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成员冲突与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关系-研究

创业团队成员冲突与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关系-研究

ID:33688689

大小:1.10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2-28

上传者:U-22107
创业团队成员冲突与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关系-研究_第1页
创业团队成员冲突与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关系-研究_第2页
创业团队成员冲突与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关系-研究_第3页
创业团队成员冲突与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关系-研究_第4页
创业团队成员冲突与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关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业团队成员冲突与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摘要AbstractWiththeconstantimprovementofthemarketeconomyandsupportofnationalpolicy,entrepreneurshiphasbecomeatrendandacommonphenomenonintoday'ssociety.AbrahamMaslowhassaidthatextraordinaryalsofivelevelsofneed:physiological,security,ownership,honor,andself-worth.Entrepreneurshipisnolongerjustforsurvive,nowmorefortheself-worthandwinthehonor.Entrepreneurshiphasbecomeanimportantcomponentofpersonalandsociallife.ThereforthesameseeentrepreneurialeconomyhasbecometheenginetopromoteChina'srapideconomicgrowth,itscontributiontoboostGDPgrowthandcreateemploymentopportunities.Butnotallentrepreneurscansurviveinthisentrepreneurialwave.Ontheonehand,withtheever-expandingamountofinformation,theintensificationofglobalcompetition,technologyupdatestospeedupandotherfactors,makesthedegreeofrisksanduncertaintiesfacedbyentrepreneursarehigherthananyoneperiod.Ontheotherhand,therehavenotenoughcashtosupportforindividualentrepreneurs,modelsofsuccessfulmanagementandclearstrategiesforthefuture,sowithstandrisksandemergenciesabilityarelow.Entrepreneurialactivityinthefaceofsuchacomplexenvironment,moreandmoreinclinedtoadopttheentrepreneurialteammode.Reviewthepreviousliteraturecanbefoundinresearchonentrepreneurialactivityisstillverylimited,andthemajorityofentrepreneurshipresearchliteratureregardedresearchfocusesonthepersonalcharacteristicsofentrepreneurs,entrepreneurialteamstillinitsinfancy.Butconstrainedbytheabilityandenergyofasingleentrepreneurinreallifeitisdifficulttosuccessinthecaseofshortageofresources.Composedofastructurecomplementaryclarifytherespectiverolesofentrepreneurialteamventureguaranteeofsuccess.Sinceitisateaminevitablyproduceconflict,contradiction,traditionalconflictviewthatallconflictsaredestructive,negative,bad,harmful,theentrepreneurialteamshouldthinkofwaystoavoidconflictandtryingtominimizetheconflict.Butinreality,notallconflictsareharmful;somearewiththeintegrationofentrepreneurialresourcestohelp.Onthebasisoftheresultsofpastentrepreneurialteam,teamconflicttheory,conflictmanagementstyleandabilitytointegrateresourcesinfourIII 摘要area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entrepreneurialteamconflictandenterpriseresourceintegrationcapabilitycarriedoutanempiricalstudy.Inthisdissertation,aquestionnairesurveyof191entrepreneurialteammembersconductedaquestionnairesurveyandthemainconclusionsofdataanalysis.Obtainedthroughresearchandanalysisfortheentrepreneurialteam,ventureteamconflictandresourceintegrationcapabilityisnotmucheffect;twotypesofentrepreneurialconflict,cognitiveconflictandrelationshipconflictonresourceutilizationcapacitypredictrelationshipconflictforresourcesbuildtheabilitytopredict;Conflictmanagementofcognitiveconflictandresourcestobuildcapacityandresourceutilizationhaveamoderatingrole.Finally,wediscussthe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ofthisstudypointedoutthelimitationsofthisstudy.Andplacetotheneedtoimproveandfurtherstudy.Keywords:entrepreneurialteam;entrepreneurialteamconflict;conflictmanagement;abilitytointegrateresourcesIV 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II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研究背景·································································································1第二节问题的提出·····························································································2第三节研究的意义·····························································································3第四节研究逻辑与结构·····················································································4第二章相关研究理论综述················6第一节有关创业团队研究·················································································6一、创业团队的内涵··························6二、创业团队的组建过程························7第二节有关创业团队冲突理论研究·································································