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764511
大小:43.4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1
《自主让课堂更精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自主,让课堂更精彩由上海成才家教网www.chengcaijjw.com提供语文课程标准提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本人教学«爱莲说»时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以“朗读-----质疑------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使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达到阅读学习文章的目的。下面收录课堂教学片段。师:大家已经很认真地看注释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读中提示。有不懂的地
2、方吗?还有疑难吗?(学生陆续举手。)这位同学先说。生(1):“中通外直”,我不懂是什么意思。师:哪位同学知道,回答他。你说——生(2):应该是指莲花的茎中间是空的,外面看是笔直的。师:对。还有问题吗?生(3):第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我翻译不通。师:不一定要一字字翻译,理解大意就行。这句的意思是:水上与陆地上的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这位同学还有问题,站起来说吧——生(4):(小声地)“陶后鲜有闻”的“闻”是不是“闻到”的意思?师:“闻”应该是“闻到”还是“听到”?生:(齐)听到。师:应为“陶渊明以后很少有听到的了。”没有问题了吧?(生点头)老师再
3、提两个,“香远益清”的“益”是什么意思?你能找到一个成语,里面的“益”和这儿是意思相同的?(学生踊跃举手)生(5):“益”是“更加”的意思,“精益求精”的“益”是同样意思,初一时学过。师:对。还有“不蔓不枝”,这儿的“蔓”和“枝”是作什么词用的?请那位同学说。生(6):动词。书上解释为“牵牵连连,枝枝节节”。师:对,也可说成“生藤蔓”、“生枝丫”。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作者为什么爱莲花了,我们再读课文就要带着爱莲的感情来读。这次请女同学读第一段,男同学读第二段。女同学的声音应是清新悦耳,男同学的声音铿锵有力的。比一比谁读得更好。“水陆草木之花……”预
4、备——读!(分男女同学齐读,学生兴趣浓厚。齐读课文。)师:都读得不错。但大家对“爱莲”的感情体会得还不够深,因此,还没有把课文表达的感情充分地读出来,我们还要仔细体会。课文中哪些句子着重写莲花的呢?作者写出莲之美。你认为哪些句子最好?写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之美?(学生举手)生(7):我认为主要是“予独爱……”这句长句子写莲,这个句子里的内容都很美。(学生小声笑)师:这一长句,突出了莲的哪些特点呢?你体会体会。生(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突出它非常——非常干净,没有染上一点儿污泥。师:对洁净之美,还突出了莲的庄重,是吗?生于水,该是水淋淋的,却很
5、端庄。(边说边板书:莲:不染、不妖)莲还美在哪里?生(9)还很美的,是因为它有香,我感到它是清香,很清新的香味。(师板书:香,清)师:莲花整体的形象是端庄美丽,令人敬重,所以可远远地观赏而不可靠近玩弄它。(师板书:不可亵玩)师:我们体会得很好。我们知道了作者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姿态美丽,而且品格高尚。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花,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一起看黑板上,看板书的关键的词,饱含赞美之情来背诵这一长句,“予独爱……”预备——读!(学生齐背这一长句)师:我们已经说了,“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文章第二节他议论些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一节,其他
6、同学注意找出议论莲的句子,看看是哪一句?这位同学读一下。(一位女生朗读第二节)(学生举手)师:你说,是哪句议论的莲花?生(10):是“莲,花之君子者也”这一句。师:君子是什么样的人?生(10):是品德高尚的人。注释上有的。师:对。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原来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我们画下来。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边板书:托物言志)我们初一时学过托物言志的文章吗?(学生纷纷举手)师:一齐回答。生:(齐)《荔枝蜜》。师:研习了本文以后,文章的哪个句子或哪一点给你启示最深?请谈谈。生:(11)我感觉“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濯清涟而不妖”给我的启示太深了。(坐下)生:你谈谈其中原因吗?生:(11)人好比莲,人也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倘若不受环境影响,这也太难了,譬如,我们有的同学受别人的引诱,到游戏机室里玩游戏,直至天亮,这都是因为他们意志力薄弱,受不了诱惑的缘故。生:(12)看来,我们要学习莲,坚持使自己不轻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生:(13)人们都说“近墨者黑”,看来“近墨”者也可以不“黑”呀!……师:他的体验有新意……教学反思本节教学中,我让学生多朗读,多讨论,学生与学生更多地交换自己阅读后的思想认识与情感体验,大多数学生都能以自己敏锐的眼光去挖掘书中蕴涵的奥秘,提出自己
8、不同于别人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来。比如:“谁来概括一下莲的特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