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离职倾向影响机制的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离职倾向影响机制的研究

ID:33891397

大小:2.37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3-01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离职倾向影响机制的研究_第1页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离职倾向影响机制的研究_第2页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离职倾向影响机制的研究_第3页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离职倾向影响机制的研究_第4页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离职倾向影响机制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离职倾向影响机制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人才流动同益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前程无忧发布的((2007中国企业员工离职率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传统制造业中的操作人员类离职率最高,达到31.5%:生产管理类其次,为27.1%;大城市金融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离职率达到28.3%。在过去三年,中国大陆的员工离职率呈上升趋势,而且在2008年这种趋势没有减缓的迹象。正常的人才流动应该是有进有出,保持基本的动态平衡,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而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存在不正常的人才流动现象,企业中的员工离职现象过于严重,常常表现在企业拟向高科技领域进军、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市场时,

2、却发现可用的技术人才越来越少,用人感到捉襟见肘。企业人才大量流失,使企业的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科技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率逐渐下降,使不少企业处于简单再生产状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如何在保证业务快速增长的条件下吸引和留住人才,特别是如何应对大量出现的员工离职问题,正在成为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和HR们最大的挑战。1.1问题与现状适度的员工离职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包括改进企业绩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灵活性和适应性等。但过高的企业员工离职率却对企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1.对企业组织稳定性的影响。当企业员工总是处于一种流动状态,由于职位空缺,企业产品及服务的质量会受到损害。如果

3、重要岗位空缺的话,企业可能处于瘫痪状态。人员的不稳定必然导致组织结构的不稳定。新来的员工对组织环境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这也增加了组织的不稳定性。2.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当组织员工选择离职时,员工带走的不仅仅有企业的技术和信息(如原始客户资料),还有员工思维深处的不被企业其他成员所共享的个人经验、价值观、方法论等隐性知识。而这些恰恰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员工的离职,这些要素也流失了。企业的核心技术不再具有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优势,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3.对企业成本的影响。企业内的员工离职后,为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不得不招聘新员工填补空缺。为此,企业必须花费

4、一定的资金来开展招聘工作。当招聘到新员工后,企业又必须为新员工的培训花费资金。在招聘的过程中,企业原有的流程受到影响,利润也会降低,这也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在企业招聘到新员工后也不能保证新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因此,企业还面临着风险。员工的频繁流动,导致企业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在招聘和培训新员工上,企业的成本大大提高,效率却降低了。由于上述原因,早在20世纪初,国外学术界就对员工离职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员工离职结果变量的考量,即离职带来的成本,对企业发展的利弊得失;另一方面,是对员工离职前因变量的研究,即引起员工离职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视角从个体感知角度产生离职意图上

5、升到组织层面分析,内容从早期的经济学拓展到工业心理学、企业行为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80年代以后,研究重点逐步趋向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组织绩效、员工离职之间关系研究。Huselid(1995)的调查结论说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员工离职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用Owen观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影响员工离职的主要因素,而且不同的环境下不同对象的结果可能截然相反。即使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在人才市场、劳工法律等社会环境因素相似的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水平不同的企业在员工离职率上会存在差异,或者说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能力水平的不同反映了它们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上的差

6、异。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离职的影响究竟如何?我们只有真正清楚其中的规律,探究其影响根源,才能对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企业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把握人才流动的主动权,降低人才离职率。受经济水平的影响,中国企业的员工最易受到薪酬增长和职务晋升的激励,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们更容易离职。而薪酬福利分配、职务晋升及相应的绩效考核过程中的公平、公正的缺失是离职员工诟病的最大问题。由此不难发现,在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组织公正,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少离职行为的发生。因而在中国情境下,组织公正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2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工离职的关系研究过程中无法

7、回避的一个要素。组织科学中对公正的探讨始于Adams(1965)对分配公平问题的开创性研究。Adams提出的公平感主要是指报酬数量分配的公平性,比较偏重于分配的结果,被称为“分配公平”。1975年Thibaut和Walker在他们出版的研究法律程序的公平问题的专著中,提出了程序公平理论。随后Leventhal等把程序公平的观点用到组织情境中,提出了程序公平的六条标准。Bies和Moag(1986)关注在程序执行时人际互动方式与公平感的关系,并提出了“互动公平”的概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国外学者开始研究公正感的效果,即对如工作满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