7一、冲突的定义····························7二、创业团队冲突···························8三、创业团队冲突的维度·······················10四、冲突管理的文献综述·······················11第三节有关资源整合能力研究·······································································12一、创业资源····························12二、资源整合能力··························14第四节有关创业团队冲突与资源整合能力关系研究···································15第三章研究构思与设计················18第一节以往研究的总结···················································································18第二节概念模型及变量说明···········································································19第三节研究假设的提出···················································································21一、创业团队冲突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21二、冲突管理方式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22第四章问卷设计及分析方法··············24第一节样本的选取···························································································24第二节测量变量的度量···················································································24V 目录一、个人基本信息··························24二、受访者公司行业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创业冲突类型测量························24四、冲突管理方式测量························25五、资源整合能力测量························26第三节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27第四节数据分析方法·······················································································27第五章数据分析与结果················29第一节样本特征·······························································································29第二节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29一、冲突类型信度与效度分析·····················29二、冲突管理方式信度与效度分析···················31三、资源整合能力信度与效度分析···················33第三节描述性统计分析·····················································································35第四节变量相关分析·························································································35第五节方差分析·································································································36第六节回归分析·································································································38第七节调节作用检验·························································································39第八节模型假设检验结果与讨论·····································································41第六章结果与建议··················44第一节研究结论·······························································································44第二节创新点···································································································44第三节局限性···································································································45第四节对未来研究的展望···············································································46参考文献······················47附录·······················51致谢·······················53VI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当今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并处于创业浪潮中的社会,其主要表现为以人为中心,使个人能力得到充分表现。这些能力包括:自主性、创造性和个人潜能。要想实现这些个人特性,那就离不开创业活动,创业的价值就在于能给予创业者发挥这些特性的机会并提供相应的平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各类产品日趋丰富,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创业不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只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更多的是为了赢得荣誉和体现自我价值。因此,创业已成为个人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20世纪初期,由于国家大力倡导创业推动经济,创业带动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使得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创业热潮。创业不仅带来就业机会,也为国家的GDP做出巨大的贡献。根据工信部2011年末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贡献了中国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的税收,并创造了中国80%的城镇就业。①近年来,我国向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大步迈进,实现充分就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方法,而鼓励有创业意识并有创业能力的人群积极创业是实现充分就业的一种行而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创业过程中我们仍需认识创业是一项风险活动,伴随着巨大失败可能性。一方面,随着信息量迅速膨胀、全球化竞争加剧、技术更新加快等因素,使得新创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程度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高。另一方面,对于单个创业者没有足够的现金支撑,没有成功的管理模式以及清晰可见的未来发展战略,因此抵御风险与突发事件的能力比较低。在当前如此复杂的环境下导致创业活动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创业团队模式。Venture(1989)认为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大多数基于一个创业团队而非单个创业个体。资源的束缚使创业活动变得举步维艰,资源整合能力的强弱也决定的创业活动的成败。实质上,从资源基础理论角度研究创业就是将企业看作资源和能力的集合,资源指企业可以拥有和使用的要素总称;能力指企业获取与利用此类因素的本事,资源和能力决定企业绩效。与现实中团队创业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不相一致的是,创业研究更多关注于创业①数据来源:整理自网易财经网,http://money.163.com/12/0214/20/7Q8H8DUA00252G50.html1 第一章绪论者个人,而不是创业团队。