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55708
大小:55.7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1
《121《劝学》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2.1《劝学》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黑塞也提到提高人的教养离不开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木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
2、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2.学习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3.积累“劝、学、青、屮、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语;学习“于、者、而”等文言常用虚词;掌握文中的古今字和通假字。【学习重
3、难点】1.学习木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2.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语;学习“于、者、而”等文言常用虚词;掌握文中的古今字和通假字。【学习过程】《劝学》是讲学习的基本道理,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荀子认为“学不可以已”,要“积善成德”,这是中国古代关于获取教养的重要思想。木文第一句提岀
4、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第一段从学习的意义论述“学不可以已”。作者用了五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木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比喻作为事例,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
5、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第二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跌而望”“不如登高之傅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止“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岀结论,君
6、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第三段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角度来论述“学不可以已”。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下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产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蹲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而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弩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
7、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乂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
8、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二是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駅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