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98225
大小:7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董珊:釋西周金文的“沈子”和《逸周書·皇門》的“沈人”(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78釋西周金文的“沈子”和《逸周書·皇門》的“沈人”(首發)董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周它簋銘多次出現“沈子”一词,為便於討論,錄全銘如下:它曰:拜稽首,敢敏卲告:朕吾考令乃(?)沈子作夃于周公、宗陟二公,不敢不夃休。同公克成妥吾考,以于尹顯=受令。烏虖!隹考(聖?)敏,念自先王先公,廼妹克卒告剌成工,且吾考克淵克,乃沈子其顧褱多公能福。烏虖!乃沈子妹克蔑見猒于公休。沈子
2、肇畢(豚?)賈嗇,作玆簋,用載饗己公,用各多公,其丮哀乃沈子它唯福,用水靈令,用妥公唯壽。它用褱佐我多弟子,我孫克又型斅,懿父廼是子。《殷周金文集成》8·4330、《商周青銅器銘文選》81。唐復年:《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器影集》第183號,圖版説明48頁,中華書局,1993年。它簋舊稱“沈子簋”或“沈子它簋”,是把“沈”認作國名。對此説法,陳夢家先生有所批評。他說: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五)》106頁,《考古學報》1956年第3期;《西周銅器斷代》114頁,中華書局,2004年。舊稿曾引錢坫漢書斠補注之說,以
3、為沈是姬姓,據舊唐書宰相世系表和廣韻“沈,文王第十子季聃食采於沈,即平輿沈亭”。如此則“沈子它”應是作器者之名。郭沫若考釋,即如此說。今以爲此讀法,有可商之處。金文“乃”是領格第二人稱,義為“你的”。器銘開始稱“它曰”,依金文通例,若“它”是“沈子”,應稱為“沈子它曰”。銘首它告於“朕吾考”(我的父),而下稱“乃沈子”,義為“你的沈子”,則“沈”字在文法上應為“子”的形容詞而非國邑封地之名。下列可相比較之西周金文辭例:文考日癸:乃沈子壴作父癸旅宗尊彜 嘯上38《殷周金文集成》10·5401·1、2。《考古圖》卷四
4、記載,黃河岸崩,曾於河南河清出土彜器數十,壴卣為其中之一,見存河清銅器銘文都有族徽銘文“光單”。而俞偉超先生《中國古代公社組織的考察——論先秦兩漢的單、僤、彈》32頁說壴卣銘文“婚遘一詞西周晚期才出現,而徽號為商代形態,故此器疑雜湊諸器之銘作偽,不可據”。據《考古圖》所述該器出土情況來看,俞先生此說不可信。《春秋》莊公元年經“夏,單伯送王姬”杜預《注》:“單伯,天子卿也,單,采地”,孔穎達《正義》“單者,天子畿内地名”。單地無考。楊伯峻先生《春秋左傳注》據河清出土銅器銘文有“單”字,乃推測成周采邑之“單”在於河南
5、孟縣附近(155~156頁)。李學勤先生亦曾認為“單”為地名(《北宋河清出土的一組青銅器》,《洛陽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該文又收入《重寫學術史》219~221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但是商周青銅器族徽銘文中“東單”、“南單”、“北單”、“西單”等極爲常見,有不少出自殷墟等其它地點(詳見上引俞先生書)。從此來看,“單”地的所在尚待進一步考慮。帥隹懋兄念王母……乃□子帥。 綴遺4·13《殷周金文集成》5·02774。收稿日期:2010年6月7日發佈日期:2010年6月7日頁碼:7/7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
6、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78公易厥巡子效…… 效尊其第一例與本銘同。本銘中一稱“乃沈子”,兩稱“沈子”,一稱“乃沈子”(引者按:“克淵克”下一字是“乃”,陳夢家釋文缺釋。據它簋原銘,實為“沈子”一見,“乃沈子”兩見),一稱“乃沈子它”,銘首銘末兩稱“它”,沈子猶巡子,乃作器者它對其父考自稱之詞,故冠以領格第二人稱“乃”,效尊之效自稱爲“巡子”而稱其上輩為“公”,此器第十、十一行祈其己公與多公降福於“乃沈子它”,則
7、它是其己公(父考)和多公周公二公等的下一代,而“子”不一定是親子。按陳夢家先生上述講法亦有可商之處,所引效尊銘“厥巡子”之“巡”原寫作從“川”從二“止”,此字尚不能確釋。或以爲是“涉”字而讀為“世”,但“涉”字寫法與此字實不相同,目前應當缺疑。看四版《金文編》742頁“瀕”、“涉”二字下。但他認爲“‘沈’字在文法上應為‘子’的形容詞而非國邑封地之名”,則是可取的。後來,李學勤先生由陳夢家先生的看法出發,也不認爲“沈”是國名。李學勤:《魯器帥鼎考釋》,上海青年古文字學社編《古文字》第五期;《它簋新釋——關於西周商業
8、的又一例證》(《文物与考古論集》271~275頁,文物出版社,1986年)、《北宋河清出土的一組青銅器》二文都再次闡述此說,可以合看。他的看法又涉及到它簋銘“乃(?)沈子”中的“”字。關於“”字,唐蘭先生認爲“讀為旃,語辭”,唐蘭:《論昭王時代的青銅器銘刻》上編“考釋”,《古文字研究》第2輯,50頁,中華書局,1981年。又曾認爲“乃”合音讀如“難”,“乃”就是“乃”。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