例如,Shane、Venkataraman(2000)将创业行为定义为是个人行为,其主要表现为个人在此过程中是如何发现、评价和利用创业机会与创业资源的,其研究焦点是创业者的个人特性差异。经过创业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团队创业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使得目前国内、外对于创业团队研究正处方兴未艾。不同学者分别对创业团队概念,创业团队胜任力,创业团队构成,创业团队战略和创业团队绩效进行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丰富创业理论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但由于学者们从自身研究角度出发,对创业团队中的一些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这就导致了对于创业团队领域的某同一理论,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内涵理解。目前我国创业团队领域研究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因此,我们的创业研究要紧紧结合我国特有的创业环境,突出研究中国特色的创业理论。第二节问题的提出创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它在推动GDP增长与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现我国大多数创业企业往往出现大起大落现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与国外企业建成的百年老店形象成鲜明对比。当前我国创业者由于受资源约束等方面的影响,单个创业者很难以个人能力从外部环境中获得足够的资源来支撑企业的继续发展。一个结构互补、各自角色明晰的创业团队是当前创业形势所必须的。团队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与个人潜能。然而,在创业过程中对创业目标、创业活动开展方式的不同看法或者在创业行为过程中逐渐改变,往往会导致冲突的产生。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1+1>2”效果,冲突的产生反而可能会让“1+1<2”的情景出现。团队冲突是生活中一种普遍现象,过分的回避冲突会使得团队资源整合能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使得资源利用率过低,合理的利用冲突可以提升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已有大量的学者对创业团队与创业资源的关系进行讨论研究,但是基于创业团队冲突对资源整合能力影响的文献还不多,大多数学者偏重于对创业团队异质性、胜任力对创业资源的影响,这样得出的结果忽视情感因素对资源能力的影响。团队冲突本身具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它与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更是会受到众多权变因素的影响,并且往往资源整合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创业绩效的高低。因此,在此背景下,创业团队如何根据自身能力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是提升企业绩效的关键所在。那么创业团队冲突与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关系究竟如何?怎2 第一章绪论么样处理创业团队冲突才能改善资源整合能力?创业团队冲突的各个维度又与资源整合能力有何关系?冲突管理方式在冲突与资源整合之间又起着怎样的效应?学术界还未能对上述问题做出系统的分析与实证研究,同时未能将创业团队冲突、冲突管理方式与资源整合能力三者相结合来探讨,这正是有待于本文解决的问题。第三节研究的意义本文研究创业团队冲突与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来分析创业团队冲突及其各维度与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因此,本研究对新创企业发展有较好的指导意义。(1)理论意义:1、创业始于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团队组建效果取决于创业团队成员间协调力。然而,大部分创业团队面临团队成员间冲突问题,特别是工作中关系冲突与情感冲突,这些冲突都会限制团队能力的发挥进而影响企业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果。对创业团队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团队特质、团队机会等因素,更应该深入到创业团队的管理过程,而冲突管理方式是处理创业团队冲突的一个重要的管理方式。2、对创业团队进行冲突管理研究,不仅能够找出团队中一些症结所在,而且还能够提高团队的资源利用效率。希望通过我的研究,能够找出团队冲突类型与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以往个别学者虽然提出了创业团队冲突对于资源整合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并没以冲突管理方式作为调节变量进行研究,而且大多没有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为创业者所用,使到他们能够规避影响资源整合能力的冲突和冲突管理方式,正确选择能够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的方法,更好地进行创业活动。(2)实践意义:目前我国面临着如何处理经济转型过程中所遇的各种问题,在这个时期环境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并伴随市场的剧烈动荡。GEM(2006)中国报告显示,①2005年,中国创业企业关闭率为5.18%,是GEM平均水平的1.9倍。因此研究创业团队冲突与资源整合能力之间的关系非常有实际价值。1、本研究为创业团队如何组建、团队成员的能力培养及成员选择、创业团队①数据来源:整理自GEM全球创业报告(2006)3 第一章绪论工作氛围的构建、整合内、外部资源等提供相应的建议,有助于新创企业成功解决成员间的冲突问题。将合适的创业团队冲突类型运用于资源能力过程中,做到团队成员各尽其能,帮助创业团队提高成员间冲突协调能力,最大化地发挥企业资源整合的效率。2、正确处理创业团队冲突,可以实现新创企业员工之间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发展、资源和利益的均衡分配,成为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提升的一个推动力。本研究可以为创业企业出台相关激励措施、规章制度、成员的选取以此来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提供一定的支持。第四节研究逻辑与结构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研究以及跟踪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发现创业团队的重要性得到了学者们的肯定,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对创业团队冲突与资源整合能力之间的关系,创业团队的冲突强度与创业绩效有着怎样的相关关系等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清晰的研究理论。本文提出了创业团队冲突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的理论模型和相关假设,在理论设想提出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数据用实证分析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讨论。最后,在总结与概括的基础上指出了本文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文研究路线如图下图所示:理论的构思调查访谈文献回顾理论模型提出假设调研数据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4结论与展望 第一章绪论图1.1研究思路本文的章节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问题提出的依据,研究意义,并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路线框架。第二章,主要内容涉及相关研究理论回顾。创业团队、冲突理论、冲突管理方式和资源整合能力等相关要素以及其关系进行了文献回顾及评述。第三章,研究设计。对创业团队冲突、冲突管理方式和资源整合能力的维度进行了概述,构建了三者关系模型,并给出了相关的假设。第四章,实证研究设计。主要是对数据分析处理的前期过程,样本的选取,数据的收集,实证研究将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第五章,数据分析与结果。