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课知识点复习卷

各课知识点复习卷

ID:33865503

大小:100.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各课知识点复习卷_第1页
各课知识点复习卷_第2页
各课知识点复习卷_第3页
各课知识点复习卷_第4页
各课知识点复习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各课知识点复习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各课知识点复习卷(1)班别:姓名:自评:第一课:<<桂林山水>>1、这篇课文的结构是(           )2、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甲”的意思是(     ).每一句与第二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加一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文中“观赏”可换成哪些词语?3、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1)这一自然段如何分层,分层的依据是(       )(2)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 )、()。这段话写的是(       ),为了突出这一特点,作者用了(    )的写作手法。(3)这一段话中运用了(   )、(   )两种修辞手法,排比的使用使文章更加(    ),

2、比喻的使用使文章更加(   )、(  )。(4)最后一句话,写出了漓江水的()的特点,写作手法是(     )(5)摘录一句你喜欢的句子:你喜欢的原因是:(6)仿照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话写一句话。                                                                                    4、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1)这一段可分(   ),分层的依据是(     )(2)桂林山的特点是(  )(  )(  ),为了突出这一特点,课文用了(   )的写作手法。(3)桂林山的奇表现在

3、:1、(      )2、(          )。为了说明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作者把桂林的山比作(   )、(    )、(   )。罗列的意思是:(   )(4)桂林山的秀表现在:()。为了说明这一特点,作者把桂林的山比作()、()。(5)桂林山的险表现在:()。“兀立”的意思是:(),为了说明这一特点,作者用了()的修辞手法。5、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倒映()迷蒙()画卷()(2)这样的山是指(),这样的水是指()。作者眼中的连绵不断的画卷中,是怎样的呢?(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一句话中的引号表示(

4、),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6、读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在括号里填入序号。甲:A天下第一位 B居第一  C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上的硬壳  D手指和脚上的角质硬壳  E起保护作用的武器装备(1)1894年是甲子年。(   )(2)敌人丢盔弃甲。(   )(3)甲骨文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文字。(  )(4)桂林山水甲天下。(   )(5)弟弟很害怕让爸爸剪指甲。(   )荡:A动摇、摆动  B无事走来走去   C洗  D全部搞光  (1)日本鬼子曾在冀中平原进行过大扫荡。(   )(2)那美妙的曲子荡涤人们的心灵。(   )(3)我们摇着小船,荡漾在漓江上。( 

5、  )(4)他经常一个人游荡在大街上。(    ) 6、同位间默写生字词,出形近字练习。7、把这一课的四字词语、多音字、近义词和反义词写下来。四字词语:多音字(重点的):  近义词、反义词:第二课:《林海》1、林海的写作顺序是(            ),具体地说先写(    )、再写(    ),然后写(      ),最后写(                )。2、在课文第二部分具体写了林海的(    )、(   )、(    )。3、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这一段,写了()。(2)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秦岭的特点:(       ),课文为了突出

6、这一特点,用了(    )的写作手法,用了(     )的修辞手法,文中(                           )把大兴安岭当作(  )来写。 (3)“看不完”说明(    ),“看不厌”说明()。(4)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4、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这两个自然段写了(             )(2)这两个自然写的写作顺序是(          ),先写了林海的(    )多和(    )多,这是从面上写,然后写了(  )和(   ),这是从点上写的。5、读课文第五自然段。(1)这一自然段写了(        )(2)写近义词。

7、   打扮(    ) 空隙(    )  缺乏(   )  隐藏(   )(3)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当作人来写。(4)这段话写了“林中花”,作者先写野花(  ),再写野花(   ),最后写小野果可以(     )6、找出文中两中反问句,抄下来并改成陈述句。(1)                                                                                               改为陈述句:         

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