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_肖挺

把脉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_肖挺

ID:33941522

大小:595.6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8

把脉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_肖挺_第1页
把脉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_肖挺_第2页
把脉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_肖挺_第3页
把脉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_肖挺_第4页
资源描述:

《把脉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_肖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重点突破,保障均衡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建设不仅要加大安居保障、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环境友好方面的投入,也要为进城居民提供充分和均等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权利和机会,确保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第六,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政府要在制度创新方面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制度支持,不仅要改革和创新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农村土地制度,也要创新社会保障制度、投融制度和人才引进制度,以实现资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保证公平正义,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结语[4]城镇化是新世纪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旋律,是扩大国内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言,我

2、国的最大内需在城镇化,促进发展的最大潜力也在城镇化。在继往开来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必须紧紧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坚决摒弃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全面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注释:①两种城镇化理念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宗旨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所不同的是,两者在具体的细节上存在着差异。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差异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参考文献:[1]彭红碧,杨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J].理论探索,2010,(4).[2]赵鹏飞.城镇化是扩大内

3、需最大潜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12-18(2).[3]仇保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中国发展观察,2010,(4).[4]厉以宁.关于中国城镇化的一些问题[J].当代财经,2011,(1).把脉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肖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湖北武汉430073)2012年,继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经济会议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有关新型城镇化的思想无疑是对“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这一古训的再次完美阐述。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债务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轮番上演让世界经济的复苏充满了坎坷。面对疲软和充满变数的外部需求,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

4、展方式成为中国的唯一抉择。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撬起国内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它带来的不仅有机遇更有挑战。只有走好这一步棋,中国接下来数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才能有源泉活水。一、中国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之新一方面表现为:农民将冲破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束缚,有尊严地在城市生活,能够公平的享受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实现公民权利的真正平等化。此外,新型城镇化之新还表现作者简介:肖挺(1988—),男,陕西西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硕士2012级硕士研究生。·23·为:使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于城镇化这一核心主题,让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之间形

5、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打造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和农村合理分工、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格局。钱玉英[1]和钱振明认为,空间正义将会是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终极价值取向。二、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意义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内容的社会经济演进过程,不同的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各自的解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2

6、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把“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件最深刻的事情。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遵循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内在逻辑的必然选择。纵观英德日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我们必然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过程就是其逐步提高城镇化率的过程。众所周知,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目前中国面临出口生态变得越来越恶劣、超越消费能力的条件性投资过度和产能过剩,也只剩下消费能扛起未来中国快速发展的大旗。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将是一个创造并释放消费能力、培育并强化消费倾向的伟大工程。中国几十年来的

7、高速发展已经积累了太多的矛盾和不利因素,城镇化的过程也将是加深对发展内涵认识、释放改革红利、跨越刘易斯拐点的内在要求。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地区之间平衡协调发展,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爆发公共安全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可能性,提高公民对政府的公信力和认同感,加深公民的社会主义信仰。三、校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认识误区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正值中国经济转型的攻坚期和改革深化的深水区。邵晨钟深刻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2]的历史背景。以高消耗、城市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