这一章主要内容是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模型假设的检验。第六章,研究结果与建议。包括了研究结论、创新点、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5 第二章相关研究理论综述第二章相关研究理论综述第一节有关创业团队研究一、创业团队的内涵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业学者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创业团队领域,关于创业团队之所以成为研究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当下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创业团队开始成为一种趋势,通过现实中成功的创业案例可以看出不论是惠普、facebook、爱默生电子、苹果电脑公司等不同地理区位、不同行业类型、不同创业者性别的企业都是由创业团队推动的;第二,创业团队的构建对创业成功或创业绩效的确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创业团队创业成功率大大高于个体创业者。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创业团队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现有的创业团队文献关于创业团队的概念存在着不同的定义,不同学者对于创业团队研究的侧重点往往不同,所关注的问题也不一致。而目前学者们对创业团队定义主要从人员组成、股权和参与创业活动时间三个方面来描述的。Gartner(1994)从人员组成的角度认为创业团队包括对企业战略决策有重要决定性影响的人。Kamm等(1990)从所有权的角度认为创业团队是由两个及其以上投入资金并参与企业创建的人。Chandler和Hanks(1998)从人员参与创业活动时间角度指出,创业团队是在新创企业成立前两年加盟团队并参与企业发展的成员。通过梳理创业团队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创业团队的内涵界定上仍然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强调创业团队的成员必须是创业初期就加入到团队中来的,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创业团队成员应该包括创业头两年里加入到团队中的所有成员;一些学者认为创业团队成员应该是拥有新创企业所有权的人并对股权比例规定了最低限额,而另一些则认为是否拥有新创企业的所有权并不是判断其团队成员身份的关键标准,重要的是能否影响新创企业的管理决策。此外一些学者认为创业阶段不同、创业团队的内涵也不同,因为从本质上说,创业团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团队。创业团队不仅必须拥有单个创业者拥有的心理素质、身体6 第二章相关研究理论综述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而且要用动态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利用团队优势。从人数上的量变到新创企业的质变,创业团队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本文认为创业团队是在企业创立前两年投入资金、时间和并参与其创建过程且在新创企业中拥有一定比重所有权并作为重要的管理或技术人员,并由两个及以上的人组成的团队。二、创业团队的组建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创业团队对创业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对以后的创业领域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创业团队逐渐被人们看成是新创企业取得成功的基本单位,通过构建创业团队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单个创业者在能力、经验、资源等方面的局限,通过多个创业者之间的优势互补,进而大大地提高了创业成功率。Katz(1993)认为团队形成过程更多是依赖于时间或者任务的需要,而并不是遵循什么特定的发展阶段。创业团队能使创业者在维持已经拥有的资源的同时,还能让企业更好的整合现有的资源,不断地创造性的拼凑创造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资源。Timmons(1979)总结了组建一支完整的创业团队最初主要以相同的理念、浓厚的友情等因素为基础。因为人是情感动物,成员退出会使他付出失去友谊的精神伤害、经济损失以及个人风险。所以,大多数的创业者会把友谊作为组建创业团对首选因素。创业团队资源多样性能够有效弥补团队成员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下,创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Birley和Stockley(2000)认为创业团队具备的能力与企业所需要的能力之间总会存在差距,创业团队的发展与创业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相关联,因此伴随着经验学习的过程,创业团队需要花时间寻求自身的定位。由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不同的时期会吸纳不同类别的成员以此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第二节有关创业团队冲突理论研究一、冲突的定义传统冲突观点认为所有冲突都是破坏性的、不好的、会对团队运作带来负面影响的,因此创业团队应尽量减少冲突或者完全消除冲突。但自上个世纪40年代7 第二章相关研究理论综述末期开始形成的现代冲突观认为,冲突赖以发生的外部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又属于一个大的社会群体,人与人是互相依靠的,这种依靠关系常常处于稳定和变化的动态过程之中。冲突是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有很多因素可能会导致冲突的产生,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竞争的全球化、技术革新周期变化快、局部地区政治动荡、市场前景难以预测等方面的因素,使得冲突加剧。学术界早在70多年前就开始了对冲突理论的研究。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显示:有效的管理工作中的冲突,能够很好的提高团队的工作能力与效率。但冲突理论不仅仅是管理学的问题,同样也是其他领域所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不同的研究者所侧重的研究内容不同,其对冲突的定义也不尽相同。K.Boulding(1963)从不同意见的角度认为冲突是对冲突双方之间的差异导致的无法调和的愿望的一种意识。认为冲突是持有相反意见的双方之间的一种特殊交流过程,是不好的、负面的。M·Deutseh(l973)也认为冲突是一种不相容的活动,会阻碍、干扰、损害团队的利益。Wall和callister(1995)从负面影响的角度认为冲突是一方感知到自身的利益受到另一方负面影响的过程。而我国学者从恶意妨碍的角度认为冲突是两类目标之间的互相排斥、不能相容以及互相对立。杜宇(2006)指出冲突是团队成员间由于不一致、不相容或者不适应而导致的人际关系的特殊形式,表现为信仰、价值观以及利益、权利和资源分配上的不和谐。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见学者们从不同研究目的出发,使得对冲突的界定也不尽相同。这里本文认为冲突是团队成员之间因预期目标或对待问题方式的不一致、不和谐而产生的矛盾对立。二、创业团队冲突创业团队是为了完成特定创业目标或理想而组成的一个集体。冲突在创业团队中是一种常态,创业团队成员无法逃避冲突的存在。王晶晶等(2005)研究表明即使在专业技能强、先前经验丰富、战略决策能力强的创业团队,冲突也是普遍存在的。创业团队的冲突形态和规模是决定新创企业在未来发展情况的重要因素。Barki和Hartwick(2004)认为冲突是创业团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常态,如何管理创业团队中出现的冲突,对新创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业团队冲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8 第二章相关研究理论综述1、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因为创业的动机是多样的既可能是因为物质上的需要也有可能是为了达到一种心理上满足,所以创业团队冲突可能由物质性原因或者非物质性原因引起。不管是哪一类原因又可能由其他多种因素产生,从而呈现出的多样性的特点。2、类型的多样性。创业团队成员有时把冲突作为一种手段,便于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成员间的冲突是现实性冲突。有时创业团队成员为了宣泄自身情绪而造成一定的冲突,这种成员间形成的冲突为非现实性冲突。3、行为上的攻击性。创业团队成员不仅仅停留在心理上的不满,甚至可能外化成具体的攻击性行为。冲突对创业团队的负面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造成团队成员心理压力过大。