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971605
大小:50.4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3-03
《三十而立的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5岁,古人叫“成童”,是小学毕业该升大学的年龄。我国古代,只有小学和大学,没有中学。孔子少年老成,在这个年龄上,立志要做学问。现在的孩子不一样,15岁,正值青春期躁动,最闹,俗话说,“十五六,狗都嫌”。但毛泽东,他不嫌。“文革”的火,就是从这帮孩子点起。红卫兵的诞生地是圆明园,发起者是清华附中的学生。破四旧、打流氓、大串联、复课闹革命、打架斗殴、拍婆子、上山下乡,“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这
2、个年龄。这个年龄,西方叫teenager(一般指13—19岁的半大小子和半大闺女),他们打架、泡妞、吸毒、听摇滚,邻居怕,家里操心。美国法律规定,16岁以上可以开车、喝酒,脱离父母,搬出去住,这是他们的“成童”。 “三十而立”,中国古代,15岁是一大坎。比它晚,20岁也是一个坎。20岁,古人要为男孩举行冠礼,即成丁礼,表示他已长大成人,但孔子没讲。他看重的是30岁。30岁,为什么说“而立”,清宋翔凤说,是“壮而有室”,即我们常说,有了老婆孩子,才有社会责任感的年龄。但孔子早婚,19岁娶媳2妇,20岁有孩子,照此说,该是“二十而立”,
3、可见不对。 “四十而不惑”,孔子在鲁国出名后,开始出国游学找工作。34岁,他到周都洛阳,向在王室图书馆当差的老子问礼。35岁,他到齐国找工作,齐景公说,不好安排。前一事,有人怀疑,但后一事,毫无问题。孔子短暂出国,回到鲁国后,没官可做,只好死心塌地做学问。35岁以后,50岁以前,他一直在家读书习礼,教书育人。40来岁这阵儿,他全力治学,越学越明白,当然也就“不惑”了。 “五十而知天命”,什么叫“知天命”?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到底能干点什么,命中注定该干点什么。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他认为,学习的目的,是造就君子,君子
4、的使命是做官;读书一定要做官,没商量,但什么时候出山,在谁手下干事,全看天命如何。鲁昭公时,机会未到,孔子只能埋头读书,自娱自乐。鲁定公即位四年后,孔子47岁,阳货请他出山,他没答应,一直等阳货出亡,才肯出山。他出来做官是51岁,正好在他“知天命”后。 “六十而耳顺”,什么叫“耳顺”?比较费解。我把我的猜测说一下。我们要注意,古人所谓聪明,聪是听力好,明是视力好。尽管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耳朵比眼睛受时空限制小,古人认为,耳朵比眼睛更重要。比如圣人,圣人都是绝顶聪明、天生聪明。圣,古文字,与听字和声字同源,主要就是指耳朵好
5、,善于倾听民间疾苦,善于接受贤达劝谏。。我想,60来岁的人,阅世既久,毁誉置之度外,爱怎么着怎么着,这可能就是“耳顺”吧?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最高境界,分寸最难拿。孔子活了73岁,和今天中国的平均寿命比,好像算不了什么,但按过去的标准,已经活过梭儿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一个抽象标准,人之将死,离自由最近,或许近之。豁达的人,活明白的人,不只耳顺,心也顺了,物我两忘,没什么舍不得放不下的,这叫“从心所欲”。“从”有两种读法:一种是读如本字,指随心所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还有一种是读为纵,什么都放得开,放胆放言,想干
6、啥干啥,意思差不多。“不逾矩”,是无法中有法,怎么干怎么对头,处处合乎规矩,虽有规矩,不碍自由。人,只有活到头,才能活明白,但很多人,到死都不明白。 孔子志在天下,但命途多舛。他这一辈子,从“志于学”到“而立”到“不惑”,主要是学习;从“知天命”到“耳顺”,主要是求仕。然而结果怎么样?晚境孤独而凄凉。孔子以68岁高龄回到鲁国,几乎每年都有伤心事:69岁,儿子死了;71岁,绝笔《春秋》,颜回病逝;72岁,仲由死于卫。然而,最奇怪的是,过了70岁,即将走完人生旅程的他,却说他已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岁:是立自己一家之言的大好时光
7、。不破不立。是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年龄。而立之年,总是那么雄心勃勃,真所谓“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这一路跌跌撞撞、潇潇洒洒,有“立”起来的,也有“倒”下的。四十岁,人生的黄金岁月!虽然少了一些鲜活,但却因此而更理智、更成熟、更具有欣赏性。如果说五十而知天命,事实上在四十岁就应该有所预见了,这实际上也算一种聪明,要不然为什么叫“不惑之年”。唐代诗人岑参认为:“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张九龄则认为:“如果人到五十还没有一点成就,那就是很大的过失了”。我们细细品味古人对人生的理解,真正意义上懂得“而立”、“不惑”、“天命”,这句
8、话,对我们珍爱生命,把握前途与命运,有效地安排生命历程是不无裨益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人格的完善呢?按此孔子说法,人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人格的完善,显然太遥远了。事实上,这只是人格完善的几个阶段,其中的过程是可以压缩的。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