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体验式教学 增强思品课的实效性

开展体验式教学 增强思品课的实效性

ID:33754550

大小:68.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8

开展体验式教学 增强思品课的实效性_第1页
开展体验式教学 增强思品课的实效性_第2页
开展体验式教学 增强思品课的实效性_第3页
开展体验式教学 增强思品课的实效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开展体验式教学 增强思品课的实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开展体验式教学增强思品课的实效性靖江市实验学校刘胜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我们很多教师都在探索或尝试使用能够体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切实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在各种教学方法中,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由此,笔者就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来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进行了探索。【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思想品德课实效性【正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新课程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

2、习惯。”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真实体验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强调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与实践。德育教育实验证明,道德教育的实效是在体验中发生的,只有诱发和唤醒了体验者的道德体验的道德教育,才能对其生存实践和生命健康成长发挥实际的促进作用,离开了学生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行为规范就不能真正内化。可见,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来增强该课程的实效性是非常必要的。◆体验式教学的含义及理论依据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教材学习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模拟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或者学

3、习方式。这里包含了体验式教学的三层含义:首先,它以教材的知识学习为基础;其次这种体验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再次,这种体验活动可以是真实的实践,也可以是虚拟的,也就是说,可以是学生真正参加到真实社会生活,从中获取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是模拟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体验式教学更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以学生生活的体验为主线,开发生活资源,挖掘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体验与反思中建构,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这样的教学理念不是空穴来风,它的形成有教深厚的理论基础。在我国古代,

4、“教”与“育”有严格区分。“教”指的是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传授通常用训练的方式来解决。而道德教育专门用“育”来表示。《说文》解释:“育,养子始作善也”。“育”的本意区别于“教”,是以“养”的方式来实现的。《易蒙》有云:“君子以果行育德”。“育”通常要借助于“体验”、“反思”来实现,这是一种由内向外的引导活动。可见,道德教育的本义是以体验、陶冶的方式,教以各种人伦关系的原则和规范。随着人们对教学活动的深人探讨和教学观念的逐渐改变,形成了现代教学论。现代教学论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强调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智能的和谐统一,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和在实践

5、中的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这可以从近现代一些著名的教育理论里得到论证。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被传播,但传播的知识只有在它被重新构造之后,即得到了解释并且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才在各种情况下变得可用"。体验性学习策略就是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学生们在实践、体验中建构知识。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主张。他反对把“学习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认为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

6、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教材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矛盾。以上理论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体验式教学提供了依据。◆开展体验式教学,增强思品课实效性的策略一、 建立对话情境——引发直觉体验,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教育是施教者与受教者间的一种对话。只有建立在基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才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引发自身对具体事物、情境的直觉体验。虽然这种直觉体验具有片而性、暂时性、情境性,但这是学生情感的真实体验过程,也是产生道德内化的基础。罗杰斯曾说过:“教师首先需要对人寄予深信。如果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那么,我们

7、就会允许他有选择他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机会。”初中生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围的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甚至教师不经意的一言一行都能引起他们情绪的较大波动。因而,我们的政治教师应实事求是地摒弃知识权威的陈旧本位意识,积极建立学友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开展师生互学、角色互换活动,多给孩子们展现自我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提出问题。教师应以端庄的仪表,饱满的精神,生动的语言,诚挚的情感、浅入深地“感染”学生,引发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二、“社会实践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