冲突会使得成员相互对抗、甚至互相攻击,对冲突强度、冲突持续时间的担心,以及冲突对新创企业的影响以及对自身在创业团队中得利益、地位和声誉造成的负面影响的忧虑,使得成员心理压力过大。2、导致创业成员间缺乏沟通。冲突导致了成员人际关系出现裂痕,让创业团队中弥漫着消极情绪,沟通渠道也被堵塞,可能会使得新创企业的创造力下降或者彻底丧失创新性。3、引起工作效率下降。冲突使得成员间士气和工作情况低落,创业积极性下降,造成团队成员创业主动性下降,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4、造成成员对新创企业的忠诚度下降。冲突增加了团队成员失落感,使得他们开始怀疑、担忧新创企业的前途和发展方向,怀疑当初选择创业的动机与目标,在特定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会选择离开现有创业团队谋求其他发展。现代冲突观认为冲突不仅仅只是带来负面的影响同样也会对创业团队带来积极的作用。Tjosvold和Wong(2004)指出合理的团队冲突对团队整体创新能力有正向促进作用。成员间的冲突可能会鼓励团队成员反思当前工作任务中的不足之处,寻求有效解决方法,并在创新性的、高质量的思考中融入相反的观点。卢俊义等(2009)认为团队成员的冲突矛盾如果能够被合理使用,能够促进创业团队成员进行创造性的碰撞,进而促进团队合作。团队中的合理冲突还能提高创业团队成员对创业的奉献精神。当团队成员在为自身的观点进行解释的同时,他们实际上也是在对创业过程发表看法,改进了决策质量。Anlason(1996)认为当团队9 第二章相关研究理论综述成员都能真诚的考虑其他成员的不同意见,成员之间积极感情也可基于此得以建立。现代冲突理论揭示了冲突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它并不是说所有的冲突都是有利的,它划分冲突有利与否是以冲突的目标以及强度来进行的,一般来说,支持实现创业目标的冲突是有利的冲突,阻碍实现创业目标的冲突是消极的冲突。因此本文将创业团队冲突定义为创业团队成员之间因为对创业目标的期望结果或在创业过程中处理方式的互不相容、互相排斥而产生的心理上、行为上的矛盾对立。三、创业团队冲突的维度国外大量的文献对团队冲突的维度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学子们各自的研究目的不同,因此提出的维度划分方法也不尽相同。Putnam和Poole(1987)依据冲突主体维度,即冲突双方是谁、涉及到哪些层面,提出了三个层次的冲突,即个人冲突、群体冲突以及组织冲突。M.Deustch(1990)认为除了以上层面之外,还因包括个人间冲突和国家层面共五个层面。创业团队冲突是冲突当事人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并且这种形式表现在对自身利益、创业活动感知和创业方向偏好等方面。Druckman(1993)依据冲突的来源将创业团队冲突分为:利益冲突,即团队成员在创业过程中对于新创企业利益有不同的占有倾向;价值冲突,团队成员有不同的创业价值观念与理念;意见冲突,团队成员采用不同方法去实现创业目标或参与创业过程。范明,肖璐(2009)提出创业团队冲突可以分为任务冲突、关系冲突和过程冲突,并研究对比了高能力团队与低能力团队中,冲突类型上的不同之处和它们在团队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按照创业团队冲突的范围划分有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创业团队内部冲突是创业团队内部成员因对新创企业的认识、在创业过程中角色分配、成员间沟通不足、不信任等原因所引起的不和谐和问题,它既可能是任务冲突,也可能是关系冲突。创业团队外部冲突,指的是创业团队成员在进行创业活动时创业团队外部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包括与其他企业或者其他创业团队间的冲以及新创企业与客户的冲突等。创业团队外部冲突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外部资源的竞争、创业目标的分歧以及与新创企业和顾客的协调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10 第二章相关研究理论综述根据创业团队冲突的形式,可以分为正式冲突和非正式冲突。非正式冲突一般发生在团队成员之间、新创企业雇员和创业团队成员之间以及团队中不同部门之间。主要由于信念、价值观、任务的分配存在不同的观点。由于正式冲突常会引起诉讼,所以在新创企业中这种冲突一般不会出现。根据本次研究的需要,本文按照John(1994)提出将创业团队冲突划分为认知冲突和关系冲突两个维度。认知冲突是指由于创业团队成员间对创业目标、创业任务、决策过程、创业实施方案等方面的理念和观点不一致所引起的冲突。在创业团队的成员之间,认知冲突经常发生,在创业初期由于成员人数较少并且都是新创企业的管理层,因此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持续而广泛交流沟通,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制定创业决策和分配创业任务,分析创业成功可能的条件和在创业过程中可能潜在的问题,制定尽可能多的候选方案;同时,可以促进创业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并参与制定有关最后的决议,有助于提高创业团队的工作效率,并降低创业风险。关系冲突是创业团队成员间由于个性差异、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不同,以及工作中的摩擦而引起的不愉快情绪。关系冲突是一种个人导向,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感情接纳上存在的不统一,冲突双方的不相容,即从根本上就讨厌对方。关系冲突大多是成员间的一种情绪化行为。认知冲突和关系冲突在构思上的区别,是本研究的基本依据。四、冲突管理的文献综述既然冲突无法避免,那么对于创业团队成员而言不是如何逃避冲突的产生,而是如何对冲突进行相应管理利用。Deutsch(1949)提出以目标之间的相关联性来解释冲突的决策过程,包括合作与竞争两种类型。合作型:是冲突当事人的矛盾有着一定正相关性。既冲突当事人认为通过彼此之间的亲密合作,双方都能实现各自的目标。相反,竞争型:是冲突当事人的矛盾有着一定负相关性。既冲突双方都认为彼此之间是竞争关系,他人的目标是对自己目标的阻碍。Tjosvold和Fang(2004)认为冲突管理有三种策略,即合作性策略、竞争性策略和避免冲突策略。杨连生、王金萍(2003)通过研究提出包含文化、控制、沟通、关怀、组织章程的“五C”原则。Blake和Mouton(1964)从冲突的情境角度提出了双向的冲突方格理论。其11 第二章相关研究理论综述中,纵坐标表示的是关系结果,即行为旨在对自身利益关心的程度。横坐标表示的是关系别人,即行为旨在对他人重视的程度。由此可引申出五种不同的冲突管理方式:回避、竞争、妥协、合作以及克制五种如图2.1。关心竞争合作合作妥协克制不关心回避合作不关心别人关心别人图2.1冲突管理二维模型通过梳理冲突管理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当今比较常见的测量工具是Kilman和Thomas(1977)提出的“Thomas-Kilman冲突方式工具”;M.A.Rahim(1983)提出,Rallim和Magner(1994,1995)修正过的“Rahim组织冲突清单”。为了本研究的需要,我们按照对合作积极性的高低分为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包括问题解决、妥协、克制;竞争型冲突管理方式,包括胁迫和回避。第三节有关资源整合能力研究一、创业资源资源基础理论作为战略管理的核心理论认为创业者的资源、知识、技能、发现与整合过程构成了创业的核心,肯定了新创企业内外创业资源对创业成功与否的作用。创业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以资源为支撑。资源作为传统经济学的范畴,常常被经济学者们认为是创造财富而必须投入生产活动中的一切生产要素和支撑条件。而创业资源就是新创企业从成立伊始到不断茁壮成长所投入运作的所有资资源。创业资源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它贯穿与整个生产经营始末。创业资源对不仅在量的积累上保证生产经营,还在于新创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能力能12 第二章相关研究理论综述使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创业是一个资源利用与再造的过程,通过对各种资源进行组合,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必然会涉及到对资源以及资源整合的研究。Barney(1991)认为资源有多种形式,包括了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包括了先前经验)、技术资源与组织资源等。缺少任何一项资源不但会制约新创企业的发展,也会限制创业家的能力展开。Grant(1991)也认为资源包括了财务、人力、技术、组织、信誉以及物力资源。在这些资源当中稀缺的、不可模仿的、有价值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Olive(1997)将资源分为生产资源、信誉资源、技术资源、社会资本以及政府资源。生产资源是可以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源,是可以用于获得其他资源的基础资源。Brush等在总结以往资源分类基础上,将资源划分成两类:简单资源和复杂资源。