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活动教学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

利用活动教学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

ID:10090666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25

利用活动教学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_第1页
利用活动教学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_第2页
利用活动教学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_第3页
利用活动教学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_第4页
利用活动教学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活动教学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政治利用活动教学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区县:宝坻区单位:大白庄镇中学姓名:蒙桂强利用活动教学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内容摘要活动教学,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们为了体现新理念,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安排了大量课堂活动。本文针对在当前思品课活动教学中还存在着片面求“动”的误区,从“强化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活动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勇于创新,活动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活动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活动教学要与学校其他教育途径结合”五个方面探讨了如

2、何利用活动教学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关键词活动教学思想品德课实效性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以加强实践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活动”以新课程宠儿的身份走进了课堂,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这些要求都进一步从课程理念的高度,肯定了“活动式”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的必需。然而在当前思品课活

3、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片面求“动”的误区,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以为,活动次数越多越好,环节越复杂越好,因而过于追求形式:短短四十五分钟,十八般武艺都用上,表演小品、朗诵诗歌、正反方辩论、有奖竞猜、分组讨论,一派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景象。这些课堂教学是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表演、为体验而体验,“三维”目标并没有落实。教学的实效性却始终没有得到提高。那么如何有效的利用活动教学来提高思品课的教学实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体会、感悟,仅供同仁参考。一、强化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4、。”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无论活动内容还是活动形式,都应该指向教学目标,为达成目标而服务。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要明确活动的目的、落脚点和价值,充分考虑活动的针对性。如果目的性不强,效果不明显,哪怕是形式再好的活动,也要忍痛割爱。当前,品德新课程的活动性已被大家普遍接受,活动化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一些教师对“活动”为什么而设还缺乏思考和研究,许多课堂活动因此成为无效劳动。尤其是公开课上,常常发现教师课堂活动形式五花八门,各种活动形式轮番上阵,追求表面的热闹,实质性的内容却很少。究其原因,课堂活动的设计、开展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重要因素。因

5、此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应克服为“活动”而活动的情况出现,否则就演变成追求表面形式,这样做反而会对教学造成干扰,也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为此,只有教师准备充分,教学目标明确,才不致于使活动成为违背或脱离教学目标的活动。在课堂上,既不能由老师一个人主宰,对学生下指令,学生亦步亦趋地听从老师的指挥行事;也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毫无目的地去活动。真正的活动,应该是“活”而不“花”,“动”而不“乱”。要把握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比如我在教学“消费者合法权益”时,针对“如何维护我们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目标,我组织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开展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谈

6、谈在现实生活当中他们是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并组织四个学生进行小品表演,通过讨论、小品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清楚地认识了该如何去维权以及维权的重要性。二、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活动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思想品德教学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

7、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活动教学以学科基本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实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认识的开始。活动课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矛盾或烦恼以及学生关心的现实社会问题。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矛盾或烦恼以及学生关心的现实社会问题,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或已有的经验去判断,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思考,自己下结论。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第一框题《同学·朋友》时,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如果你的好朋友邀请你去营业性网吧玩游戏,你会去吗?为什么?如果你说不去,他会说你不够朋友,你该怎么办?

8、”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激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