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收购与股权收购

资金收购与股权收购

ID:33862451

大小:286.5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3-01

资金收购与股权收购_第1页
资金收购与股权收购_第2页
资金收购与股权收购_第3页
资金收购与股权收购_第4页
资金收购与股权收购_第5页
资源描述:

《资金收购与股权收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绪论目录1.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动机及意义21.3.研究综述21.4.写作思路31.5.名词定义32.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的实质性比较62.1.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在概念上的比较62.2.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的内容及其特征的比较72.2.1.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所涵盖的内容72.2.2.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的特征72.3.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对并购双方的影响112.3.1.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对收购方的利弊分析112.3.2.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对目标方的利弊分析192.4.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的适用条

2、件223.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在中国的运用243.1.中国企业并购现状243.1.1.中国企业并购发展的历史243.1.2.中国企业的并购特点263.2.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在中国的多种表现形式273.2.1.承担债务式273.2.2.出资购买式283.2.3.先承包和先代管283.2.4.租赁和企业托管293.2.5.拍卖293.2.6.合资经营293.2.7.吸收入股式和控股式303.2.8.抵押式并购和资产置换303.2.9.债权转股权方式313.3.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的案例313.3.1.青岛海信

3、的资产收购之路313.3.2.中远—众城的股权收购之路374.结论和建议46绪论4.1.选择并购方式,是并购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464.2.资产收购方式是规避债务风险的上佳选择464.3.灵活运用股权收购方式,可实现节省资金,规避经营风险474.4.正确评估目标企业,是选择并购方式的前提条件474.5.充分考虑政策法规对并购方式的影响484.6.中介机构的专业意见,可以帮助企业选择适当的并购方式484.7.选择并购方式时,要注意并购主体的确定484.8.谨慎选择并购交易的实际支付方式494.9.选择并购

4、方式时,应考虑并购后的整合工作49致谢50参考文献5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3绪论1.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并购浪潮席卷天下。众多成功案例证明:并购是中外企业成长壮大的最佳模式之一。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Stigler)所说:“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手段、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起来的,兼并作为资本集中,是获得超额利润的重要手段”。在西方企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五次并购浪潮,尤其在200

5、0年,全球并购创下令人咂舌的3.5万亿美元,平均每17分钟就有一笔交易完成。在我国,并购活动始于1984年,而在1996年以后,它以70%的年均综合增长率不断增加,1998年至2001年,中国国内并购案例发生了1713起,金额达125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第三大并购市场,我国企业已步入了一个通过并购重组寻求发展的新时代。企业的并购过程,涉及众多方面,其中并购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经济学家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并购方式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照并购双方所处的行业划分,分为65绪论横向并购、纵向

6、并购和混合并购;按照并购对象的不同,并购分为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等等。近些年以来,中、西方许多经济学家从并购双方所处的行业出发,对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等三种并购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归纳了许多经验。然而,从并购对象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并购交易,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分析与研究还不够深入。鉴于当前我国并购正处于从不完善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改革处于紧要关头,对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更具时效性、急迫性。1.2.研究动机及意义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作为两种主要的并购方式,被越来越多的

7、企业所采用。尤其在中国,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表现为多种更为具体的并购方式,从简单的承担债务到合资控股、债权转股权等,形式越来越多样。并购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并购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因此,本人选择这个题目研究,是希望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案例,深入研究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两者的异同,总结经验,给从事企业改革的企业管理者以启迪和帮助,为企业并购的实际操作提供借鉴。1.3.研究综述目前国内外不少学者对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集中在:1

8、.两者概念上的比较(王巍、欧阳晓明,2002年;周林,2002年;熊南京,2003年;Ernst&Young,1994)2.两者在特征上的比较(郑厚斌,1998年;许崇正,2002年;鞠颂东等,2000年;洪银兴,2003年)65绪论3.两者对税收的影响(PatrickA.Gaohan,1996年;郑厚斌,1998年;胡玄能,2002年;吴合振,2002年)4.两者在中国的表现形式(段克兢、王玮,1999年;万东铖,2000年;屈德润、许晓峰,2001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