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792464
大小:70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1
《2013秋一阶考试a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秋高2012级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卷(A卷)泸县一中2013年秋高2012级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卷(A卷)命题人:张劲松审题人:邹强做题人:陈登琼注: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请你将各题答案均写到答题卷上。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启你的聪明智慧,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卷内(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佳答案。)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
2、,爱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贵贱有“序”④“有教无类”A.①② B.①③C.①④D.②④2.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所有人不分贫富贵贱等差别都具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D.通过礼义和法治,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4.“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
3、利矣。”这段言论应当出自战国时期的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5.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制建设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6.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大一统”的思想C.“民为贵,君为轻”D.“德治”思想7.程颐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致良知B.格物致知C.存天理,灭人欲D.发明本心8.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诚敬存之B.发明本心C.坐禅顿悟D.儒学纲常9.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该新现象对当时思想界产生影响不包括A.强调“重义轻利”B.提出“工商皆本”C.主张“经世致用”D.批判君主专制10.五四时期进步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下面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A.君为天下之大害也B.满街都是圣人也C.天下兴亡,匹
5、夫有责D.虽孔夫子亦庸众人也11.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性主要在于A.要求建立平等社会B.反对中央集权C.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封建等级制12.某大学历史系的几位同学展开了关于中国近代史主流问题的争论,你认为下列观点最为准确的是第4页共4页2013年秋高2012级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卷(A卷)A.推翻专制统治,实现中国近代化B.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C.建立民主政治,实现国家富强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13.李大钊和胡适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质上是A.要不要宣传马克
6、思主义B.要不要进行文学革命C.要不要宣传民主和科学D.要不要宣传三民主义14.《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15.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合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
7、厚民生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16.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为公”,致力于救国救民。其思想主张中,有利于富国富民的是A.实业救国,限制中小资产阶级B.创立民国,限制中小资产阶级C.创立民国,废除封建君主专制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7.下列著作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排序正确的是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新民主主义论》④《论十大关系》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④③1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8、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性是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的道路B.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C.把反“左”倾错误作为重要任务D.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19.下面是1917~1922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的统计,依据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最科学、最准确的结论是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