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72005
大小:29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1
《安徽舒城千人桥中上高二历史月考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千人桥中学高二年级5月份月考历史试题组卷人: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钱穆曾撰文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确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他旨在说明A.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积极意义D.宗法观念催生了中央集权制2.博乐成在?《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
2、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3.下面两幅漫画体现了先秦到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这一演变是指A.郡县制向分封制转变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D.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4.在秦代尚书属于少府,最初只是皇帝身边任事的文书小吏而已;汉武帝时尚书权力与日俱增;汉元帝时尚书已经号称“百官之本,国家枢机”。这一演变表明A.尚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行政管理水平有显著提高C.
3、官员评价制度发生了变化D.中朝逐渐成为了权力中心5.明代君臣冲突激烈,官员经常尖锐地批评皇帝所为,敢于自请辞官,还多次群体性的直接上朝抗争;皇帝好用廷杖,许多官员因建言而死于杖下。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统治阶级的政治腐败B.丞相制度被废除C.三纲五常受到了批判D.商品经济的发展6.伯罗奔尼撤战争后,雅典的五百人会议中处于多数的一般成员“闭着嘴、不提建议”,公民大会也同样如此,甚至通过发放开会津贴的办法来吸引公民出席公民大会。这反映了A.雅典民主政治模式的终结B.城邦至上的公民说念减弱C.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烦琐D.民主政治物质基础遭破坏7.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罗马法陷于
4、衰退,教会迅速形成了一套政治法律制度;但到了12世纪,罗马法在西欧掀起了一股复兴的浪潮,为王权至上提供了两句重要的格言“皇帝的喜好具有法律的力量”“皇帝不受法律约束”。这在当时A.推动人文主义运动迅速兴起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C.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D.适应反君主专制斗争的需要8.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行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影子内阁“的设置A.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最终形成B.降低了政党政治运行的效率C.不利干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D.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9.1803年2月,美国最高法院在经过复杂的辩沦后,首席法官马歇尔宣布,国务卿麦迪逊扣发马伯里等人的法官委任状明显违法;但最高法院不能依据1789年国会通过的《司法法令》强令国务卿发放委任状,因为《司法法令》的有关规定本身是违反宪法的。这体现了美国A.国务卿实际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B.最高法院的权力不受国会的制约C.司迭权可以制约行政权和立法权D.国会通过的法律须经最高法院批准10.《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人欣喜若狂,“人们纷纷谈论我们这次可是一举而要为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需要效力了”。然而,“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使他们看不见障碍”
6、英国人之所以估计过于乐观,是因为A.受到过去的殖民“经验”的蒙蔽B.认为中国人乐意接受他们的效劳C.忽视了中同人民抵御外侮的决心D.忽视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力量11.清政府宜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帝的诏令是被挟待下的“矫诏、乱命”,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避免了北方战事的发生B.发生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导致了北洋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D.反映了清廷中央威信的下降12.武昌起义爆发后,
7、46名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否则将“率全军将士人京,与王公剖陈利害”驻扎各地的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大都很快瓦解。这表明A.民主共和观念己经被军队普遍接受B.军队革命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主因C.北洋军以及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D.军队失控和旗营涣散加速清朝崩溃13.1937年10月,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强调“因为对外作战,首先要有后方根据地”;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公开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的上述决策A.做好了对日防御战略的准备B.反映了南京沦陷后的战略调整C.确立了支撑抗战的战千中高二月考历史第1页(共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