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迁

建国以来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迁

ID:33877134

大小:68.2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3-01

建国以来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迁_第1页
建国以来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迁_第2页
建国以来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迁_第3页
建国以来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迁_第4页
建国以来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国以来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国以来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摘要:我国已经进入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时期。这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自由、有序地流动,影响、制约农村劳动力能否流动以及如何流动的关键是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建国以来,基于时代要求和发展理念的变化,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允许农民自由流动、严格控制农民流动、引导农民就地转移、支持农民工异地流动、引导农民工市民化等诸多反复与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表现很不均衡,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国家政策;城乡统筹中图分类号:D6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

2、2)12-0168-06当前,我国已进入以社会建设为战略重点的新阶段。消除不合理的城乡二元体制,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是党和政府的时代使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人多地少、农业收益低下的严峻现实给了农民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强大压力和动力。发展经济学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实现多数乡村人口的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这就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自由、有序地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诱因相当复杂,影响、制约农村劳动力能否流动以及如何流动的关键是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由于国家在建国之初确立了城乡二元体制,延续至今尚未根本化解,导致

3、制度与政策壁垒长期难以消除,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转移充满波折,加剧了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及其解决难度。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的发展理念由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逐渐转变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并重,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不断向前推进。一、对于国家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的历史时期划分建国以来,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允许农民自由流动、严格控制农民流动、引导农民就地转移、支持农民工异地流动、引导农民工市民化等诸多反复与变化。根据党的发展理念的变化。可将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的历史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949-1999年,在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进行工业化建设,

4、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局面。改革开放后,这一理念被进一步明确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该时期国家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制定与变化的内在逻辑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尤其是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第二时期为2000年至今,中央根据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理念,社会建设逐渐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战略重点,国家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制定与变化的内在逻辑是服务于社会建设尤其是城乡一体化的大局。二、第一个时期: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国家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这一时期跨越毛泽东时期、邓小平时期两个重要阶段。两代领导人

5、都把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主要任务,甚至把它上升为工作中心。根据国家具体政策的变化,这一时期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1949-1952年:国家允许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1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及其主要原因。建国后的短暂时期内,国家保障人民“居住和迁徙的自由",允许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转移。这主要是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因素使然。第一,新政权为了凸显自身制度与政策的优越性,需要与旧政权划清界线,解除民国时代的保甲制度对底层民众的枷锁。已有研究往往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政治原因。新政权在建国时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及1954年宪法都明确表明要保障

6、人民的“居住和迁徙的自由”。在1950年11月召开的全国治安行政工作会议上,公安部长罗瑞卿强调:“户籍工作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保障人民的自由、对人民要宽,给以合法的最大方便。”第二,国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苏联的历史经验,制定了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经济赶超策略,这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就清醒地意识到。工业化是中国摆脱落后挨打命运、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走向繁荣富强的基本途径。他多次阐述了通过实现工业化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宏伟目标。基于此,建国后,国家明确制定了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经济赶超策略,提

7、出了在城市发展民族工商业、在农村发展“富农经济”,进一步促进城乡市场交换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战略。在这一时期,国家加强了国防工业建设和以冶金、机械等为主的重工业建设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能源以及原材料工业建设。苏联也大规模向中国进行设备转移性的投资,援助中国建设诸多重点工程,这都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另外,从1950年起,国家鼓励城乡之间自发的市场交易,促进城乡交换和市场繁荣。2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概况。国家允许乃至鼓励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策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