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729953
大小:54.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8
《浅谈古汉语中的判断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古汉语中的判断句摘要: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是很大的,尽管它们有很密切的联系。判断句是古代汉语中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句型,它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形式多样、功能独特、用法灵活。了解古代汉语中判断句的定义,掌握其基本形式、特点及其基本表达功能,熟悉古今判断句的异同,明确其在古文中的作用和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学习古文。关键词:古汉语判断句…也…者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定义 判断句一般是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它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句子在语言形式上可以有
2、多种类型,根据谓语的性质,可以分为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叙述句是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描写句是从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而判断句则是指用民次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主语作出判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二、古代汉语判断句常见形式 (一)谓语前不带副词的判断句 1、是有“者”也有“也”结构形式是“……者,……也”, “……者也”,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这种形式前面用“者”表示停顿,后面用“也”加强语气,在
3、判定人物的姓名,身份等时;常用这种“者”“也”俱全的判断句。 2、无“者”有“也”其3结构形式为“……,……也”,如: 我,子喻友也。(《赤壁之战》) 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这种形式的判断句,主语后常有一个停顿,用来代替“者”,“也”在此同样起加强语气作用。 3、有“者”无“也”其结构形式为“……者,……”,如: 栗者,民之所种。(《柳敬亭传》) 这种形式的判断句使用的极少,“者”仍然是起停顿作用,常用于判断人物身份、籍贯、事物的性质、特点等。 4、“者”“也”均不
4、用的判断句,其结构形式为“……,……”,如: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 这种形式只是把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因此读这种句子,在主语后总有或大或小的停顿,再重读谓语来表示断定。 (二)谓语前带副词的判断句 1、谓语前加上“乃、即、则、亦”等副词表示语气比较肯定的判断句。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过孤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生亦我所欲。(《从鱼我所欲也》) 这类判断句中的“
5、乃、即、则、亦”有肯定语气,但肯定语气不是特别强。它们可以分别译为“就(是)”或“也(是)”。 2、谓语前加上“必、固、诚、真”等副词表示的语气更加肯定的判断句。如: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这几个副词表示了更加肯定的语气,因而这种判断句的语气更加肯定。上述词语“必、固、诚、真”译为“一定”。 3、在谓语前加上“非、未、弗、无、莫”,译为:“不一定、没有、不”。如: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6、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 古汉语的判断句则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将判断句的主语与谓语直接联系在一起,靠判断句主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进行判断。有时在主语后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在谓语后加一起词“也”,表达判断语气,帮助判断。 现代汉语判断句的否定用“不”,古含义判断句的否定用“非”。 上下五千年,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发展史,前人的撰写和研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才的文化知识。综上所述,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是很大的,尽管它们有很密切的联系。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汉语判断句
7、的灵活用法。掌握它的固定结构和此句式的自身特点,并与现代汉语有机结合,二者的异同,综合运用,兼手并蓄,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增强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参考文献:[1]王力《古代汉语》(第一至四册) 中华书局 1999年5月第三版;[2]王力《汉语史稿》(中册) 中华书局 1980年版2月版;[3]张昊《古汉语语法特征》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6年8月版;[4]杨伯峻,何乐土《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下册)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年1月版;[5]唐钰明《中古“是”字判断句述要》中国语文,1992年5月;[6]唐钰明《上
8、古判断句的变换考察》中国语文,1991年5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