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发展对策

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发展对策

ID:34042484

大小:46.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03

上传者:赏心悦目
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发展对策_第1页
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发展对策_第2页
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发展对策_第3页
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发展对策_第4页
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发展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发展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目录一、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一)农村基础教育取得的成就(二)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1、观念陈旧,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亟待提高。2、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3、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4、学生辍学现象甚为严重。5、师资队伍问题突出。6、教学内容与农村发展需求脱节。7、德育教育令人担忧。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策1、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制2、加大投资,改善办学条件3、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保学控流工作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6、从农村实际需要出发,推进教育改革. .我国农村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内容摘要]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改革办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经费、保学控流、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对策有统计表明,我国有农村人口9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党和政府下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实现农村致富奔小康。千百年来,落后、贫穷、愚昧一直是我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的代名词。虽然经历了30余. .年改革开放的沐浴,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凭借我们祖先流传了几千年的“牛拉犁式”耕作模式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生产效率极为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句话,中国农民不摆脱这种古老的耕作模式,使其致富奔小康终将是一句空话。农村的小康哪里?农民的小康在哪里?在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总体素质,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后劲。本文在此前提下,就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与对策作一探索,与同行共勉。一、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一)农村基础教育取得的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一是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二是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增加,每年国家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几乎是成倍增长;三是一些地区和学校通过对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模式进行改革实验,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二)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矛盾日益凸显。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必须承认,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而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产生。农村教育正处在一种举步维艰、负重前行的困境之中。1、观念陈旧,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1)教育目标不明确,过于注重应试教育,注重知识传授,脱离了农村实际,偏离了农村教育的正确方向,没有突出素质教育。(2)受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思想的影响,认为农村办教育是教育部门的事,是学校自己的事,镇. .政府不必介入,因此缺乏对农村教育的足够重视,缺乏对教育目标的长远规划,缺少对教育过程的必要检查、督导,教育经费的投入也远远不足。(3)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和手段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比如,各级领导部门对学校的评估、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都存在诸多问题。2、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几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初中升学率,小学毕业年级会考优秀率、合格率,中小学非毕业年级凭调考成绩进行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白猫黑猫,考得高分是好猫”。据笔者所知,一处农村小集镇,镇上的小学老师早上6:30就赶到学校(远道的学生5:30就得起床),一直忙活到下午6:00才会收起备课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往家里赶,一天工作达十多个小时。在初级中学,初三年级的老师负担更重,由于学生大多住校,早晨5:30天蒙蒙亮,老师就要早起下班辅导,晚上还要辅导到10: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老师们明知这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劳而无功,可是谁又能保证自己不这样做就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呢?一句话,随大流,这样,尽管自己辛苦点,但总比挨领导批评强。3、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 .教育经费短缺是我国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这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仅占GDP比例的2%。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就亲眼目睹了一个不到3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的几乎是微乎其微,有的地区甚至是零。由于经费的严重短缺,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小学,甚至连老师办公用的笔墨纸张这些必需品都无法提供,有的学校穷得连电灯都不敢开。其次是教学设备的奇缺。在城区中小学校竟相购买多媒体、液晶投影的时候,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教学用的直尺、三角板还要靠老师自制;当城市五、六岁的儿童在网络世界游刃有余的时候,在农村一些十五、六岁的的姑娘、小伙想看到一本心爱的课外书竟难于“神舟飞天”。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低,而且又没有保障,致使教师队伍不稳定,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造成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随之进一步扩大。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条件悬殊,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三分之一或一半,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而流出的都是骨干教师,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4、学生辍学现象甚为严重。近年来,农村学生的辍学、流失率又有所回升。据报道,广东省一些农村中小学,以往到初三时辍学率一般为10%,2010年已上升到23%左右,个别乡镇高达30%以上,为近10年来少见。从许多地方的实际观察,农村学生的实际流失辍学率,甚至比统计数字还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加上现行教材与农村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使他们产生了悲观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导致辍学。二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近年来,由于学习费用大幅度上涨,给学生家庭带来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有些地方由于教育经费紧张,教育经费的压力部分被转嫁到家长身上,家长们还要应付集资办学和分担教师酬劳等费用。许多家庭无力承担这些费用,不得已让孩子辍学。三是学生家长对重教兴学的认识不够,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远见。由于农村长期的封闭落后,生存条件恶劣,形成了农民“一切以生存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读书哪能当饭吃”是其既现实又短视的写照,他们对教育功能的间接性、迟效性和潜在性,对知识蕴涵的增值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5、师资队伍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1)教师素质偏低。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学历不合格,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加之学校由于经费等各方面原因. .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有的教书几十年,甚至没有走出校门听过一节公开课,加上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他们的教学方法,知识结构,早已不能适应现时代的需要。(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3)师资数量不足。农村教师普遍严重缺编,如音、体、美、劳等学科专职教师几乎为零。(4)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待遇与城市教师相差甚远。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制度保障。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据统计,该市农村幼儿教师月工资在400元以下的仅占37.3%,其中只有41%的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这大大影响了教师从事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和使命感,造成农村教师队伍极不稳定。6、教学内容与农村发展需求脱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偏难;(2)缺乏同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3)有的内容已经陈旧,适用. .化的新内容较少;(4)灵活性不强。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一直沿用统编教材,而较少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调整、更新,使用自编教材、乡土教材的则极少。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提高广大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知识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未能很好地完成培养有一定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农村劳动后备军这一重要任务。农村中小学一直没能围绕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办学,缺乏农村特色,并且仍然把应试升学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严重脱离农村实际。由于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用不上,农村要用的知识学校又没有教,毕业后返乡务农的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许多家长看不到送子女上学的好处,农村的干部和群众看不到投资基础教育与发展当地经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的直接关系,影响了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7、德育教育令人担忧。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从容和支持。有例为证:某校初一年级十三岁的学生张某在与同村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一起玩纸牌时发生矛盾,回家后告诉母亲,其母亲竟说:“搞不赢就毒死他。”