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55266
大小:61.4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1
《浅议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摘要:体育分层教学指的是依据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不同能力水平、个人兴趣爱好等,把能力、兴趣等方面相近的学生归为一个层次,对学生群体进行分组。教师要从各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不同标准下促进学生技术能力共同发展。关键词: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法运用体育分层教学指的是依据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不同能力水平、个人兴趣爱好等,把能力、兴趣等方面相近的学生归为一个层次,对学生群体进行分组。教师要从各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不同标
2、准下促进学生技术能力共同发展。、分层教学一般组织形式1•按照身体状况分层教师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的体能练习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科学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高年级段的耐久跑练习中,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3分30秒内跑完800米,而能力较差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则可能只跑了600米。因此,在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分组,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适当加大练习的量,对于那些能力较弱的或者身体存在缺陷的学生,应首先降低运动量标准,然后按照他们的的练习情况来逐步提高练习的要求。2•按照学习能力分层对于体育的理解感悟,不同
3、学生之间存在水平差异,有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学习能力,能够很快把握动作要领,而有的学生这方面能力较弱。比如,体质好的同学最愿意上体育课,在课上能够很好展现自己,有自我满足感。而体质比较弱的同学在课堂上就没有这么有激情,对体育课惧怕,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对一些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有恐惧的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兴趣爱好等,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适当提高动作难度、运动负荷,而针对不太擅长体育运动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放宽标准,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特点。3.按照教材难度分层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其
4、内容难度也存在差异,教师可以通过持久战的方式来处理教学难点,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针对那些身体素质好、擅长体育运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加快教学进度,满足其发展需要;而针对那些体质较弱、运动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应适当放慢教学速度,多给他们练习、讨论的时间。二、分层教学法的运用研究1.教材分析(1)教材的设置首先,从学生生理机能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生理成长规律,合理安排课程,不管是课程密度,还是教学难度、运动量,都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关注不同年级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学生生理条件能够承受一节课的运动量,针
5、对低年级和高年级要有不同的安排,体现出正常曲线变化。其次,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小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稳定性较差,还不能够自主选择,拥有自己的目标,他们往往会努力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满足学生这种兴趣爱好需要,增强教学趣味性。多开展“兴趣化”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最后,搭配教材要注重实用性。对教材进行搭配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学习,项目选择以及教学搭配关键在于选择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否具有实用性,是否可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选择内容应对学生学习
6、产生潜在积极影响。如在篮球课上进行运球教学时,可以先开展一些触球游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球感,对篮球进行熟悉认识,这对于提高运球技能很有帮助,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2)教材的搭配首先,搭配教材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使用教材要从师生实际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教师应根据自己专业能力、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全面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起到教学主导作用,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课程内容安排以及教学形式都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如教材设置、场地安排、器械位置
7、等。教材安排要做到科学合理、方便有效,具有实用性,不能影响其他教学活动正常开展。此外在安排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季节因素,设立适当的活动项目。其次,灵活搭配教材。选择内容时要根据教材从实际出发,科学灵活运用。形式不能过于单一,不能搞“一刀切”,增强内容的趣味性,运用不同形式灵活组合搭配,巧妙使用教学方法。开设的项目可以是学校的传统项目,也可以是大众项目,满足学生兴趣爱好需要。组织搭配要灵活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改进,有效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一种新鲜好奇的感觉,这样他们会更乐于学习。最后,搭配教材应注重创新。根据新
8、课标要求,教师应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创新,灵活搭配教材,根据学校实际以及教学资源条件,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多用“新办法”,优化整合“新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确定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能力。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充分发挥自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