简单资源是指离散的、有形的、以产权为条件的资源;复杂资源是指系统的、无形的、以知识为条件的资源。Das和Teng(2000)依据资源特性将资源分为两大类:所有权资源和知识基础资源。所有权资源包括专利、知识产权、合同、商标、注册设计等;知识基础资源包括技术、文化和管理资源等。WeSthea(2001)把影响创业活动的资源分为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管理资源及企业家知识积累与先前经验四种。基于我国特殊文化背景以及我国创业企业与国外创业企业的差异,本文把创业资源分为五类:1、政策资源。基于中国的国情和总体创业环境,创业者要开展活动必须得到政府相应的政策扶持,只有在国家政策允许和鼓励为前提下,企业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获取贷款和招商引资以及得到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与优惠等等。2、信息资源。当今社会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使得竞争更为激烈,新创企业要想立足,就必须获取及时、准确的市场动态,可以为企业制定采购、研发、生产和销售决策提供指导和参考。3、资金资源。可支配的资金对于任何企业都至关重要尤其对新创企业而言,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生产销售,都需要大量的可使用资金,如何解决资金短缺,增加流动资金是每个创业团队都极其关注的问题。4、人才资源。任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都在于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和人才的再培训,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而言,人才更是重中之重,高素质人才的拥有比重,是衡量新创企业是否具有潜力的关键指标。13 第二章相关研究理论综述5管理资源。新创企业的管理者在创业初期既是科技人员又是自身的管理者,很多企业的失败不在于自身能力的不足而是败于管理不善。他们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但对于管理知识往往有所欠缺,因此企业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管理制度对于新创企业而言是多麽宝贵的资源。因此这里本文认为创业资源就是在创业活动中新创企业创造产品或服务价值的一切生产要素和支撑条件。二、资源整合能力在当今社会下创业资源本身并不能难以识别与获取,难得是怎样将零散、无序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并将其转化为新创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在创业活动过程中,需要创业家运用科学有效地方法将不同类型、不同效用、不同来源的创业资源进行优化与再配置,使其有机的融合起来发挥其能在价值。在概述资源整合能力的问题上,学者们基于研究目的不同,给出了不同的研究定义。饶扬德(2006)认为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是在创业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识别、获取、配置、置换与融合新创企业不同种类资源的能力。现有对资源的文献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从创业活动主体、还是资源利用过程等不同视角来研究企业资源能力,尽管对其定义不一样,但基本含义都是一致相同的。基于本文所探讨的内容我们这里认为资源整合能力是指新企业在从创立到发展壮大过程中对创业团队可获取的一切创业资源进行筛选、获取、配置与利用的能力。它既包括战略决策能力和对创业团队的支撑与协调能力,又涵盖了对创业资源的识别、获取、配置与融合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影响着新创企业的未来战略规划,决定了团队资源能否发挥其最大效用,最终影响着新创企业的生存发展。创业团队在获取创业资源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很多因素的挑战与制约,比如产品功能整合、生存工艺整合、产品形象塑造以及研发、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创业团队专业化程度越高,创业团队正式的程度也越高,创业团队的优势就越难转化成产品的优势。因此,团队成员间有效的整合,对于提高创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创业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资源整合能力能使得创业团队能对未来市场变化趋势进行较为正确预测,从而有效地构建与利用创业资源来提升团队乃至整个新创企业的竞争力。现今文献对资源整合能力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研究还较少,为了更好地表现资源整合能力的14 第二章相关研究理论综述特质,本文将资源整合能力划分两个维度:资源构建能力与资源利用能力。资源构建能力是通过探索新资源以及被低估的资源结合自身已有的资源,创造性的配置的能力。创业团队必须拥有出色的资源构建技能,即比行业中的其他竞争对手更准确地识别资源的未来价值,从而获取到价值率高的资源。资源构建技能不仅帮创业团队选择有价值的资源,也帮创业团队剔除无价值的资源。在资源构建机制下,创业团队能依靠设计和建立适宜的机制去提高生产率,即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更好地开发创业所需资源。构建不仅是对原有资源简单的复制、改善、强化、应用,而是发现和创造新资源。构建活动不仅是与精细化、挑选、运用相关联,包含者搜寻、变更、实验、创新等深层次的含义。资源利用过程指企业创造资源价值同时为新创企业创造财富的过程。在资源构建之后,新的资源能力就会出现,新创企业必须利用区别于其他企业的这种优势来提升创业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在整个实施阶段发挥作用。资源利用能力也是一种学习能力,使新创企业拥有了满足顾客价值需要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第四节有关创业团队冲突与资源整合能力关系研究创业资源在创业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资源的稀缺将严重制约创业活动。资源基础理论观点认为拥有资源非常关键,因此创业者创业能力会受到资源的影响。Covin和Slevin(1991)研究发现具有丰富资源的组织比资源匮乏的企业,在创业活动中拥有更强的能力。创业团队是新创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通过Timmons模型的三角模型可以看出,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以及创业团队三个核心要素构成一个倒立的三角形,而三者缺一不可,三者之间不断进行相互调整,实现一种动态平衡。(见图2.2)沟通创业机会创业资源模糊性外生因素创造力管理能力不确定性资本市场环境创业团队15 第二章相关研究理论综述图2.2Timmons三角模型学者们关注创业团队冲突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最早源于对社会行为学的深入研究。创业团队冲突是一种消耗资源的思想与行为倾向,资源整合能力的强弱左右着新创企业绩效的高低。如果创业团队成员间在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冲突类型将会对新创企业的资源构建、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产生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影响。因此,创业团队通过合理利用冲突类型,其自主性、创造性和个人潜力就会加强。创业团队成员与特定资源的依附关系是在其发生冲突时的关键因素,其冲突管理的效果与这种依附关系紧密相关。团队成员间由于年龄、教育、专业技能以及关系网络方面的高低层次性,使得自身可能拥有独一无二的创业资源。这样可能在任务分工或协调过程中产生一种有别他人的优越感,以致产生冲突矛盾,而有效的冲突管理方式能合理的调节创业过程中成员间的情绪,改善企业资源整合能力。传统冲突观点认为所有冲突都是破坏性的,是不良的、负面的,因此创业团队应想办法避免冲突,使冲突的影响降至最低。然而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冲突都是有害的,都是用对创业资源的整合无帮助的。Coleman(1988)、Larson和Starr(1993)认为团队成员的冲突对新创企业资源获取之间具有正影响。Dollinger(1985)认为团队冲突有利于寻求信息资源、社会资本。Aldrich,Rosen和Woodward(1986)认为多样化的冲突类型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与创意来源。L.DaveBrown(1987)发现冲突强弱与资源整合能力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冲突强度太弱,团队革新速度慢,创业团队难以适应复杂的创业环境,其创业活动受到阻碍;冲突强度太高,易产生各种消极因素,团队和谐受到影响。