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05860
大小:5.86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3-03
《两个不同基株年龄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克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DISSERTATIoN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requirementforMARSTERDEGREEGeneticdiversityofBashaniafangianaclonalpopulationswithtwodifferentgenetagesMaQingqing(LandscapePlantandOrnamentalHorticulture)DirectedbyProf.SongHuix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Chengdu6
2、130,Sichuan,ER.ChinaJune,2014万方数据论文独创性声明111111IIIIIIIIIUlllIMHIILIIIllllIIIlJO120635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四川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男勉及切,p年f月如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四川农业大
3、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四川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豸钦及秘兰撕咋年歹月如日沩中年5月30日万方数据摘要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冷箭竹(Bashaniafangiana)为多年生一次性开花结实、枯死的竹种,其地下茎为复轴型,同时具有单轴型和合轴型的生长特性,为典型的克隆植物。其开花周期约为45.55年甚至更久,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种。冷箭竹死亡后,通
4、过一段时期内的种子萌发产生大量幼苗来恢复种群,在开花周期内以地下茎的不断向外延伸进行克隆生长进而再一次形成稠密的群体。冷箭竹作为大熊猫主食竹之一,其生活周期直接影响着大熊猫的生活史。本研究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两个不同基株年龄的冷箭竹克隆种群,即N1种群(基株年龄90年)与N2种群(基株年龄>70年)的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及其与种群演替(发育)阶段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揭示群体内克隆的数目、大小和空间格局,为进一步研究冷箭竹的克隆生长、分布特点和生态适应意义提供基础资料,以期对以后大熊猫主食竹种的研究和大熊猫种群的保护提供一些参考资料。采用1
5、0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对冷箭竹两个种群的96个叶样进行扩增,共检测到202条可分辨的条带,其中111条为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1.1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率为53.9%。在种群水平上,N1种群中的多态性条带为107条,平均多态率为51.87%;N2种群中的多态性条带为91条,平均多态率为44.33%。从扩增出的条带的多态率来看,冷箭竹N1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N2种群的要略高一些。运用POPGENE3.2软件分析表明,冷箭竹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观察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以及Shanno
6、n信息指数(I)分别为54.95%、1.5495、1.2239、0.1428和0.2265。在种群水平上,两个冷箭竹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分别为52.97%(N1)和45.05%(N2),其余4个(na、ne、h、I)评价遗传多样性的参数在N1种群中的值均高于N2种群,但是差异不大。两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571,基因流(Nm)为8.2639,表明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很大,遗传分化不明显。AMOVA分析显示,在全部变异中,87.79%的变异发生在种群内,种群间的变异率仅为12.21%,与遗传分化系数分析结果一致。
7、Nei’S遗传距离(D)和遗传一致度(I)的结果表明,冷箭竹两个种群间的遗传基万方数据两个不同基株年龄冷箭竹(Bashaniafangiana)克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特征础较为相似,遗传一致度高达0.9813,而遗传距离仅有0.0189。基于Dice相似系数所做的UPGMA聚类分析图显示,两个种群明显被聚集成了2个主要的簇:簇I包含了来自N1种群的41个分株样本;簇II包含了来自N2种群的48个分株样本(编号49.96)。除了N1种群中的少数样本(编号19、26、27、28、32、33、37)没有首先与同一种群中的其它样本聚集在一起之外,其它来自同一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