没想到,三个月后的一天,张某果真将拌有毒鼠强的饼干在趁人不备时放入陈某家中,致使陈某兄妹三人当即中毒身亡,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灭门惨案。公安部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收缴、销毁毒鼠强正是由此案引起的。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人更为忧虑的是,一些学校的品德教育课形同虚设,长期被挪作它用,再加上地处偏远,无德育教育基地,无相关管理机制相约束,一度放任自流。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策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 .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摆脱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缩短农村基础教育同经济发展的距离,使农村基础教育更好地为农村建设服务,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机制的教育体制。1、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制(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农村基础教育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在于其目标的单一、偏颇甚至脱离农村实际。目前农村教育重职教轻普教、重升学轻就业、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依然严重。陶行知曾说过:“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他认为:“教育没有农业,就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促进的媒介。”这些话对当前发展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必须认清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农村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农村基础教育必须适应广大农村发展生产、科技致富、渴望人才的需求。因此,对我国广大农村来说,需要从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的关系出发,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使教育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的需要。(2)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要在中观层次上,以县为单元,实行三级办学、二级管理,把教育纳入县级农科教统筹系统中,在教育内部实行三类教育相互结合、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的机制。应在坚持“分级办学、分级管理”. .的原则下,强化县级作为办学和管理主体的职能。管理权限适度集中,使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真正起到统筹、协调、管理全县教育的作用。县为主体,镇是基础,正确处理县、镇两级政府办学和管理的职责和权限,这是完善基础教育体制的关键所在。(3)改革传统的学校评价机制。不再单纯以升学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而注重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要让以此为标准制定的教育评价制度与方法,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如在评价内容上,实行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定;在评价方法上,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分数与等级加评语相结合,实行会考制度等等。2、加大投资,改善办学条件(1)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农村基础教育中. .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教育经费短缺,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解决:一是通过中央加大投入、地区配套供给、多渠道积极筹措、鼓励民办教育、压缩行政开支、发行教育债券等方式来筹集,对于贫困地区教育经费奇缺的情况,政府可采取特殊政策,专项投入。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千方百计地争取一些项目投资,通过项目来改变农村学校的现状。国际上有很多基金会都是针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其中有很多直接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只要各级政府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找到好的项目,就能够有效地改善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办学不仅可以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国家应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民营及各种民间组织和个人资助农村基础教育。(2)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管理体制。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教育投资使用效率。合理确定教师编制和岗位,提高教师的利用率。对教师精简优化,严格核编控编,清退编外教师。农村中小学应根据实际合理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杜绝“乡村向农民集资、学校向学生收费”的现象。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切实加强学校收费管理。正确处理好治理乱收费、规范收费管理和发展教育的关系;理清教育收费政策的基本思路,研究诱发乱收费的深层次原因,探索建立惩、防并重的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策教育收费管理制度,形成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长效机制。3、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的重要时期。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致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时无所适从。2009. .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藉此东风,各地农村中小学校,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与此同时,要加快农村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农村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农村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社会、学校、家庭等诸方面要紧密联系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创造良好条件。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保学控流工作根据前面分析的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1)端正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都要明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认清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优先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有了优化的教学手段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农村基础教育才能长足发展。(2)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国家应当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对广大农村教师,要从. .工作、生活各方面给予照顾,解除后顾之忧,鼓励他们扎根乡村,为当地教育事业多做贡献;采取特殊的招生政策,照顾农村地区考生和边远地区考生;农村的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当从提高自身整体水平入手,扩大交流,引进和接受先进的管理和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从而调动家长送子女入学和学生求学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依法办学。要使《义务教育法》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农村群众依法送子女上学的意识,让广大农村学龄儿童受到应有的教育。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育质量。应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教师聘任制,活化用人机制。积极吸引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来农村中小学校任教,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师德修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同时采取滚动轮训的办法,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素质。(2)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待遇低。待遇低,不能单纯理解为工资低,更主要的是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多,且解决无望,. .造成农村的不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这种情况如今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外面的教师不愿来、里面的教师留不住的局面。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的待遇,解决教师住房难、子女就业难、求医难等问题,使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6、从农村实际需要出发,推进教育改革(1)突破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遵循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同时还应当根据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突出农村教育的特点。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体系要结合农村实际,把国家的基本目标要求具体化、多样化。例如在思想教育的目标中要突出热爱农村、热爱家乡、扎根建设农村的要求;把技术素质的教育作为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等等。(2)突破课程设置的统一性。由于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课程需要多元化,要有弹性。一是课程要具有多样性:课程设置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使课程、教材满足地方、学校、学生的发展要求,具有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区特色。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以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二是课程要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适当结合;承认并接受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以及发展水平的不一致,通过多种形式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3)突破关门办学的封闭性,实行课内外、校内外教学、生产劳动、科技服务相结合的“开放型”. .教学体系。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同时,开设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活动课程分为统一的活动与兴趣活动两类。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当努力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学科、科技、文娱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增长聪明才智,发展爱好特长,发掘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从事农村社会工作和文化活动的能力。农村基础教育步履艰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何应对现实挑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发展,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农村校长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深刻认识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才能寻求相应的对策,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中国的发展看农村,农村的发展看教育。党和政府只有在变革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同时,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的教育事业,这才是千秋伟业。[参考文献]黄喜平,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J]河南农业,2006(1)黄志红,试论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J]江西教育科研,1997(3)汤兆山、金胜利,破解农村教育问题推动农村社会发展[J]吉林农业,2005(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