冲突的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冲突产生负面的效果,影响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只有当冲突保持在适度的强度,才能提高资源整合能力。针对关系冲突的研究显示,它对团队未来合作的可能性、资源构建与利用等方面是不利的。与此相反,适度的认知冲突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将有利于团队的资源整合能力。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冲突管理的研究显示,冲突管理对于创业资源的研究并未在我国被应用。清华大学的学者分析指出冲突能够有效的提高团队的公平性,进而提高成员的积极性提升团队整体能力。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冲16 第二章相关研究理论综述突管理方式在冲突类型与资源整合能力之间起着一定的作用,冲突管理方式有助于对认知冲突的自我反省,从而有效提高资源整合能力。17 第三章研究构思与设计第三章研究构思与设计第一节以往研究的总结以往研究对创业团队冲突与资源整合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过一定的探讨并加以概括,具体总结可以得出以下一些主要结论:1、以创业团队形式进行创业活动是当今创业浪潮的一种趋势,并且创业团队研究也逐渐被学者所重视。创业者要想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团队,因为大量的事实表明创业团队的绩效要远远优于单个创业者。2、以往的学者对创业团队冲突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其概念与内在维度已有清晰的定义。当前,普遍认为创业团队冲突分为认知冲突与关系冲突两个维度。3、创业资源是新创企业创造产品或服务价值的一切生产要素和支撑条件,是创业活动所必须的资本。创业资源对在新创企业成立与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因此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创业资源一开始是无序的、离散的,所以仅有资源并不代表着成功。在新创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需要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从而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因此资源整合能力在整个创业活动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新创企业只有改善其资源整合能力,才能将团队零散的资源优化配置起来,发挥其最大效能,进而提高创业绩效。4、以往研究者对创业团队与创业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说明,不同条件下,大多数研究支持创业团队冲突对资源整合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意识到创业团队冲突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尽管创业团队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由于对创业团队的研究时日尚短,这一研究领域还有许多分支领域有待学者们进行探索研究,其中就包括了创业团队冲突这一分支领域。过去的研究大都讨论创业团队构建与创业资源之间的直接关系,理论模型的构建相对过于简单,未能深入考虑其他可能干扰资源能力的因素,因此解释力不强。Gemuenden(2001)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研究者应该去思考那些冲突直接影响的因素,这才能更深入地挖掘创业团队冲突对资源能力的作用机理。18 第三章研究构思与设计以往研究创业团队冲突对资源整合能力影响的一些结论都是基于冲突对绩效影响结果的反推理而且大多以国外企业为背景,对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则偏少,毕竟我国文化背景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我国特有环境下研究我国新创企业就有相当大的实践意义。对创业团队冲突进行冲突管理方式研究,不仅能够应对冲突的发生,更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而创业团队冲突类型、冲突管理方式是如何影响企业资源整合能力?这就是我们的研究的目的,希望对创业研究添砖加瓦。第二节概念模型及变量说明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创业团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应对市场不确定性与创业高风险性方面,创业团队被视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正确选择。早期研究表明,冲突在社会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冲突是人类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一种不可避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任何一个创业团队都会有着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程度的冲突。冲突是成功创业团队的一个重要特质,合理的利用创业团队冲突的企业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创业团队冲突、冲突管理方式和资源整合能力三大理论研究文献是组成本论文所有研究假设的理论基石。对创业团队领域的研究,不能光停留在团队构成、团队胜任力等因素,更应该关注创业团队的管理过程,而冲突管理方式是创业团队的一个重要管理行为。然而,有些学者也持保留意见,他们认为创业团队冲突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能够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境下。因此也说明仅仅研究创业团队冲突与资源整合能力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不全面的,还需要考虑那些管理策略。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创业团队冲突类型、冲突管理方式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所以在研究中,团队冲突类型、冲突管理策略是前因变量,而资源整合能力是结果变量。基于上述思路进行研究,构建了以下理论模型:19 第三章研究构思与设计冲突管理方式:合作型管理方式竞争型管理方式创业团队冲突:资源整合能力:认知冲突资源构建能力关系冲突资源利用能力图3.1研究设计理论模型针对以上模型,各个变量及其维度如下:1、创业团队冲突:创业团队成员之间因为对创业目标的期望结果或在创业过程中处理方式的互不相容、互相排斥而产生的心理上、行为上的矛盾对立。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是因为利益分配的不均,价值观的不同或者工作任务分配不合理等原因。因此本研究也就借鉴K.A.Jehn的研究将创业团队冲突分为认知冲突和关系冲突两个维度来考察创业团队冲突对资源整合能力的作用途径。其中任务冲突是指团队成员之间对于创业过程中任务内容存在不统一、不一致而产生的种种歧义。而关系冲突是创业团队成员间由于个性差异、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不同,以及工作中的摩擦而引起的不愉快情绪。2、冲突管理方式:冲突管理是指对冲突进行事先或者事中的管理控制。实施不同的冲突管理方式会使创业团队的资源整合能力具有差异性。但是,在对创业团队冲突进行管理时,往往各种冲突管理方式是同时存在的,共同对企业资源整合能力产生作用。这里本文将冲突管理方式分为合作型管理方式和竞争型管理方式。3、资源整合能力:是指新企业在从创立到持续发展过程中对创业团队可获取的一切创业资源进行筛选、吸收、配置与利用的能力,包括资源构建能力与资源利用能力。资源构建能力是通过探索新资源以及被低估的资源结合自身已有的资源,创造性的配置的能力;资源利用过程指企业创造资源价值同时为新创企业创造财富的过程。在资源构建之后,新的资源能力就会出现,新创企业必须利用区别于其他企业的这种优势来提升创业能力。20 第三章研究构思与设计第三节研究假设的提出针对上一节构建的模型,以创业团队冲突类型、冲突管理方式是前因变量,而资源整合能力是结果变量。验证创业团队冲突、冲突管理方式与企业影响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验证创业团队冲突各维度与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验证冲突管理方式两维度在两种冲突类型与资源整合能力之间所起的作用。创业团队中的冲突原因是多种多样,因此,团队冲突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本研究借鉴K.A.Jehn的研究将创业团队冲突分为认知冲突和关系冲突两个维度。其中认知冲突是指团队成员之间对于创业过程中任务内容存在不统一、不一致而产生的种种歧义。