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957082
大小:56.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2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让问题充满科学课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让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但是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其实,学生天生就具有提问的欲望,他们有问不完的问题,而我们的教育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去精心呵护和引导。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宝贵的素质就逐渐衰退以致消失,这就是年级越高,学生提问越少的原因。使学生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是我们所
2、追求的。当学生经过教师的教育、训练,养成了主动提问的习惯之后,我们就不用担心学生不爱学习,不用担心学生死读书,同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了立足点和生长点。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特别重视问题意识这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让他们从各种问题中能动地汲取知识的甘泉,拾级而上,步人智慧的殿堂。新课程理念下提出:让探究活动贯穿科学课的始终,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而科学探究就是从问题开始,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探究的目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活动。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多么重要。那么,问题从哪里来?1.来源于小学科学课
3、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又便于学生开展研究的课题。例如,紫色的叶子有叶绿素吗?鱼有没有耳朵?蚕是昆虫吗?2.来源于《科学》教材及其教学参考书。例如,在“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课文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在一杯水中放入一勺食盐,搅拌之后食盐溶解了,又放入一勺食盐,搅拌之后又溶解了,加入第三勺食盐时,会怎样呢?这个问题是许多学生想问的问题,又是这节课中可以开展研究的课题。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又能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3.来源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对本学科需要研究的问题、有争论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历史和现状都比较清楚,
4、应该有目的地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深入研究和探讨。如学习了摩擦起电,教师可以提问:人体摩擦是否也会带电?4.来源于生活、生产和科研实践。在生活、生产和科研实践中,可以有选择地挑选一部分问题作为科学调查与研究的大课题。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实验,都要尽量找一些典型的材料,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做一做,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从而发现问题或找到规律。如教学“摩擦力”一课,我为学生准备了小车、磁铁(代替重物)、圆棍、抹布、测力计等材料。学生设计减小摩擦力的实验,发现用测力计拉动带有车轮的车厢,在光滑的桌面上滚动时摩擦力最小。5.其他途径,如文献资料等。认识到了问题的来源
5、,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优化环境,使学生敢问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多数迷信书本、迷信教师,主动提出问题怕出丑,不敢问。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做到:1、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课堂,应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师生平等交流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环节,只有师生平等,学生才能克服畏惧心理,大胆提问。因此教师要有民主精神,真正和学生平等对话,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以平等的合作者参与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把产生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养成习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学生汇报描述自己探究结果,鼓励他们用自己的
6、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能产生新问题的学生充分肯定。2、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学生提问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所以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提出问题显得浅薄、甚至荒谬,都是很正常的。作为科学教师应在积极肯定的评价中强化问题意识。(1)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且以赞许的态度去倾听。(2)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确的问题,采取和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如当学生问天为什么要下雨时,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做实验一起研讨来解决问题。(3)对学生提出错误的问题时,教师不应训斥和指责,应肯定他的大胆和想象力,最后还应帮学生理清思路,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关键进而提出问题,可以用“……很好……可是
7、……”的句式、加以评论。(4)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简单还是复杂、重要还是次要,教师都应做出及时的回答,即使不回答,也应给予合理的说明。二、优化思维,使学生会问问题是怀疑精神的表现,是未知向已知的重要过渡,能自主提问更有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在科学上“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的问题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大自然中来,从生活和体验中产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逐步地从无问题到有问题,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到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从提出比较浅显的、一般的问题到提出比较深刻的、典型的问题。这样真正达到会问的目的。要使学生会问,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养成好问的习
8、惯、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