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对更年期模型大鼠sod、mda的影响

穴位埋线对更年期模型大鼠sod、mda的影响

ID:33734589

大小:2.29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2-28

穴位埋线对更年期模型大鼠sod、mda的影响_第1页
穴位埋线对更年期模型大鼠sod、mda的影响_第2页
穴位埋线对更年期模型大鼠sod、mda的影响_第3页
穴位埋线对更年期模型大鼠sod、mda的影响_第4页
穴位埋线对更年期模型大鼠sod、mda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穴位埋线对更年期模型大鼠sod、mda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福建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l£·.JL.刖雷女性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Syndrome,CS)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导致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因而引起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女性更年期一般发生于45"-'55岁阶段,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女性因为卵巢早衰导致更年期提前,严重者可提前到32岁左右u’刳。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率高,据统计,85%以上的更年期女性都要忍受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综合征的折磨;已绝经者发病率为89.5%,未绝经者发病率为85.9%,前者较后者发病率高(P

2、中年迈向老年过渡的生理时期,也是身体功能由旺盛走向衰退的转折点。这个时期女性会出现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危机,如不及时处理,可诱发心血管、精神神经、肿瘤等多种疾病,因此随着人类寿命高龄化的发展趋势,如何使妇女平安渡过更年期,提高生存质量,防治老年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医学课题和社会问题。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证》指出:“天癸己绝,乃属太阴经也。’’中医认为女子的衰老,是以“五七阳明脉衰’’开始,进而肾气虚、天癸竭进入更年期、‘老年期。中医相关研究认为肾(天癸)一冲任一胞宫一生殖轴功能紊乱,阴阳失衡是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的主要机理H1。现代医

3、学认为卵巢功能衰退,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性腺轴)平衡失调为CS发病的主要因素,这与中医学关于肾(天癸)一冲任一胞宫一生殖轴功能紊乱的病机认识极为相似,中、西医妇科学两大机能轴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妇女进入更年期后,机体的内分泌平衡状况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及其对下丘脑一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其功能亢进,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这种内分泌变化影响了植物神经中枢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功能,引起全身一系列变化。研究发现,每个妇女全身有400多个部位的组织和器官的细胞膜上有雌激素受体,当雌激素减少时,这些组织和器官就会发生退行性

4、变或代谢上的变化,其中包括心脑血管、神经精神、泌尿生殖、骨骼及皮肤等部位的变化酾1。另有从生殖内分泌一免疫调节环路探讨CS的发病机理,认为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度降低引起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肾上腺轴)等功能紊乱,导致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等失衡。因此,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与更年期综合征的关系最为密切№1。自由基学说是现代衰老理论的主要学说之一,机体通过酶系统与非酶系统产生氧自由基,氧自由基能攻击生物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因此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导致细胞损伤与机体衰老。近年来研究表明,自由基与更年期的关系密切,可能与绝经期综合征的

5、发病有关。更年期女性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内源性雌激素减少,促性腺水平紊乱,导致氧化与抗氧化的失衡,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自由基增加,自由基清除酶活性下降,从而导致机体衰老以及很多与老龄化有关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老年痴呆、癌症等病的发生。因此绝经女性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一’81。除此以外,CS的发生还与个人体质、性格、健康状况和社会家庭、精神文化因素密切相关。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4.穴位埋线对更年期模型大鼠SOD、MDA的影响完全阐明,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因为更年期的本质在于卵巢衰老引发的雌激素一内分泌失调,所以更年期是个可逆的动态

6、过程。只要有效抑制卵巢衰老,或是将已经老化的卵巢机能重新激活,更年期就可以推迟。另外,因为更年期结束的标志是绝经一卵巢机能彻底丧失,所以即使已经出现更年期症状,也可以通过卵巢机能的调节将绝经期推迟,从而将女性保持在相对年轻的生理状态。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对症和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HRT),虽然疗效确切,但长期使用有许多不良反应。2004年美国妇女健康计划(WHIMS)大规模研究发现,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增加妇女罹患中风、血栓及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的危险性阳1。因此充分发挥中医药注重整体调节和

7、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防治本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针灸治疗本病正蓬勃兴起,其疗效确实,并且较安全、高效。因此对更年期综合征的针灸治疗以及其机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穴位埋线疗法更是凸显优势。穴位埋线疗法是在留针和埋针的基础上形成的,属于长效针疗法。其方法是将特制羊肠线埋植于选定的穴位内,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是集多种方法(局麻、针刺、放血、埋针等)、多种效应(穴位封闭、刺血、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留针、组织疗法等)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埋线后羊肠线在机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的过程,对穴

8、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天或更长时间,其刺激感应维持时间是任何留针和埋针法所不能比拟的,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