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29332
大小:57.2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3
《龚自珍的儒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龚自珍的儒学思想龚自珍(公元1792-1841年),字琨人,又名巩祚,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自珍早年从其外祖父段玉裁受训诂之学,深得段氏“以经说字,以字说经”之传。28岁时,龚自珍结识了今文经学家刘逢禄、宋翔凤,并拜刘逢禄为师,研治春秋公羊学。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中进士,官至礼部主事。晚年归心佛学。道光二十一年八月,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终年50岁。其诗文著作,后人编为《定庵文集》、《龚自珍全集》。龚自珍是道光年间著名的今文经学家,但他不是徒与古文经学对抗、专言公羊经学的今文学家,而是依托公羊微言大义,倡导社会改良的思想家。他治学的方法和目的,不在拘于门户之见,从事写定儒家
2、典籍的经生之务,而在于依托春秋公羊义理,寻求社会改良方案的“天地东西南北之学”。龚自珍的社会启蒙思想,主要表现在深刻揭露批判了现实社会的腐败弊端,提出了改良社会的一些方法措施。他的改革变法思想,对于晚清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一、讥切时政弊端,提倡社会变法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清王朝由乾隆盛世向嘉道衰世的转变时期。当时,整个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危机四伏之中。残酷的封建统治,导致了国内矛盾日趋尖锐,社会政治腐败黑暗。同时,外国列强已开始入侵中国,鸦片大量输入,白银严重外流,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衰败危机。对于“口之将夕,悲风骤至”(《龚自珍全集•尊隐》)的严峻现实,面临着“将萎之华,惨
3、于槁木”(《龚自珍全集•乙丙之际箸议第九》)的时代危机,龚自珍以其关切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忧患意识和治世精神,揭露批判了现实社会的时政弊端,提出了改革变法的社会主张。首先,龚自珍揭露批判了封建土地兼并的严重现象和社会危害。他指出,土地兼并、贫富两极分化,是导致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自乾隆末年以来,由于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加剧了广大农民的负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他说:“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蹶,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支月日,奚暇问年岁?”(《龚自珍全集•西域置行省议》
4、)又说:“贫相轧,富相耀;贫者卩占,富者贫;贫者日愈倾,富者日愈壅。”(《龚自珍全集•平均篇》)龚自珍指出,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的严峻现实,如果不加工厂改革纠治,郁之也久,民之也必暴,起视其世,乱亦竟不远矣。其次,龚自珍猛烈揭露了封建官吏的残酷罪行和腐化堕落,指出封建官吏的寡廉鲜耻、巧取豪夺,是社会黑暗、时代危机的原因之一。他指出,封建官吏惟求个人功名利禄,不去关心国计民生,毫无经世致用之才,颇有苟安求荣之奸。他说:“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他们醉心利禄,荒淫奢侈,“官益久,则气愈婦;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龚自珍全集•明良论一.》),结党营私
5、,不思治世,浮沉取荣,求循资序。这些封建官吏,昏庸腐败,把持朝政,必将导致国家衰亡。第三,龚自珍认为,封建君王的专制统治,亦是社会衰落的原因之一。社会风气的腐败,国家政治的黑暗,是由“霸天下之氏”造成的。龚自珍提岀的变法主张,主要是指封建社会制度内部、由封建君王自我进行的变法。他的变法的主要内容,在于救治时政弊端,而非变革封建制度。其主张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平均分配土地,发展社会生产龚自珍认为,救治社会危机的根本办法,在于“尚平”,历代朝政覆灭的主要原因在于贫富悬殊。他说:“有天下者,莫高于平之之尚也。”如果贫富不均,“小不相齐,渐至大不相齐;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龚自珍全集•平
6、均篇》)为了解决土地兼并的社会矛盾,必须实行平均土地的“田相齐”政策。他指出,实行古代宗法制,建立大宗、小宗、群宗、闲民四个等级,然后按宗授田。同时,在田相齐的基础上,还要减轻农民赋税负担,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禁种禁食鸦片,以求实现富国强民。(二)修改封建礼仪制度,取消科举八股取士龚自珍指出,君王权威过于专制,“一人为刚,万夫为柔”,不仅造成上下之间离心离德,而且危害社稷民生。对于臣见君主,朝见长跪,夕见长跪的殿陛之仪,龚自珍认为,这种礼仪制度,导致君臣关系相悬相绝。他主张,对于繁烦森严的礼仪制度,应当依古法以求变通,实现君使臣以礼、臣报君以节的和谐关系,这样“内外官吏,皆忘
7、其身家以相为谋,则君民上下之交,何事不成,何废不举?”(《龚自珍全集•明良论一》)同时,龚自珍还主张,在君臣权力分配方面,应当实行君臣共治天下的方法,限制君王的过重权力,加强臣吏的治政权责。龚自珍还主张,在科举制度上,应当取消八股取士,实行策论取士。他指岀,八股科举取士,导致了士人穷心力于无用之学,成官吏无治世之才。这种治与学分离的现象,造成了整个官僚制度的腐朽和人才的匮乏,“左无才相,右无才史,I询无才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