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912850
大小:57.1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2
《现阶段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阶段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探究【摘要】建筑行业作为我们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其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危。而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又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更是关乎到整个建筑施工项目的成败。本文简单介绍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相关概念还有基本特征,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了实际有效的管理策略。【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解决办法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127-01一、概念及其特征1.影响因素复杂工程项目质量所受的影响有很多,不仅有材料、机械、工艺等物理因素还有操作人员及其操作方法的人为影
2、响。除此还有地理资源等环境问题的影响。2.质量波动大工程项目根本无法依据固定的生产流水线来进行完美的批量生产,再加上不稳定的生产环境,因此质量很难得到有利的保证。最重要的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项目造成影响,使得质量遭到破坏,甚至出现质量事故。1.质量的不可见性工程项目的生产协调性会使得生产过程中上个工序的结果被下个所覆盖,产生隐藏性工程质量问题,最后造成整个工程的最终验收困难。二、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和问题1.我国建筑行业要迎接WTO的挑战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建筑市场一步一步的呈现开放化,那些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将
3、会跟我国展开近距离全方位的竞争,所以工程的质量问题无疑将成为竞争的主要内容。我们传统的质量形成过程是从分项工程到单项工程的逐步演变,这种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国际形势。新的质量理念的建立变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质量的控制核心必须向业主需要进行转变。对于全面的质量管理,少数大型公司在国际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质量再造工程、质量的功能展开、质量接口管理的强化以及先进的信息统计技术等逐步应用于质量管理中,除此之外还有管理体系的一体化也在很好的发展中。2•质量意识相对淡薄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将成本和利润视为核心,从而忽视了管理质量,忽视了用户服
4、务度和满意度,导致质量意识逐渐薄弱。另外,因为《建筑法》相对于建筑业的发展比较落后,工程安全指标的编制又比工程实践落后,再加上工程标准与用户的要求不能够相对统一,以及建筑队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农村劳动力,相对来说素质比较低,技术水平不够,这些都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3•建筑材料质量相对低劣由于施工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所以大部分的工程都是由小的分包队伍来完成。有的企业采用层层分包,层层克扣,从而导致到施工人员手里的资金却寥寥无几,因此他们无奈不得不偷工减料。而建筑材料作为工程的基础,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传统的以控制图作为主要工具的质控方法已经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现有
5、的质量管理需要,统计数据的不准确性和片面性,严重制约着质量控制管理的发展。三、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1.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前,应该对建筑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比如:气候温度水利风力等情况进行调查;另外,还要对当地的社会环境进行调查,例如,现场的交通状况、原材料的运输及供应距离等。通过以上各方面的调查来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避免环境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通过工艺的调研,可以使企业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采用的的新工艺、新材料,用户意见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初步试验,预先学习新工艺的关键技术,为提高工艺水平创造条件。工艺设计主要是根据具体工程的不用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施
6、工工艺设计,以便使得建筑物在现有生产条件下比较经济合理的建造出来。2•施工阶段质量管理首先要是相关部门明白各自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责任和权限,且要明确制造现场和所有员工的责任和权限。确立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要确定相关质量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其次,企业要经常的开展各种形式的质量管理意识培训,有组织的进行岗位培训,以此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质量控制技术,并且要对关键岗位进行资格认证。另外,要严格履行设备维修及保养制度,保证设备满足产品质量要求。要求操作者必须遵守设备操作流程,实现文明操作、维护和保养。要求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的维修和保养,以保证设备的正常
7、运行。施工工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工作:①把好三关。材料关即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件、半成品等的质量关;工艺关即施工过程中的工艺质量;最后是成品关即产品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满足用户的需求。②做到四不。不合格的材料不使用;不合格的工序不转序;不合格的构件不验收;不合格的产品不交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根据产品的类型和特点,采用不同类型的检验方法,如采用专职QC人员检验、生产工人自检和互检相结合的三检制度来完善检验手段。第三,对质量状况的实时统计和分析是把握质量动态的有效方法。建立现场质量信息网络和相关流程,要求员工按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