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747670
大小:55.3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8
《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前不久听一位老师在描述他的学生如何愚笨时说:“七只小蝌蚪,游走了三只,还剩几只?他竟然不知道。唉,你们说这孩子笨到什么程度?”真是孩子笨吗?不是的,只是因为这个数学问题远离城市孩子的生活,甚至有些孩子连蝌蚪的样子都没有见过,他又如何能在头脑中形成鲜活的表象呢?类似这样的现象作为低年级学生恐怕并不少见,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作为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的情境中教会学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力求体现
2、的也正是这一特点。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使用低段教材时的几点体会和做法。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形象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鉴于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良好的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从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引入新课的方法。如教学“认识钟表”,我采取先让学生猜一则谜语:“一匹
3、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之后再出示各式各样的钟表启发学生说出:“尽管这些钟表的样式不同,大小也不一样,但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都可以帮助人们掌握时间。”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从而引岀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这样环环相扣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学生在看、听、想、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守时的教育。再比如“认识物体”,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家里的各种家具摆设),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几何物体的样子,然后再观察、触摸自己桌子上
4、摆放的各种儿何形体的学具,这样从视觉到触觉,从大物到小物,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在学生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表象的基础上,再引入新课,这些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牛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地激发了学牛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2、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新知低段数学教材新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这样编排的目的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并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5、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贴近生活。如教学“分类”时,教师巧妙地利用教室这一熟悉的生活环境组织教学。先让学生观察教室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再将这物品打乱放在一起,两者加以比较,引岀“分类”。通过简单的对比,学生立即明白了“分类”的好处。接着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分类,去整理,恢复教室原本干净、整齐的面貌,学生不禁感叹到:好整齐啊!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进一步体会了“分类”的思想及其好处。之后实施分组教学,让学生们动手分类,教师只负责巡回检查、指导和调控。整个一节课,教师只用寥寥数语就完成了教学任
6、务,而且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透彻,更主要的是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每个学生都有发现、创造的机会,同时他们还懂得了谦让、合作、互助等。长此以往,学牛的合作意识、创造精神怎能不得到发展呢?又比如:学生第一次学习加法的意义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题的结果,而是让学生从生活的体验中悟出“加法”的含义。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找4名同学往前站,又请出2名,让学生观察一共有几人,怎么知道的,这样引汨加法,初步理解含义;接着找两人摇绳,3人跳绳,想一想共有几人在玩?怎
7、么列式?说一说2、3、5分别表示什么?2+3=5呢?这一步的设计加深了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这样通过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游戏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需要过多的渲染,一切尽在不言中。数学知识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实际问题的简化和模拟,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活”用教材,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出发,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来获得知,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二、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练习如果教师设计作业时,能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对所学知识就会产生亲切感,从而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致,如口算练习,打破以往每晚20道题的
8、惯例,让学生与家长进行对口令游戏、接力赛等,在训练口算的同时拉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了距离,增进了感情;再比如分类练,让孩子回家整理房间;比多比少练习,让孩子回家比碗、比盘、比碟……这些做法使学生感到十分亲切、自然、有趣、乐于接受,完成作业的数量、质量也逐渐提高,而且学生在品德、劳动等方面也得到了发展。三、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在教学时,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女口:我在教学完“100以内的加减法”后,有意识地要求家长带领孩子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