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诗歌形式在宋代的创新

探寻诗歌形式在宋代的创新

ID:33880967

大小:63.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1

探寻诗歌形式在宋代的创新_第1页
探寻诗歌形式在宋代的创新_第2页
探寻诗歌形式在宋代的创新_第3页
探寻诗歌形式在宋代的创新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寻诗歌形式在宋代的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寻诗歌形式在宋代的创新诗歌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学形式,其大致产生于原始歌谣。同时,诗歌也是成熟最早的文学形式,也是中国的传统封建社会主流文学形式。作为文学形式的宗主,在其传承过程中的魅力所在成为共同探寻的对象。在汉代的《毛诗序》曾有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揭示了诗歌产生发展的最初动力,也就是对于内心情感的舒服。人们将强烈的内心感受以语言的形式外化形成了诗歌的文学形式,以身体的形式外化形成了舞蹈的艺术形式。在其后伴随着人类社

2、会的进步和发展,文字的产生为诗歌的物化形式产生基础,于是我们看到了在竹简上传承下来的古老诗篇。在诗歌的传承过程,经历文人和官方的搜集和整理以及文人的再创作,诗歌逐渐摆脱歌谣的最初形式。诗歌对于强烈感情的抒发构成诗歌传承内核,那么在围绕内核的诗歌传承过程中使其绵延和传承的力量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其诗歌的形式美。当然这里的形式是广泛意义上的形式,一方面指诗歌的内形式,即语言运用层面;另一方面指诗歌的外形式,即诗歌的结构表现形式。在诗歌传承过程中围绕内核的形式美也就造就了诗歌继承和发展的另一个动力。到唐代,诗歌发展达到了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3、无论是在诗歌创作题材还是诗歌的一般规范(体式、韵律等规范)都形成相对完备的体制,那么如何实现创制也就成为摆在其后宋人的巨大课题。清人蒋士铨在《诗辩》中有云“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王安石在论诗的时候也曾说“时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宋人明白要想超越唐人,谈何容易!然而不突破前代的疆域,不自辟一方天地,就只能用别人的声音说话,在别人的园子里种地,不可能有所建树。而面对这样的困境,宋人也做出了努力,在诗歌创作上对唐人实现了继承的同时也产生了超越。一、诗歌创作与陌生化的审美特征唐诗的丰富,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

4、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典范。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这种刻意摆脱唐诗的藩篱,极力跳出唐诗磁场的努力,使宋诗呈现出迥异于唐诗的美学境界,获得了陌生化的审美特征。(一)题材转向生活,趋向世俗唐诗的鼎盛使得宋代诗歌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题材上,唐诗里表现的社会生活几乎到达巨细无遗的程度,这使得宋诗没有表现的余地,只有深挖细挖。而宋诗在题材上的创新就是不再回避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屑的生活细节。比如苏轼善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有些生活内容虽然唐人已经写过,但

5、宋诗的切入角度趋向世俗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诗人的交情和自身的感受。因此宋诗所展现的主人公形象多是生活中的普通人,着使得宋诗更显平易近人,多了份亲切感,少了点距离感。宋诗题材的世俗化,往往书卷气与生活气息并存。比如茶本来是一种生活用品,但在黄庭坚的诗中,茶却成为文人雅致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例如《双井茶送子瞻》: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皑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茶被置于高雅的文化环境中,并与文人的高雅活动及高洁志趣相联系,从而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内蕴。这正是宋诗别

6、开生面的表现之一。(二)语言多用典故或化用前人诗句宋化诗人多数是博学之士,他们的高层次文化修养不可避免地会体现在诗的创作中,从而出现了作者以才学为诗、作品风格繁缛、用意深曲等种种现象,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诗中运用典故或化用前人诗句。这既是宋人才气的表现也是对于诗歌语言创新的要求。多用典故这一现象在宋人身上普遍存在。苏轼、黄庭坚、王安石、贺铸、秦观等人的诗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典故,兼有化用的诗句。这使得宋诗的语言出现新的风格和特点。(三)风格的思理化宋代浓厚的理学氛围渗入到了宋代的各种文化现象之中,如诗、文、书法、绘画,乃至于史学、经学,无不含

7、有思辨理性精神。近代学者缪彦威先生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对于诗美学风格的论述揭示了唐宋诗内在的本质差异。宋诗中的情感内蕴受到理性的节制,比较温和、含蓄,不如唐诗那样的热烈张扬;宋诗的艺术外貌平淡瘦劲,不如唐诗那样色泽鲜美;宋诗的长处,不在情韵而在于思理。二、诗歌词的体制的变化(一)慢词创制和内容扩展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词谱》卷十

8、秤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慢词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唐代。到了宋代,柳永首先大量创作慢词,还对慢词进行了发展:扩大题材、创新文学样式、创调、提高表现艺术。后来秦观在柳永的基础上对慢词进行了拓深,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