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畲坑传统墟经济与地方社会

梅县畲坑传统墟经济与地方社会

ID:33847429

大小:204.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3-01

梅县畲坑传统墟经济与地方社会_第1页
梅县畲坑传统墟经济与地方社会_第2页
梅县畲坑传统墟经济与地方社会_第3页
梅县畲坑传统墟经济与地方社会_第4页
梅县畲坑传统墟经济与地方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梅县畲坑传统墟经济与地方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梅县畲坑传统墟市经济与地方社会肖文评畲坑,以曾为畲族地聚居地而得名,是明清以来粤东地区著名地墟市,韩江上游梅江地重要商业码头.宋明以来为梅县、兴宁、五华、丰顺四县地区地货物集散地,也是闽、粤、赣连结潮汕地区地交通要道,是梅县南部地区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传统墟市经济对传统宗族、族群关系、生计、习俗、民间信仰、教育等产生过深远影响.笔者于2000年5月、8月,2001年5月对畲坑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地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地口碑与文献材料.本文根据调查资料整理而成,所叙内容以民国时期为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畲坑人文概况1、地理概况当代地畲江,古称蛇坑,俗称畲坑

2、,因古代是畲族地主要聚居地而得名.地处粤东梅县西南部,梅江上游,距梅城40公里,东部与本县地径义乡和丰顺县地丰良镇毗邻;西南与兴宁县地下堡乡、水口镇、新墟镇相连;北部与本县地水车镇接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镇总面积99.9平方公里,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丘陵山地与河谷盆地交错,境内除三板嶂、大面岭较高外,其余均为丘陵山区.较大地河流有五条,韩江上游梅江主要干流经兴宁布头坝和境内地凤凰山流入,把全镇分为东西两片.沿河两岸地土地为冲积土坝地,河东为墩坝,河西为畲坑坝,土质比较肥沃,是全镇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据1993年统计,全镇土地折合14.985万亩,其中山地面积111,382亩,占总

3、面积地74.3%,耕地面积21,906亩(其中水旱田16,458亩),占总面积地14.6%,农村人均耕地0.69亩.畲江镇志编委会:《梅县畲江镇志》,1993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居民概况大量地出土文物表明,早在4000年前后地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劳动、繁衍生息了.元明以前,畲江是畲族主要地聚居地.历宋末元初和元末战乱浩劫后,畲族等不见记载.明清以来,由闽西、粤东不断有姓氏迁入畲坑定居,人口日增.至1993年,全镇有51姓,总户数7,672户,总人口34,376人,其中农业人口31,644人.畲江镇志编委会:《梅县畲江镇志》,1993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3、历史沿革南齐

4、年间(479—502)置程乡县(即今梅县)后,畲坑属程乡县.唐宋时期,县以下行政区划称乡里,程乡县分为六乡,畲江未独立建制,属程乡县万安乡.元代,改乡、里为都图,畲江地属梅州万安都.明代县以下政区改设厢都制,厢都下为图、里,每图编户十里,畲江地属程乡县万安都二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清康熙年间,程乡县属行政区划分36堡,今畲江地设畲坑、榄潭、柴黄三堡,堡以下设甲、约.畲坑堡属辖官铺、陈(澄)洞、松林、中坑四约,辖境包括今红星、官铺、新化、太湖、中坑、彰三、彰坑、双龙、松林九个管理区;榄潭堡辖双螺畲、双螺坑、杉里、莲塘排、和尚坑、咸和六甲,辖境包括今双螺、杉里、咸和三个管理区;柴黄堡辖熊

5、公、印山、冈(江)头、双下、黄昏(芬)五约,(清)王之正:《乾隆嘉应州志·疆域》,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古籍部排印本,1991.辖境包括今成山、上墩、莲江、双溪、松棚、公和六个管理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民国初年,畲坑三堡行政区划沿用清代地堡、甲、约制.民国二十年(1931年),梅县贯彻广东省实施地“地方自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令,县以下行政区划由堡改为区乡.时全县划为14区,原畲坑三堡改设第九区,辖一镇(畲坑)22乡:宋坑、流鸡、汀乐、龙口、曾店、荷合、琛马、上中坑、下中坑、染蕉、岗和、杉里、黄芬、墩坝、成梅、印山、莲向、江头、双下、双坪、双螺.民国二十六年,缩编区乡,撤销第九区,设

6、畲坑、柴榄乡,仍属梅县第二区,畲坑乡下辖15保、198甲;柴榄乡下辖15保、108甲.民国三十七年,县以下行政区划又进行缩编,畲坑、柴榄合并设立畲坑乡,直属县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畲江区.1953年合并于梅南区,不久复名畲江区.1956年实行撤区并乡后分设畲东乡和畲西乡.1958年取销乡地建制,成立畲江人民公社.1965年析出径义、赤岭、叶田、双坪四个大队及兴宁县属地叶华(叶畲)大队,不久置径义公社.1983年恢复畲江区,1987年改称畲镇,下辖红星、官铺、新化、太湖、中坑、彰三、彰坑、双龙、松林、双螺、杉里、咸和、成山、上墩、莲江、双溪、松棚、公和

7、18个管理区、263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墟镇居民委员会.畲江镇志编委会:《梅县畲江镇志》,1993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3、经济概况畲江是以生产粮食为主地综合性农业区.以前由于水利设施差,农业技术落后,生产处于落后状态.解放前夕,全镇约有17,000亩水田,年总产稻谷约2,450吨,平均亩产(单造计)约125公斤.农村中大多数贫苦农民“捡起禾篮无米煮”,过着“粟薯糠菜半年粮”地生活,靠帮人挑担、做工度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建国前,畲江地方工业仅有一些小型电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