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效应又称离域效应

共轭效应又称离域效应

ID:33777084

大小:4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共轭效应又称离域效应_第1页
共轭效应又称离域效应_第2页
共轭效应又称离域效应_第3页
共轭效应又称离域效应_第4页
共轭效应又称离域效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共轭效应又称离域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共轭效应又称离域效应(delocalizationeffect)。存在于共轭体系中的一种极性(静态)和极化(动态的)现象。是一个分子在“静止”状态以及在微扰状态(例如在反应过程中)的特性。在单双键交替出现的共轭分子中,可以看做两个孤立的双键用一个单键联合在一起,π电子的运动范围由两个碳原子之间扩充到四个碳原子之间,因此称为离域现象。在外界的影响下,共轭效应能使电子分布移并在化学特性上有所反映。例如(1)电性:离域π键的形成增加了物质的电导。(2)颜色:离域π键的形成扩大了π电子的活动范围,使体系能量降低,能级间隔变小,由σ键的紫外

2、光区移至离域π键的可见光区。含离域π键的化合物往往是染料、生色剂和指示剂等。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就是因为扩大了π电子的离域范围。(3)酸碱性:苯酚呈酸性,苯胺呈碱性。前者是因为电离掉H+后离域范围稳定存在;后者是因为本来分子中就有离域π键,不易电离,可接受H+。(4)化学反应性能:芳香化合物的芳香性、游离基的稳定性,丁二烯类的1,4加成等都和离域π键的生成有关。共轭效应在共轭体系分子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和π电子云的离域,引起分子内能降低、体系趋向稳定、键长趋于平均化,以及某些性质的变化等效应,称为共轭效应。产生共轭效应的必要条

3、件是,组成共轭体系的各个原子必须处在同一平面上。这样才能使参加共轭的每个原子的p轨道相互平行而发生侧面重叠。反之,会减弱、甚至使共轭效应完全消失。例如,1,3-丁二烯分子具有共轭效应,而环辛四烯由于组成环的八个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因而使共轭效应受到影响。红外光谱基团频率分析及应用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子结构的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相对应。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光谱与其结构的关系,一般是通过实验手段得到。这就是通过比较大量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从中总结出各种基团的吸收规律。C等,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红

4、外吸收区域,分子的其它部分对其吸收位置影响较小。通常把这种能代表及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称为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一般又称为特征吸收峰。º实验表明,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如O-H、N-H、C-H、C=C、C=OH和C一、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一)基团频率区中红外光谱区可分成4000cm-1~1300cm-1和1800cm-1(1300cm-1)~600cm-1两个区域。最有分析价值的基团频率在4000cm-1~1300cm-1之间,这一区域称为基团频率区、官能团区或特征区。区内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比较稀疏,容易辨认,常

5、用于鉴定官能团。在1800cm-1(1300cm-1)~600cm-1区域内,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谱带。这种振动与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基团频率区可分为三个区域:LT7UN基吸收比较强而尖锐。若分子中含有O原子,且O原子离-Cº键或芳香核共轭时,该峰位移到2220~2230cm-1附近。若分子中含有C、H、N原子,-CN基的吸收越

6、弱,甚至观察不到。ºN基越近,-Cº1900~1200cm-1为双键伸缩振动区该区域重要包括三种伸缩振动:①C=O伸缩振动出现在1900~1650cm-1,是红外光谱中很特征的且往往是最强的吸收,以此很容易判断酮类、醛类、酸类、酯类以及酸酐等有机化合物。酸酐的羰基吸收带由于振动耦合而呈现双峰。②C=C伸缩振动。烯烃的C=C伸缩振动出现在1680~1620cm-1,一般很弱。单核芳烃的C=C伸缩振动出现在1600cm-1和1500cm-1附近,有两个峰,这是芳环的骨架结构,用于确认有无芳核的存在。③苯的衍生物的泛频谱带,出现在200

7、0~1650cm-1范围,是C-H面外和C=C面内变形振动的泛频吸收,虽然强度很弱,但它们的吸收面貌在表征芳核取代类型上是有用的。(二)指纹区d1.1800(1300)~9001375»cm-1区域是C-O、C-N、C-F、C-P、C-S、P-O、Si-O等单键的伸缩振动和C=S、S=O、P=O等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其中C-H对称弯曲振动,对识别甲基十分有用,C-O的伸缩振动在1300~1000cm-1dcm-1的谱带为甲基的,是该区域最强的峰,也较易识别。900~650cm-1区域的某些吸收峰可用来确认化合物的顺反构型。例如,烯

8、烃的=C-H面外变形振动出现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双键的取代情况。对于RCH=CH2结构,在990cm-1和910cm-1出现两个强峰;为RC=CRH结构是,其顺、反构型分别在690cm-1和970cm-1出现吸收峰,可以共同配合确定苯环的取代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