,并借巫鬼教之名使众夷缚送至吴,由此可见雍闓不仅熟悉夷人的习俗,而且在夷人中享有与巫鬼教领袖“鬼主”相当的权威。这一类情况表明,由于南中大姓居住在土著民族占优势的地区,因此大姓有趋于“夷化”的倾向。西晋建立后,初期承袭蜀汉多方任用大姓为郡守县令的做法,不久在南中改行强硬的镇压政策。在东晋和南朝无法控制南中混乱局面的情况下,大姓间也展开争夺和兼并,咸康五年(339年)前后,南中大姓仅剩下以爨琛、孟彦、

7、霍彪为代表的爨、孟、霍等三家。但争夺和兼并并未停止。孟、霍两家在争斗中最终玉石俱焚,剩下的爨氏大姓形式上仍奉封建王朝为正朔,实际上掌握了南中地区的控制权。南北朝时期,由于今云贵地区与内地的政治关系相当松弛,大姓融合僰人形成新的民族群体白蛮,白蛮基本上占据了云贵一带的农业地区。今贵州地区的大姓,也有相当一部分源自汉族移民。从《华阳国志》的记载来看,他们与南中大姓在来源方面并无不同。宋代贵州北部仍有一些大姓。近年在贵州发现的宋墓,(5)大约以乌江为界分成两种类型,1957年发掘的遵义杨粲墓是乌江北岸宋墓的代表类似风格的宋

8、墓在遵义地区的桐梓、遵义、绥阳、湄潭等地也有发现。这些情形反映了如下史实:隋唐至两宋时期,在今云南、贵州地区,汉族与土著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是比较普遍的,这种渐进性的融合,为白蛮等本地民族发展到更高水平奠定了基础。秦汉以来主要居住在云贵平坦地带的僰人,在不断吸收外来汉族人口和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情况下,于南北朝时形成新的民族群体白蛮。南北朝时滇东白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