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徽州文书看徽商的事业与婚姻

从徽州文书看徽商的事业与婚姻

ID:33810597

大小:5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8

从徽州文书看徽商的事业与婚姻_第1页
从徽州文书看徽商的事业与婚姻_第2页
从徽州文书看徽商的事业与婚姻_第3页
从徽州文书看徽商的事业与婚姻_第4页
从徽州文书看徽商的事业与婚姻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徽州文书看徽商的事业与婚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徽州文书看徽商的事业与婚姻[摘要]明清时期,全国商品经济有了空前的发展,为商人提供了纵横驰骋的大舞台。这一时期,全国先后兴起了十余个大商帮,徽商作为全国最大商帮之一,曾叱咤风云,他们以自己杰出的经商实践雄踞中国商界数百年。可以说,徽商的兴衰荣辱牵动着徽州社会的命运,触动着封建制度的神经。徽州文书的大量发现有助于加深对徽商的了解,本文通过一些徽州文书来探析徽商的从商原因、商业经营状况,以及他们的婚姻家庭。[关键字]徽商经营宗族徽商妇胡适曾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这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个小

2、村落变成个小市镇了。”地处皖南低山丘陵地区的徽州,明清以来是中国著名的商贾之乡。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它是指明清时期徽州府籍商人集团的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就有新安商人活动,以后不断发展,到了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了一个商帮集团。明嘉靖以后直至清朝的乾隆、嘉庆时期,徽商达到极盛。徽州不仅是商贾之乡,而且被誉为文献之邦,徽州人在各种政治、经济、宗族活动中都留下文字记载,形成各类文书,为后世探究徽州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1徽人从商的原因探析1.1环境因素1.1.1人口与日俱增据史料记载,在公元606年(隋末)徽州人口户数仅6154户,到公元

3、742年(唐天宝年间)竟增至38320户,增长了6倍。到了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年间)达127203户,又增长了3倍多。据学者研究,南宋时徽州人口50万以上,元代徽州人口达82万,明清时期徽州人口更有所增加。人口徒增,为了生计,徽人不得不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出外谋生,于是出现了“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①的情况。...--1.1.2地理环境闭塞徽州地势险要,交通阻塞,人们聚落生息在山间盆地之中,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民谚,可见徽州具有地理上的封闭,耕作上的贫劣和资源上的丰富这些特点。因此,外出经商成了部分徽州人的出路。贫

4、瘠的土地客观上促使徽州人走出去,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施展才华。1.2观念转变在传统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占统治地位,但商业思想也在不断地滋生和发展,宋代以来,商业经营思想日益增长。商业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明代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生转型的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渐发展,从商务工的人也不断增加。儒商“一张一弛,迭相为用”的名利观代替了中国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名利观,统治阶层对商业和商人的态度也从以前的重农抑商思想转向商业富国论。徽商是实现贾儒相通、“迭相为用”功名观的典型,所以,徽商的兴盛符合历史前进的步伐。2徽商的

5、境况2.1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商旅艰辛,徽州人抛弃妻子,忍辱负重,为生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一首民谣叹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吃碗面饭,好不简单。一双破鞋,踢踢踏踏。一块围裙,像块纥纟背。②“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句俗谚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徽州人经商传统的由来。徽州地区全是山地,山地贫瘠,耕地甚少,全年的农产品只能供给当地居民3个月左右的口粮,按照农耕文明的逻辑,生在徽州当然是“前世不修”,被逼无奈的徽州人只有少小离家,十三四岁的孩子外出谋生,背囊里装着饼和绳索。饼用来充饥,绳子用来修补轿杠和扁担的吊绳,走投无路的时

6、候用来上吊。...--2.2徽商的婚姻明清时期的徽州一向有早婚的习俗,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男子外出经商谋生的需要。为了早日成婚外出经商,往往年未及冠即匆匆结婚,明代地理学家王士性说:“蜀中俗尚幼婚,娶长妇,男子十二三岁即娶,徽俗亦然。然徽人事商贾,毕娶则可有事于四方。”一般情况下,男子长到十三四岁便结婚,然后外出经商。也有男子先去外地当学徒,学习经商,出师成人后,回到家乡,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然后再返回店里继续经营。如这封徽商家信:良人案前:自新正接读来信,所云去冬托汪朗周君带下洋卅元,如数收到,早经覆函寄上,谅已投鉴矣。逾经月余,未得寸简,殊为念

7、念!未于月之中旬,得接殿再侄交到物件,均照收无讹,但未见有家用洋蚨寄下,万分焦急!客腊虽曾汇下卅洋,未汇之先,早已向人移借家用,及至年底寄到,必须归偿他人,何有余钱应用?实难支持!盖闻往日家支素称丰厚,所是人情出入,均极优美,不意去年以来,竟减却十之七、八,此种现象,未免令人堪忧!以致家庭恶感日增,甚是为难!况妾新到,甫及一载,当此家务重任,人面稀生,无从告贷,多方设法,罗掘俱穷,虽然旺姑在宅,亦难兼顾许多。……妾江氏敛衽,二月廿五日。③此处的“良人”,即上海提篮桥同济当的方应周,写此信的为其妻子,方江氏。该信中说:“况妾新到,甫及一载”,可知方江氏刚

8、进方家不及一年,却要夫妻分隔两地。是现实逼迫徽州人必须远出,而使得徽州地区的家庭状况与其他地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