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ID:14845294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_第1页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_第2页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_第3页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需要后天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教学,即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笔者以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多年,对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有以下几点想法和体会:一、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能”问。所谓能问,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1997年的调查表明:在回答:“课上同学们有无发表与老师不同意见和想法的机会”时,45%的小学生和57%的初中生回答“没有”或“很少有”。在我们的课堂里更多的是“师

2、问生答”式的“对话”,学生们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这样的课堂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应避免“师问生答式的对话”;避免把问题分解的过于具体详细。而应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提供可以提问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信息源。例如:在讲探索规律题型时可作如下处理如图,把火柴棒像下图那样拼成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个数与火柴棒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问:(1)甲学生与已学生分别是按下图中不同图形思考的。请说明两人的思考方法,并根据两人的思考方法列出求火柴棒根数的代数式。甲…乙…(2)式子3n--(n-1)是怎样思考得到的?说明思考方法

3、,以式子3n--(n-1)为基础提一个别的问题。(3)不改变火柴棒的摆放方法编制一个求周长和面积的问题。(4)改变问题的条件,能编制出各种各样有趣的问题,请参考上面的各种情况,编制新的问题。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所谓敢问是指在学习中发现了问题应勇于将问题提出来,交给老师或同学,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问题的解决。自从儿童学会了说话,就开始了他们以“为什么”为特征的“好问期”。我们身边存在的任何事物都会成为儿童追问的对象,只是我们许多家长未能及时的理解儿童的提问,并和儿童进行这方面的交流而已。可见儿童对于客观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是与生俱来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4、,学生主动提问的数量为什么明显的减少了呢?纠其原因有三:1学生提问可能不适时宜或冗长杂乱。这样的提问难免让老师厌烦,所以遭到老师的训斥。2学生的提问可能超出了老师的能力范围。面对这样的提问,老师有时为了保持自己所谓的权威地位,敷衍了事或者强行压制。3学生的一些显得幼稚的提问,遭到老师和学生的笑话。因此要想学生敢于提问题,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由创造的能力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要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创新;对于那些好问而又抓不住重点的学生,千万不要嘲笑和讽刺

5、,要对其进行耐心指导;对于平时不善于提问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首先要肯定其勇气,然后在帮助分析解决;对于提出与自己见解不同的学生,应采取尊重和鼓励的态度。这样学生就消除了胆怯心理,便可以无拘无束用自己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大胆的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在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积极参与提问的良好氛围,便于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一、适时、恰当引导,让学生“会”问。所谓会问就是提出有效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1利用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首先应通过自身的以问引问,提供高质量的范例。并力图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问题是从哪里来的,教师为什

6、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这样的问题,从而获得提出问题的一些方法。同时感受到什么样的问题比较有效,从而以教师为榜样提出一些具有较高思维水平的问题。2安排某些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或者课堂自主学习,进而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课堂交流与解决。3在某节课或某个教学内容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小结,并反思遇到的问题。现在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或者你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预想你将会遇到的新问题等。4教师与学生一起辨别错解,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与学生一起研究错解,会使学生养成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的良好习惯,更有利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5精心编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7、一法多用的问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这样的题目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还能锻炼和培养他们潜在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掌握自己提出问题的思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