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

浅谈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

ID:24615582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浅谈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_第1页
浅谈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_第2页
浅谈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_第3页
浅谈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外国语学院201300074031周瑶瑶古人很早就对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文者言之记,言者心之声”就是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而语言是内心感情的流露。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是记录者和被记录者的关系。众所周知,成语是我国古人智S的结晶,汉语言中的精华,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它在表达上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语体风格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一般认为,成语是语言屮习用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属于熟语的一种,通常以四字组成。是來A古代书面语言的具有文雅色彩的熟语。所谓熟语,也叫固定结构、固定词组,而典故相沿习川的久了就可以形成成语,如和风细雨、

2、网囵吞枣、一朝天子一朝臣等等。由于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固定词组,大部分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祌话或各种传说,千百年来流传下来,其中往往包含杂的语源,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语汇与语法特征,要防止望文生义,真正弄懂成语的意思,就必须把握成语屮保留的古汉语特征。因此,研宂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不妨为研宂古汉语的一种崭新的途径。接下来就简单介绍几种成语中的古代汉语知识。一、古今异义现象,即实词古义。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屮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岀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

3、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对古文及成语的理解。如“不刊之论”中的“刊”在古汉语中是削除的意思。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的言论。如果望文生义,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把“刊”理解为“刊登”就跟成语的原意背道而驰了。这样的词还有:赴汤蹈火(汤:热水),休戚与共(休:喜悦),亡羊补牢(亡:逃跑),形影相吊(吊:慰问),差强人意(差:尚;强:振奋),三顾茅庐(顾:拜访)等等。二、古今通假字现象。如“信口开河”。信口:随口。开河:说话时嘴唇张合。河同合,闭上。比喻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这样的词还有“被坚执锐(被同披),图穷匕见(见同现),受益匪

4、浅(匪同非),一暴十寒(暴同曝),余勇可贾(贾同沽),贪得无厌(厌通餍)”等等。由于通假现象的存在,造成我们对一些成语理解出现偏差,很多人还经常把成语屮的通假字写成本字,但是,因为语言本身就是约定俗称的符号系统,长期以來,原來的写法被人们认同,所以,我们在书写包含通假字的成语时,仍然使用通假字。三、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是词义演变的结果。一个词刚山现的吋候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称,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意义,这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如“坐”,在成语“坐以待毙”中是本意坐着的意思,而在成语“一坐皆惊”中坐为座位的意思,在“如坐春风”中坐为沐浴之意

5、,在“坐收渔利”中又作不劳,不费力之意。因此,在学习成语巾,一定要注意其中古代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不能想当然的下定论,要从具体语境之中来揣测其真正含义。四、保留了文言虚词的用法。文言虚词是指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而成语之中就大量的保留了文言虚词。如I“之”在成语中作代词,指代人、物、事,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如:“等闲视之、呼之欲出、听之任之、一言以蔽之”就属于这种情况。“之”在成语中还可以作助词,相当于“的”,有的可以不译。如“逃之夭夭、一丘之貉、差之毫厘、前车之鉴”。“然”在成语中作代词,相当于“如此、这样”

6、,如“不以为然、自然而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还可以附在情态动词后面作辅助成分,相当于“的、地、……样子”,如“岿然不动、肃然起敬、恍然大悟、悠然自得”等。“其”在成语中作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这、那”。如“攻其不备、自圆苒说、听某言而观苒行”。“则”在成语中作连词,主要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于是”。如“不平则鸣、不进则退、既來之则安之”。“于”在成语中作介词,相当于“在、从、向、对于、由于、比”。如“人浮于事、重于泰山、问道于盲、严于律己”。“而”在成语屮作连词,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关系。表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且”,也可不译。如

7、“三十而立、放之四海而皆准、一而再,再而三”。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于是”。如“望而生畏揭竿而起、周而复始、死而后己”。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可是”。如“不寒而栗、似是而非、言而无信、可望而不可及”。表修饰关系,连接动词和它的修饰语,相当于“着、地”。如“侃侃而谈、满载而归、不欢而散、挺身而出”。同时,成语之中还保留了古代汉语中的兼词现象。兼词是指一个字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公诸同好,付诸东流,反求诸己,如运诸掌”等,其屮“诸”则相当于“之于”;再如“心不在焉,其中“焉”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