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视角下西安城市边缘新城(区)空间发展的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

地域视角下西安城市边缘新城(区)空间发展的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

ID:33900761

大小:6.24 MB

页数:149页

时间:2019-02-27

地域视角下西安城市边缘新城(区)空间发展的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_第1页
地域视角下西安城市边缘新城(区)空间发展的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_第2页
地域视角下西安城市边缘新城(区)空间发展的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_第3页
地域视角下西安城市边缘新城(区)空间发展的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_第4页
地域视角下西安城市边缘新城(区)空间发展的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域视角下西安城市边缘新城(区)空间发展的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域视角下西安城市边缘新城(区)空间发展研究——以西安高新区为例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生:付凯指导教师:任云英教授摘要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其产生的城市建设现象是独具特色的。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换、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的大背景下,新城所具有的功能、担负的角色及其发展轨迹较过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新城承接传统新城的职能,成为城市空间扩散、人口疏散、产业与城市功能转移的理想地域;另一方面,作为新兴产业与新经济发展基地和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已成为最主要的建设目的

2、与发展方向。西安新城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2010年,西安中心城区周边已经形成[1][2]了7个相对独立的“边缘城市(区)(edgecity)”,成为城市空间扩散与集聚过程中的新集聚中心和城市经济的新增长极,有效的遏制了城市郊区的蔓延发展,对于整合郊区城镇空间和促进城乡统筹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西安新城建设的典型经验适应了城市发展的诉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调控为手段,通过新城(区)发展扩展模式,整合城市资源,优化和升级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以点带面形成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本论文在综合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追溯了我国新城

3、发展的阶段和政策体系,从整体上研究了西安新城的区位经济特征、空间发展模式及其发展动力因素。在系统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对西安高新区空间发展研究的基本[1]“边缘城市(edgecity)”是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JoelGarreau在1991年在他的《edgecity》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在美国办工业郊区化背景下依靠市场机制形成的具备就业、购物、娱乐、居住等城市功能的新都市,它一般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自然环境优美、建筑密度低,基础设施完善,具有与现代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高校的工作环境。显然,西安的边缘新城的概念与此迥异,从建设背景上看,西

4、安新城建设处于中国高速城市化阶段,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给城市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以及产业集聚平台。[2]7个相对独立的“边缘新城”分别指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3)、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1996)、浐灞生态区(2004)、国家级航空高科技产业基地(2004)、西安民用航天基地(2006)、西安国际港务区(2008)等7个,规划用地合计达到432.4平方公里(2010年西安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1281.33平方公里),占规划总用地的33.75%,可见新城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成为西安城市建设的主导。西

5、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框架。从发展阶段上看,西安新城共经历了5个阶段:其一,产业发展奠基时期,其空间发展特点为“三条空间发展主轴、三个空间节点”;其二,建设启动期,其空间发展特点为“点——轴拓展模式”;其三,机遇发展期,其空间发展特点为“设施配套完善、轴向发展、片区带动”;其四,完善配套期,其空间发展特点呈现“飞地式空间拓展,建成区内部功能填充”;其五,加速开发期,其空间发展特点“联片发展,CBD带动,起步区发展日益成熟。从空间演化特征上看,整体空间生长呈现:产业先导、房地产业带动、点轴起步、轴向延伸、块状填充、飞地发展、联片发展、

6、中心迁移。居住空间从单一的普通商品住宅和企业自建的住宅小区、办公楼发展到普通商品写字楼、商服用房,从单一开发的住宅呈“组团式”布局转向复合开发的住宅呈“轴向”布局;商业服务设施空间的拓展呈现点状发展、轴向增长、重心转移的空间拓展态势;产业发展空间主要呈现“组团式增长+产业外迁更替+飞地式增长”发展格局;绿地景观空间发展特点为“点状起步——轴向拓展——中央公园——大遗址景观带”。基于空间发展的动力因子上看,通过对西安高新区空间发展的动力因子——政策、金融资本与产业发展、和社会公众诉求等分析,以及“新城”与主城区空间形态的重构的研究,总结了

7、“高新新城”的空间发展模式及其动力机制。关键词:新城空间发展空间演化西安高新区发展模式【注】本研究受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研究子课题(11JK0213)的资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searchontheSpatialDevelopmentoftheNewTown(Zone)LocatedintheEdgeofXi'anCityundertheViewofRegionalPerspective-ACaseStudyofXi'anHigh-techZoneSpecialty:UrbanplanninganddesignGraduate

8、:FuKaiInstructor:Prof.RenYunyingAbstractSpecialurbanizationprocessandcorrespondingurbanconstructionphe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