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及抗原-教学ppt课件

概述及抗原-教学ppt课件

ID:33982265

大小:3.49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3-03

概述及抗原-教学ppt课件_第1页
概述及抗原-教学ppt课件_第2页
概述及抗原-教学ppt课件_第3页
概述及抗原-教学ppt课件_第4页
概述及抗原-教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概述及抗原-教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免疫学主讲教师曹新梅1免疫学概述23十一世纪4Jenner与vaccination(18世纪)EdwardJener我患牛痘,症状比人的天花轻很多哦。挤奶女工SarahNelmes我也患牛痘,但不患天花。?妈妈,我怕天花。JamesPhipps脓疱液注射5一、免疫(immunity):传统免疫概念:抗感染现代免疫概念:机体识别“自己”、“非己”成分,排除“非己”抗原,对“自己”成分形成免疫耐受,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6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组成:7(二)免疫系统的功能:8(二)免疫系统的功能:9(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0(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2、11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㈠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⒈概念:机体出生时具有的,遇病原体后首先起防卫作用的应答反应。★⒉特点:非特异、一般可遗传、作用快而弱、无记忆性、稳定。12㈡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⒈概念:在个体发育中,机体接触某种特异性抗原物质而产生的应答过程。⒉可分为: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介导⒊特点:特异、不遗传、作用慢而强、有记忆性和自限性、不稳定。13Ag进入机体APC提呈T细胞识别识别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B细胞识别浆细胞Ab效应阶段细胞免疫体液免疫T辅助或不辅助效应T

3、细胞适应性免疫:14㈢二者的关系: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基础加强15思考题:免疫的概念免疫器官的组成免疫系统的功能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概念与特点16抗原P25(Antigen,Ag)17例:破伤风外毒素异体皮片结合结合(抗体)刺激机体产生TAT刺激机体产生致敏淋巴细胞18一、抗原的概念和特性:(一)概念: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发生反应的物质。(二)特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性antigenicity/反应原性/免疫反应性19免疫原/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抗原性。半抗原hapten/不完

4、全抗原:单独作用,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抗原载体/免疫载体:与半抗原结合使之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20二、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21234㈠抗原的异物性:免疫原性的本质。异物:与自身组织成分不同的物质或者是从未与免疫系统接触过的自身成分。2223333221234512345出生后胚胎期234㈠抗原的异物性:1957年,Burnet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禁忌细胞系222333323㈡抗原的特异性1、含义:免疫原性特异性和抗原性特异性。24⑴概念: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2、物质基础:抗原决定

5、簇(基)(antigen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B细胞B细胞BCRT细胞TCR⑵抗原结合价:253、表位的化学组成、数目、位置、空间构象决定着抗原表位特异性。263、表位的化学组成、数目、位置、空间构象决定着抗原表位特异性。274、抗原决定基类型:28⑴顺序表位与构象表位:构象表位(非线性)顺序表位(线性)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相连的氨基酸片段抗原分子的表面抗原分子的任何部位由BCR识别由TCR、BCR识别29①TCR识别的表位;②主要是变性的多肽;③必需MHC;④线性表位;⑤抗原分子的任意部位。⑵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

6、:T细胞表位APC降解抗原肽MHCAPCTcellTCR30①TCR识别的表位;②主要是变性的多肽;③必需MHC;④线性表位;⑤抗原分子的任意部位。⑵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①BCR识别的表位;②主要是天然的多糖/多肽;③无需MHC;④构象/线性表位;⑤位于抗原分子表面。P2631⑶功能决定基和隐蔽决定基功能性(表面)隐蔽性(内部)325、共同抗原表位和交叉反应:共同抗原表位Commonepitope: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

7、应。33㈠抗原分子的特性1、异物性:2、化学性质:大分子蛋白质免疫原性较强;多糖是重要的天然抗原;核酸分子多无免疫原性。三、决定和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P27343、分子量:>10KDa是免疫原。4、结构的复杂性:5、分子构象:6、易接近性:指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抗原受体所接近的程度。7、物理状态:聚合>单体;颗粒>可溶。35㈡宿主因素:遗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㈢免疫方法的影响:剂量:适中途径:次数:间隔时间:佐剂:皮内>皮下>腹腔和静脉注射>口服36㈠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为:TD-Ag(thymusdependentantigen)

8、:胸腺依赖性抗原/T细胞依赖性抗原TI-Ag(thymusindependentantigen):胸腺非依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