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63492
大小:3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1
《高中体育特长班德育工作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体育特长班德育工作方法研究孙常宝唐山市丰润区王官营中学摘要:体育特长班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德育教育需要班主任掌握相当的心理学知识,坚持德育方法与时俱进,注意立足常规管理,努力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紧随时代节奏,实行民主化管理;遵循科学理论,积极构建德育转化的纵深策略;追求德育工作的艺术性,致力德育工作的生活化。只有运用这些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来理顺班级德育管理,特长班的德育工作才容易搞好。关键词:自我教育、民主化管理、德育转化的纵深策略、德育生活化体育特长班学生是高中学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爱交往,小群体初步形成;自我意识比较强,个性心理特征也较为明显;喜欢新鲜
2、感,易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内心世界日益丰富,思想上带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行为习惯的改变周期长等等。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高中特长班的德育管理往往需要班主任投入更多的情感、精力,熟悉心理科学,具有比较高的德育管理水平。一、立足常规管理,努力实现学生自我教育面对特长班,仍要求班主任从具体的事务做起,扎扎实实搞管理。仍要深入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求班主任必须率先垂范,务实高效,在学生中树立威望,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但是,特长生毕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高于普通学生,利用得好可以促进班级管理,否则就会成为班级管理的障碍
3、。从心理学上讲,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能力的心理基础和前提,自我意识越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约束能力也就越强。因此,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对学生发动一系列以实现自我教育为目标的攻势。在班会课上,我会请同学们讨论一个问题:“班主任的强制管理和同学们的自我管理,这两种管理方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结果大多数同学选择了自我管理,原因是自我管理不伤自尊心。我暗自高兴,却又表示怀疑:“自我管理需要比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大家能做到么?”“能!——”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我顺水推舟:“虽然同学们的选择将使我丧失许多权利,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你们长大了,成熟了,有了自我管理能力。”随后,我从生理学
4、、心理学角度入手,肯定高中生能够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又从陶行知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讲到魏书生老师“管是为了不管”,指出这是德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最后我会重点强调一下校纪班规,明确目标;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规划自己的学校生活,进行自我约束,自爱、自尊、自强;以学习为核心,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我教育主要是利用学生的自我意识,树立一定目标,引导学生注意对自身的行为习惯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把德育管理做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当然,自我管理需要一个过程,也不会是百分之一百做到,因此,班主任必
5、须注意几个问题:(1)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发展动向,表扬先进,对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应当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学生相信自我,进行自我分析、自我鼓舞、自我誓约等,强化和巩固学生的自制力。(2)班主任要通过各项活动,造成浓厚的自我管理氛围,并借助集体舆论支持学生自我管理的一切行动。(3)在规范化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避免一刀切。(4)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学校教育,逐步引导学生走上自我教育之路。二、紧随时代节奏,实行民主化管理德育教育是师生互动的双向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外因,而学生的作用是内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维,主动接受,才能使德育知识内化,并升华为
6、个人素质。另外,面对硬性管理和民主化管理,今天的学生往往更加欢迎民主化的柔性教育管理方式。民主管理更深入人心,效果良好而且持久。基于以上认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行相对民主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上,建立了以班长为首的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实行以班委会为核心的学生民主自治。在我的班里,班长是“总统”,班委会是“议会”,同学们有监督权。我不在时,班长就是班主任,有临机决断权。学校有活动或班里出现问题时,我不是一个人做主,忙于发布命令,而是交给班长或班干部来办。当他们的计划不完善时,我会给予补充或校正;当他们不知怎么处理时,我会给予指导。把班干部推上前台有两个好处
7、,一是可以锻炼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二是同学之间比较容易形成情感共鸣,接受起来比较容易。需要制定一些班级规章制度时,常由班干部制定,最后放在“全班同学大会”上,请同学们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一旦通过,就成为班里的“法律”,班委会将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依法治班。在学生出现问题后,我不是马上批评学生,而是及时谈心。通过“望、闻、问、切”,了解学生的行为原因和心理状态,让学生自己谈谈这种行为会有什么后果,会有什么影响,以后该怎么办。采用这种非强制方式,常使学生的心中产生一种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