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729692
大小:6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8
《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述评及启示(教务部教学改革与研究处供稿)一、美国高校通识教育实施现状与趋势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学分所占比重一般为34%-35%。(一)课程类别1、共同核心:通识核心课程通常采取科际整合的方法,或有连续性的编排组织,并将课程分为若干类(通常以五至七类最普遍),学生必须在每一类当中必修或选修若干科目或学分。典型:圣约翰学院,规定每一类当中均为必修;哈佛大学,规定每一类当中由学生自行决定选修科目。核心课程比较适用于知识背景同质性较高的学生,以及智力水准较高的学校。2、分类必修(Distri
2、butionRequirements,也有人译为“分布必修”):分类必修是学校并未特别针对通识教育而另行编排设计课程,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在某几类(如人文、社会、自然三大类)当中,自行到各学院各科系修满规定的科目数或学分数,学校仅规定各类应修多少学分,而未特别规划或列举出科目名称和内容。分类必修在各校的实施中又分为四种情形:(1)完全指定的分类必修(PrescribedDistributionRequirements):学生按照指定的科目和分类修习,几乎没有自己选择的空间,如密歇根大学的ResidentialColleg
3、e要求学生必须修毕一门“大一研习”(FreshmanSeminar)、一门“艺术实作”(ArtPracticum)、一门外国语文、三门人文学科、三门社会学科、三门自然学科。分类必修的学校中,大约60%属于此类情形(CatalogStudy,1976)。(2)少量指定的分类必修(MinimallyPrescribedDistributionRequirements):指定必须研习的类别和科目较少,例如班宁顿大学(BenningtonCollege),指定某一门科目,可以在该校的8个学院中任选4个学院的任一门课抵充。大约有
4、24%的大学院校采取此种方式(CatalogStudy,1976)。(3)建议性质的分类指导(RecommendedDistributionGuidelines):学校做分类和科目只供学生选课修习时参考,是建议性的而非强制性的,例如康乃狄克(Connecticut)州和其他符号系统、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形式。只有3%的大学院校采用此种方式(CatalogStudy,1976)。(4)其他方式的分类必修:例如学校要求所有的学生要通过相关的“能力综合考试”,没有特别指定的科目,学生是在“教师教学授课委员会”
5、的指导下,自行修课,以达到综合考试的效果。3、自由任选:学校既无专为通识教育的课程编排设计,也无特别指定的必须通识科目,只规定通识学分的最低要求,让学生得以在全校各系自由随意选择修习。甚至有些大学对于通识学分的规定都很模糊不明确,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布朗大学等。自由任选的学校,在美国大学院校的比例不多,仅有大约2%(CatalogStudy,1976),而且教师的赞同或支持度不高。(二)发展趋势1、基本学术能力的加强。英文写作、口语表达、逻辑思考、批判能力、数学统计、自然科学等六项成为各大学的“基本必修”(Basic
6、Requirements),或称基础能力(FundanmentalSkills),“思考、应用、表达”将成为通识课程基本的“小三门”。2、新生研讨课程(大学通识的“第一课”)的重视。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新生研习课”(FreshmanSeminar),较“新生始业教育”(Orientation)更加深入,修习时间为一学期,内容通常为:(1)校史和设校两年,使学生清楚本校的来历和教育目标,使学生在校读书生活中对学校各类措施,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培养全校的校风特色和精神文化,通常由校长亲自轮流到班上讲述。(2)学
7、校各行政单位的介绍说明,让学生了解全校的组织和功能,以便对学校有整体而详细的认知,得到对生活的环境全盘的了解,以及有困难问题时寻求协助的途径。通常由各单位负责人到班上个学生详细说明与讨论。(3)全校各系科所学术单位在研习些什么,与本身的主修有何关系。(4)学习方法和读书技巧、图书馆的利用等学业方面的研习。(5)人际关系与沟通、个人情绪与行为、学校社团概况介绍等生活方面的知识研习。3、西方文化价值的传授。传统西方文化的研习,在理想常经主义和精粹本质主义的人士心目中,具有根稳本固而后枝发叶长的必要。4、多元文化科目的增设。
8、5、人类全球一家的探讨。6、各类知识科际的整合。7、各类教学方法的应用。传统的讲述、媒体运用、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继续存在,协同教学(TeamTeaching)、个别教学、独立研习等也不断发展。8、学习成果标准的提高。9、对教师在职进修的重视。10、对通识教育评量的研究。二、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一)通识课程设计理念哈佛大学追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