滆湖控藻网围中鲢鳙鱼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滆湖控藻网围中鲢鳙鱼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ID:33922822

大小:2.71 MB

页数:89页

时间:2019-02-28

滆湖控藻网围中鲢鳙鱼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_第1页
滆湖控藻网围中鲢鳙鱼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_第2页
滆湖控藻网围中鲢鳙鱼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_第3页
滆湖控藻网围中鲢鳙鱼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_第4页
滆湖控藻网围中鲢鳙鱼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滆湖控藻网围中鲢鳙鱼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校代码:10264研究生学号:M100102132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滆湖控藻网围中鲢鳙鱼对浮游甲壳题目: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TheInfluencesofSilverCarpandBighead英文题目:inBio-manipuationPenontheCommunityStructureofCrustacean专业:水生生物学研究方向:水域生态学姓名:梅榛指导教师:陈立婧二O一三年五月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

2、文中已经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上海海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

3、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备注何培民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主席张饮江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委员廖德祥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委员委员委员委员委员陈桃英上海海洋大学讲师秘书水产与生命学院答辩地点答辩日期2013/5/17B344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滆湖控藻网围中鲢鳙鱼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影响研究摘要2滆湖位于江苏省的南部,横跨武进、宜兴两市,总面积为164km,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湖泊,为典型浅水型湖泊,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带,沿岸水系较为发达,它具有饮用、航运、灌溉、游览以及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但近年

4、来,随着滆湖营养负荷的增加,其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当前很多研究认为,采用非经典生物操纵方法即控制凶猛鱼类和放养食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等)可以直接控藻,改变水生态环境。而鲢鳙鱼的不同放养模式、放养密度、放养的湖泊类型在不同程度地改变湖泊中藻类的同时,作为世界范围内淡水水体中浮游动物优势类群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有关网围鲢鳙鱼养殖对湖泊生态影响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对滆湖的研究多集中在水生植物、理化因子、富营养化的控制和藻类、底栖动物等方面,而缺乏滆湖控藻网围中滤食性鱼类及非生物环境因子对浮游甲壳类影响的相关报道。为了研究控藻网围中鲢鳙鱼对浮游甲

5、壳类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对富营养化水质改善的效果,结合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针对太滆运河流域的水专项生态治理,于2009年12月-2011年11月对滆湖控藻网围外A区和网围内B、D、C3区(鲢鳙比分别为1:4、1:2、1:1.5)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和部分水质特征参数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二者探讨了控藻网围浮游甲壳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的关系,为滆湖的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治理以及生态网围养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2009年12月-2011年11月4个区共采集到枝角类35种,隶属于7科15属,其中2010年和2011年各32种;桡足类成体25种,隶属于8科15属,两年分别为24、22种。种

6、类数均呈现季节变化:枝角类春季种类数均最多,桡足类春夏高,秋冬低。2.枝角类2010全年的优势种为长额象鼻溞、角突网纹溞和裸腹溞属未定种1种,2011年分别为长额象鼻溞、角突网纹溞和微型裸腹溞;桡足类2010年全年优势种为广布中剑水蚤、可略裂囊猛水蚤、汤匙华哲水蚤、近邻剑水蚤、窄肢湖角猛水蚤和锯缘真剑水蚤,2011年为锯缘真剑水蚤、可略裂囊猛水蚤、广布中剑水蚤、汤匙华哲水蚤和窄肢湖角猛水蚤。I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010枝角类年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为A>C>D>B,A区与B区差异显著,2011年为A>D>C>B;2010年桡足类年均生物密度为C>A>B>D,年均生物量为A>C

7、>B>D,各区随月份变化均呈现三峰值,2011年两值均为B>D>A>C,各区均在夏季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它季。4.多样性指数:2010年枝角类多样性指数H′、D和J的均值分别为1.027、1.167和0.620,2011年分别为0.868、1.019、0.541,各区之间比较方面,2010年H′的最大值出现在网围外,D和J为网围内,2011年3指数最大值均为A区;2010年桡足类H′、D和J的均值分别为1.025、1.181和0.701,2011年分别为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