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一模文综历史(老于解

东城一模文综历史(老于解

ID:33782981

大小:10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1

东城一模文综历史(老于解_第1页
东城一模文综历史(老于解_第2页
东城一模文综历史(老于解_第3页
东城一模文综历史(老于解_第4页
东城一模文综历史(老于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城一模文综历史(老于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京市东城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文科综合(历史)2014.412.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A.确立土地私有制B.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C.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D.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本题答案为B均田制使农民获得土地,保护了小农经济,保证了自耕农这一国家赋税徭役的基础,对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有重要价值。A错误,土地私有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确立,不是北魏才开始有土地私有C错误,均田制所分土地为战乱后的无主荒地,而非从官僚地主手中取得土地,谈不上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D错误,土地兼并问题不是通过均田制可以杜绝的,事实上自土地私有制确立以来,土地兼并

2、问题始终存在。均田制可以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杜绝,实际上均田制的瓦解也是由于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政府掌握土地越来越少所致。13·《文献通考》描述宋代官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材料反映的宋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A.重视分权和制约B.加强对军队的控制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重文轻武本题答案为A材料描述的是北宋设置二府三司分割相权,即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分管不同政务,毫无疑问其特点是强调分权B材料的重点显然不在于此C二府三司属中央机构,与地方无关D材料未涉及14.康熙帝

3、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一诗中,有“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的词句。令康熙如此感叹的事件A.驱逐了殖民势力,维护了国家主权B.安定了东南边疆,实现了国家统一C.抗击了外敌侵扰,维护了边界安定D.平定了地方叛乱,消除了分裂威胁本题答案为B该诗题目为海上胜利的消息,康熙为巩固统一所做的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击退沙俄和平定准噶尔只有收复台湾明显涉及海战,即1683年靖海侯施琅率舰队攻占澎湖。而B项的表述又为东南边疆,实现统一,完全符合史实。A错误,这指的是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C错误,指的是康熙皇帝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驱逐沙俄D错误,有不少人虽然判断出诗指的是台湾,但依然选D

4、。这是不仔细思考的结果,收复台湾之前,郑氏家族根本没有臣服清朝,何谈叛乱一说?这里显然指的是先臣服清朝,后又造反的三藩1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8/8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本题答案为C甲午战后,维新派发动公车上书,将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并办报纸组织学会,积极宣传维新思想,最终在1898年发动戊戌变法,首次尝试制度性的变革。A错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从鸦片战争后就开始了,当时清政府在1842-18

5、44年间与英、法、美等国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B错误,近代民族工业自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6、70年代民资诞生之时就已出现D错误,向西方学习从鸦片战争后就已出现,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就已倡导学习西方军事技术,虽然其影响力有限,但是最起码已经出现这一潮流。16.“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观点主要认为“中体西用”理论A.出发点是在中国实现政治变革B.目的是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C.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D.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答案为C材料的意思非常直白,没有中体就没有西用,中体是西用的前提。因

6、此符合材料愿意的只有C,事实上如果简单分析下,这种观点很合理。在中国这样保守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哪怕是微小的改革都会遭致顽固派的猛烈攻击,所以想要学习西方必然要顺应现实国情,中体西用看似是个怪胎,但却是学习西方所必要的渐进性过程之一。在平时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对此思想的局限性强调过多,学生思想也形成定势,没有注意到这种思想也有其合理性。A错误,中体西用保留的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引进的是西方先进技术。B错误,选项本身没错,但材料中无从体现D错误,中体西用符合中国当时的现实国情17.下列“口号”与图7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国民革命成功万岁”C.“推翻蒋家王

7、朝,建立新中国”D.“以必胜的信念抗战到底”答案为B看图即可发现箭头从广东出发,一路向北。符合这一条件的近代事件毫无疑问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即1926年,国民革命军8个军10万部队从广东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北伐。A错误,从口号看应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不是从广州爆发。C错误,从口号看应为解放战争,该图右下角台湾标有日占,说明此图为1895-1945年间,解放战争已超出此范围。D错误,从口号看为抗日战争,该图中正面战场的几次会战、以及百团大战等标志性事件完全没有显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