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45878
大小:5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武秀芝(汝州市大峪乡第二初级中学,河南汝州467500)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244-01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具有明显的文化载体这一人文性质,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语文教学因其学科特点,具有“载道明理、表情达意、文道统一”的优势,在塑造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小学一肓到中学毕业,贯穿始终,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可想而知。木文就个人的一些探讨做一简单总结一、改变过去那种片面地把语文只当作政治宣教或语言交际的工具的认识语文教学既应成为既培养学生
2、“热爱祖国语言”的手段,又要成为培养其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对语文教育,我们过多地关注了其工具性,或过多地赋予她额外的任务,对课文作纯理性分析,致使其人文价值慢慢地丧失殆尽。再加上历史的原因,语文课成了另一门政治课,这样,再美的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学生也不能从中享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怎能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而心生厌倦呢?其结果自然是大大削弱了她的育人功能,影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其肓接恶果就是吕叔湘先生所说的“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木国语文,却乂是大多数不过关……”的“……咄咄怪事”。要想改变现状,只有彻底改变语文教育观念,把语文真正教成语文,不要把
3、额外的东西强加于语文头上,大胆•撇开教学参考及其他资料中己经过时的做法和说法,开创性地发挥和创造出适合语文学科特色和教师自身特色的处理教材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既实现其工具性,乂挖掘其人文性,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二、挖掘教学资源中的人文因素中学语文教材如一部百科全书,包容了古今中外人类的观念体系、知识体系、行为方式的体系,具备了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也是培育中学生人文素质的教材。首先,中学语文教学内容里饱含深厚人文底蕴。如《岳阳楼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梅岭三章》《过零丁洋》《谈骨气》等教材,字里行间,洋溢着那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情感,可歌可泣的民族气节,这些都是培
4、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义务感的良好的人文教育素材,还有像《论语》《弈喻》《为学》《石灰吟》《论求知》这样的选文,只要深入分析,给学生营造一种审美氛围,便可使学生获得治学之道,为人诚实、胸怀豁达、严于律己、崇尚节俭等修养方面的人文精神。其次,中学语文教学的某些内容,含有不少育人的哲理美。如《老子》《庄子》的朴素辩证法,《荀子》的唯物主义,《墨子》的“兼爱”、“非攻”,《孟子》的比喻推理,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再如《春》《小石潭记》《三峡》《苏州园林》等散文游记,描绘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还有《大自然警号长鸣》《心中的鹰》《红嘴鸦的结局》《向沙漠进军》等,则能唤起学
5、生的环保生态意识。因此,我们语文教学中不能抛开它们,而只对作品作毫无生气的语言解剖。首先,我们在教每一篇文章前,先要仔细揣摩文本所蕴藏的人文要素,教学要点中必须体现其要素,口将其分解到整个课文教学各环节中去;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去涵泳,去体悟,去感受。语文教育的灵魂是创新,对人文教育的方法也必须不断翻新。有的文章适合整体感知其精妙,有的文章却适合字斟句酌,仔细推敲把玩才能感知其精髓,有的却又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我们在处理不同的课文时,必须因文而异,才能真正把其中的人文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对文学作品的教学更应该如此。因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人文要素是其他任何一种文体的文
6、章所不可比的。如我在教《向沙漠进军》一文吋,首先引用一句话:水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来引入课文,然后设计了几个抢答题:1•世界上水的覆盖面是多少?可用水是多少?2.世界上缺水的地方你知道有哪些?3.每年的沙尘暴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沙尘暴?4•怎样才能制服沙尘暴,重现碧水蓝天?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和《青少年科技博览》等书籍介绍,积极抢答,气氛活跃。课后同学们还组织起来,在全校开展了绿色承诺活动,部分同学因此而荣获宝址区绿色承诺活动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另外,语文课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也是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我们开展集楹联的活动,同学们通过搜集,举办了楹联展,既体会了古仁人之心
7、,又了解了祖国的名山大川,领悟了祖国河川的壮美。总之,在教学实践,我们都有针性的、引导启发学生,既掌握了语文知识,又突出了人文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学生对这样的课也有极大的兴趣。三、改革阅读教学,还阅读权力于学生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长期以来,我们丢掉了汉语言学习的优良传统,放弃了诵读,而只是字词句篇地肢解,使原本完整的美文变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也难怪学生常生厌倦之心。语文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上冋归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