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k2及il-10在播散性念珠菌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

erk2及il-10在播散性念珠菌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

ID:33801757

大小:11.14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3-01

erk2及il-10在播散性念珠菌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_第1页
erk2及il-10在播散性念珠菌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_第2页
erk2及il-10在播散性念珠菌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_第3页
erk2及il-10在播散性念珠菌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_第4页
erk2及il-10在播散性念珠菌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erk2及il-10在播散性念珠菌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ERK2及IL--10在播散性念珠菌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姓名:史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皮肤病与性病学指导教师:佟盼琢201203中文摘要ERK2及IL.10在播散性念珠菌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摘要目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是丝裂源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系统的家族成员之一,参与介导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一系列生理过程。国外文献报导,已通过小鼠模型证实ERK转导通路是细胞免疫调节的核心通路。国内研究证实,ERK可诱导TH2分化,ERK在免疫调节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ERK与疾病的关系的研究已在肿瘤

2、、糖尿病肾病、艾滋病等领域开展,但目前国内外尚缺少有关ERK通路在播散性念珠菌病肾脏中的表达的报导。IL.10是TH2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是天然免疫反应中重要的负调节因子。近年来,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播散性念珠菌病的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建立播散性白念珠菌病感染小鼠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来检测不同感染时间EIⅨ2和IL.10在小鼠肾脏的表达情况并同时对二者在本疾病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在播散性念珠菌病中可能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播散性念珠菌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菌株白念珠菌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

3、病科真菌室保存菌种。2播散性念珠菌病小鼠模型的建立昆明小鼠90只,雌雄各半,体重259左右,购买于河北医科大学动物饲养中心。适应环境后,按体重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只。A组小鼠为实验组:于第1天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d,连续4天,第5天时,经腹腔注射浓度为1~5×106cfu/ml白念珠菌菌悬液lml/只,共1天,B组为环磷酰胺对照组:于第1天经腹腔注射同等量环磷酰胺,连续4天,第5天再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lml/只,共l天;C组为空白对照组:于第l天开始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5天。于实验第6d、第9d、第20d分批断颈处死小鼠,并

4、观察腹腔脏器大体情况。中文摘要3播散性念珠菌感染小鼠肾脏念珠菌的分离、鉴定无菌条件下取出小鼠肾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数次后,将小鼠一侧1/2肾组织研磨后,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上培养。4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另一部分肾组织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做常规病理HE染色及PAS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及白念珠菌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检测ERK2和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1播散性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实验过程中,小鼠由于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造成多脏器出血、水肿死亡共lO只;由白念珠菌播散感染死亡共11只;不明原因死亡共1

5、5只。最终,纳入实验小鼠共54只。A组小鼠实验第6d,经解剖小鼠腹腔内部分脏器水肿明显,未见白色脓点形成;实验第9d,经解剖腹腔内各脏器均可见大量白色脓点生成;第20d,解剖小鼠腹腔内各脏器均可见大量白色脓点生成,部分脏器充血、坏死。B组小鼠于实验第6d,经解剖腹腔内脏器部分水肿、充血;实验第9d经解剖后,腹腔内脏器部分水肿、充血、坏死,无白色脓点形成;实验第20d,小鼠体重较前有所增加,精神、食欲稍差,毛发光泽恢复,活动正常,经解剖后,可见脾脏肿大明显,肝脏稍充血,肾脏水肿。C组小鼠精神、食欲无变化,毛发光泽好,活动正常。在实验第6d、第9d、第20d经解剖后

6、,腹腔内脏器均呈正常表现。2播散性念珠菌感染小鼠体内肾脏白念珠菌的分离、鉴定实验组小鼠肾脏第6d、第9d、第20d在沙氏培养基上培养72小时,均可见白色菌落生长,经血清培养法鉴定为白念珠菌。3病理组织学检查A组小鼠,实验第6d,镜下可见正常肾小管和肾小球结构,肾小管胞浆红染变性;第9d,镜下可见肾小管细胞核固缩,胞浆红染,出现退行性改变,PAS染色可见紫红色菌丝;第20d,可见肾小管部分坏死,核固缩,胞浆红染,PAS染色肾小管和肾间质内可见紫红色菌丝;B组小鼠,实验第6d、第9d及第20d,镜下可见正常肾小管和肾小球结构,肾小管胞浆红染变性。C组小鼠镜下均呈正常

7、表现。ERK2蛋白水平表达情况:ERK主要在胞浆中表达,阳性细胞可见胞浆染成棕黄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A、B、C组均可见阳性细胞表中文摘要达。在A组中实验第6d、第9d、第20dOD值分别为O.1882土0.0134,O.1962士0.0098,0.1878+0.0094;表达趋势为先升高后下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中实验第6d、第9d、第20dOD值分别为O.1939士0.0165,O.19004-0.0250,0.18924-0.0173;表达趋势为表达逐渐下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中实验第6d、第9d、第20dOD值分别

8、为0.19854-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