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综合实验区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平潭综合实验区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ID:33905825

大小:64.9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1

平潭综合实验区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_第1页
平潭综合实验区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_第2页
平潭综合实验区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_第3页
平潭综合实验区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_第4页
平潭综合实验区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潭综合实验区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平潭综合实验区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导则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9月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闽建科函[2011116号文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研,以国家及福建省有关水资源利用、节水等方面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为依据,结合平潭综合实验区地域、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及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并在相关课题研究成杲的基础上,制定《平潭综合实验区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导则》。木导则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节水型社会和科学配置水资源提供技术指导,是实验区编制和实施用水项目的主要依据之一。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是:总则、节水、雨洪利用、污废水再生利用、海水资源利用。本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主编

2、单位负责对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导则主编单位: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总则12节水23雨洪利用24污废水再生利用35海水资源利用3本导则用词说明5附:条文说明61.1为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和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及利用,促进雨水、污废水、海水等非传统性水源的资源化,落实节约用水措施,指导和规范有关水项口规划设计和建设发展工作,制定木导则。1.2本导则可作为实验区编制有关水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水资源利用技术政策,也可用于指导省内水资源紧缺地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科学配置水资源。1.3各层次规划编制和建设,尤其是有关水的专项规划及可行性研究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分析评

3、价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用水水平、节水状况、节水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节水标准与指标,依据不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需要,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和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为主的方针,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创造成功的平潭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模式。1.4城市、建筑小区和各类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设内容应包括节水和雨水、污废水、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配套设施建设的内容。建筑小区和各类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执行。1.5给水系

4、统宜分质供水,即以生活饮用水系统为实验区主体供水系统;杂用水系统可根据杂用水水源条件采用局部或区域性供水系统,作为主体供水系统的补充。杂用水宜采用屮水,屮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的要求,确保中水冋用的安全。1.6立足于本岛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是解决平潭淡水资源紧张的一个冇效途径。在区域水资源配置上,必须实行先节水后开源的原则。1.7控制高耗水产业在实验区布局。积极推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水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两高两低”产业;限制水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的产业发展,同时应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利用技术进步,捉高供水的安全性和

5、供水效率。2节水2.1建立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保障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全社会发布各种用水信息,包括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完善决策程序,以及加强公众节水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参与的能力和质量等。2.2应逐步建立并完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实行阶梯式水量计价方式,适当提高不同档水价差,鼓励节约用水。2.3应加强供水管网漏损率的监测,分析供水产销差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将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2.4节约生活用水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是节约用水的重点,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严禁使用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在小区和建筑供水系统设计过程中应采用节水型的给水系统、新技术

6、。2.5节约农业用水充分利用农业新科技,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节约农业用水。2.6节约工业用水推广节水工艺,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用水系统,推进企业用水网络集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工业自备水源的开发必须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2.7依靠科技进步是实验区节水工作的根本途径重视关键的节水技术、设备的开发、节水器具的改进和提高、以及旧设备、旧工艺的改造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应用研究,依靠科技提升岛内节水工作。2.8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和节水运行机制,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中。2.9节水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可参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7、3雨洪利用3.1充分利用本地区降水资源,建立雨洪收集、排放和利用管理制度,扶持雨洪利用的技术开发和支持雨洪利用项目的建设。3.2雨洪利用的可采用屋面雨水的收集利用或地面径流收集利用的形式,优先2利用岸-而雨水。3.3地面径流收集利用地面径流收集利用宜与人工湖的建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引进低冲击开发等先进技术,促进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3.4建立经济杠杆调控制度通过经济杠朴调控,对雨洪利用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对从事雨洪利用设备制造和技术开发的相关企业予以经济政策的倾斜。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