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42952
大小:5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3
《德性成长生命中的情感体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德性成长与生命中的情感体验朱小蔓刘慧刘惊铎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全球多元文化、网络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和人的发展等问题展开了全面的哲学反思,发现既往的教育在科技理性的支配下过分强化了科学知识的向度,表现出唯认知化、唯科学化的倾向,而忽视了人文关怀的教育,遗忘了德性成长与生命中的情感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的“无人”和“无德”化倾向,人的发展亦缺乏主体性和全面性。为此,我们应当自觉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切实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揭示和凸显德性成长与生命中的情感体验层面,这已
2、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围绕着这一主题,我们已进行了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此,试图通过三人谈的形式呈现我们的主要研究进路和思考,以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并将这方面的研究引向深入。刘慧、刘惊铎:朱老师,在跟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您指导我们围绕德性成长与生命中的情感体验这一主题展开多角度的研究。在深入具体的研究中,我们日益清晰地感到这个问题的重要,这也是您学术研究一向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您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问题来研究?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的呢?朱小蔓:我对人的德性成长与生命中情感体验问题的思考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可以说,
3、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道德教育走向了新生,其突出标志是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这与当时我国的政治主张——实现现代化是相吻合的,即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藩篱,确立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学校教育也确立了以学习为核心,以“三好”为目标,试图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这样,在80年代初期,出现了第一次科学化的浪潮,如脑科学、教育科学化等。应当说大的走向是对的,中国应当追求科学,但是,伴随此出现了唯数量化、唯认知化和唯科学化的苗头,则是值得警惕的,如自1979年在大学成立德育教研室以来,德育课的建设越来越多地强调德育的系统知识性,因而不断增加了课程
4、种类与课时,而且德育考核过度追求量化。当时,这一系列现象引起了我——一个德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警惕与思考。我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应是指向人的德性,而人之德性的根基、德性的大厦不是建立在知识化与数量化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一个完整的人性上的,是与个性、人性的成熟相关。而一个人的个性和人性的成熟很重要的是情感在起作用。这就是我最早关注情感的原因。此后,我又有幸到莫斯科大学哲学系,追随前苏联伦理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吉塔连科教授做访问学者,专攻道德哲学,对他的感觉论原则在伦理学中的价值尤为兴趣,由此,在理论上对人的感觉、感受、情感与体验和人的德性成长有很密切的关
5、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回国后,我们在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领域,开始走上了关注情感研究的道路。与此同时,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学也有了相应的实践探索,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等。刘惊铎、刘慧:您这样一讲,我们就更加明晰了研究这一问题的价值主要在于:反思和克服既往道德教育对生命中情感体验的遮蔽,有助于反思和克服既往道德教育的局限性、形式化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思想意识,自觉突破原有道德教育的框架,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刘惊铎:但是我以为,要真正突破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框架,有必要对恢复高考制度后的一系列改革探
6、索做出恰当的评价。在我国,恢复高考制度,空前强调重视知识和智力,对于克服“文革”...中贬斥和蔑视知识的错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无疑是有积极的时代意义的。这里的问题是,对知识教育的单项过度的强调产生了一定的负向作用,后来愈演愈烈,以至出现了以面向少数学生、单纯从事知识灌输和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弊端。为此,有必要对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教育哲学思考,辨证地、合理恰当地看待学校教育与道德教育、知识教学与智力发展、高考与应试,重点中学、重点班和快慢班现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等问题,确立新的教育理念,为新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
7、供理论支持。朱小蔓:是的,但这里隐含着一个悖论。以学习为核心,“三好”为目标的口号是对的,但在操作上很容易走上更加过度的强调知识的侧面。在历史上,恢复高考是一种进步,但其中隐含着“知识化”的问题。迄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处理,仍然暗含着这个悖论。这是我们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应当警惕和关注的事情,必须做出及时恰当的理论阐释。刘慧:这可能面临着一个思维方式转换的问题。传统的思维方式主要体现为非此即彼、以确定性、简单性和叠加性为特征的线性思维方式,与此相对应的观念是把整体仅仅看作是部分之和。在这样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中,人或生命要么
8、单纯地被看成是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要么就是生物-自然层面的与心理-社会层面叠加的。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复杂的非线性世界上,处在有序和混沌的边缘。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