而关系冲突是创业团队成员间由于个性差异、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不同,以及工作中的摩擦而引起的不愉快情绪。通过前面文献的回顾,我们了解到团队冲突程度太低,团队革新和变化困难,创业活动难以适应环境,创业行为受阻;团队冲突程度太高,会导致团队运作发生混乱,危及创业团队的生存。也就是说冲突的程度过高或过低,冲突将是负面的,对资源整合能力产生负面的影响;当冲突维持在适度的程度,其对资源整合能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假设H1:冲突强度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是先增强后减弱的。一、创业团队冲突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现代的冲突理论以对结果的影响作用来划分,认为冲突的结果包括了积极性和负面性两种。目前,这两种结果也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并且两种结果往往都是同事存在的。Rapoport(1960)认为冲突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敌对所引发的非理性冲突,因此将会对团队产生负面影响。在特定情境下适度的冲突对创业团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力也会产生积极作用。M.Deutseh(1973)指出低层度的冲突对团队创新是有益的,冲突当事人会正视矛盾,试着从对方的思维去分析和看待问题,由此会让团队更富有创新力。C.J.Nemeth(1986)通过的实验发现团队成员拥有不同的意见,或者针对同一工作持有不同的解决策略往往比只持有一种观点的团队表现出更强的创造力。创业团队中的合理的冲突会提高决策质量、资源战略规划、创业绩效。本论文冲突的两个维度中,认知冲突激发了团队内不同理念的产生,加深团队成员对分歧的深人思考,从而提高了对资源战略问题的思考。尤其在创业团队21 第三章研究构思与设计中,因为他们大多数都以共同愿景而组成的团队,而且也对企业非常投入,所以认知冲突能够提高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关系冲突常常会引起团队成员之间的不信任与猜忌,甚至产生敌对行为,阻碍成员之间进行正常的沟通,破坏成员对团队的承诺,最终影响团队资源战略决策的质量。关系冲突还会使的团队成员把精力忙于应付各种冲突当中,影响其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与效率。雷红生和陈卫忠(2008)发现团队关系冲突对创业者的资源决策和新创企业的成长都具有负面的影响。杜运周,陈卫忠(2009)发现关系冲突对团队资源战略决策质量和企业绩效具有消极作用。即使是出于共同愿景而建立的创业团队,关系冲突也会引发团队成员间的情感对立与恶化,使得团队成员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打击创业团队成员的创业热情,可能使得创业团队提前解散,影响新创企业的成长。根据上述分析,以及对以往研究的概括,本文认为创业团队冲突以及它的二个维度对资源整合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得出以下假设:假设H2a:认知冲突会提高创业团队的资源构建能力;假设H2b:关系冲突会降低创业团队的资源构建能力;假设H3a:认知冲突会提高创业团队的资源利用能力;假设H3b:关系冲突会降低创业团队的资源利用能力。二、冲突管理方式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创业团队冲突在创业活动过程中是不可规避的,因此为了提高资源战略决策的有效性,创业团队必须很好的对冲突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冲突双方属于合作型,冲突双方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积极行动,提升企业资源整合能力。而如果冲突双方是属于竞争型,冲突双方就会把精力放在敌对行为上,妨碍他人工作任务进而降低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M.Deutsch(1964)认为对冲突管理方式是合作性或竞争性的态度会决定冲突的动因以及最终冲突照成的结果。在面对关系冲突对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机制时,创业团队冲突管理方式起到了较大的缓冲作用。问题解决、克制、妥协这三种合作性的冲突管理方式能够缓解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情绪反应与行为上的敌对,进而减少冲突的不良影响。胁迫、回避这两种竞争性冲突管理方式会使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冲突更加激烈,从而在成员中产生敌视等影响团队创新能力、创造力等资源战略策略能力。22 第三章研究构思与设计问题解决方式下,冲突各方都会积极进行合作行为,找到双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运用这种方式的当事人认为冲突是有益的其结果应是双赢的。妥协方式下,冲突双方至少都会获得一些各自利益,运用这种方式的当事人进行等量交换并做出一定的让步。克制方式下,冲突一方会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对方的满足。克制代表了不自私的长期的值得所鼓励的合作方式。胁迫方式下,个人利益的获取往往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之上。选择胁迫方式的当事人认为冲突解决意味着你死我亡,他们努力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结果而不关心别人的利益。回避方式并不关心利益,是一种低合作的方式。在创业团队中往往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创业精神,面对冲突的时候往往都是合作的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的冲突管理方式为合作型管理方式。根据上述分析,以及对以往研究的概括,得出以下假设:假设H4a:冲突管理方式在认知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假设H4b:冲突管理方式在关系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假设H5a::冲突管理方式在认知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假设H5b::冲突管理方式在关系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冲突管理方式H4aH4bH5bH5a认知冲突H2a资源构建能力创H3aH1业团H3b队关系冲突资源利用能力H2b图3-2创业团队冲突对资源整合能力影响机制23 第四章问卷设计及分析方法第四章问卷设计及分析方法第一节样本的选取本研究旨在探讨创业团队冲突对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关系,所以研究的对象就是新创企业。研究主要用问卷为测量工具,其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为受访者个人信息;第二部分为受访企业行业资料;第三部分是冲突类型测量量表;第四部分为冲突管理方式测量量表;第五部分为资源整合能力测量量表。本文主要将云南省、重庆市中小企业作为问卷调研对象,最后选定了西南地区中小企业的191名公司团队成员进行调查研究。第二节测量变量的度量一、个人基本信息本研究中个人信息资料包含年龄、性别、所在部门以及在本公司工作年限,以便作为本研究人口统计变量;。二、创业冲突类型测量组织理论学派认为没有冲突的创业团队容易产生思想固化以及失去创业活力,适度的冲突可以提高创业团队的灵活性与创造力。相反太少或过多的冲突会由于缺乏紧迫感和安全高,而降低创业团队的创业积极性。适度的冲突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这时的冲突能够激发对不同意见的融合,使团队获得较好的资源整合能力。根据变量内涵,本文将创业团队冲突分为认知冲突和关系冲突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的测量已有非常成熟可信的量表,本量表根据Jehn(1995)依据相关的指标对认知冲突、关系冲突进行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从分析中,找出测量这两类冲突类型的指标。测量内容如表4.1所示。表4.1创业团队冲突测量指标编码维度问项inn1团队成员之间有多少不同战略决策内容inn2在创业团队中对意见的反对频率有多高认知冲突inn3在您的创业团队中,对于专业判断的意见不同程度有多大inn4创业团队成员发对企业战略决策的频率有多高pro1关系冲突在创业团队成员间,有多少个人摩擦24 第四章问卷设计及分析方法pro2在您的创业团队里,可见的个性抵触有多少Pro3在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忌恨程度有多深三、冲突管理方式测量本量表是采用了Rahim(1983)提出的Rahim组织冲突清单的因素分析结果,将冲突解决分为问题解决、克制、妥协、胁迫、回避五种解决类型。问题解决方式下,冲突各方都会积极进行合作行为,找到双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如果冲突处理得当带来更富有创意的方案。妥协方式下,冲突双方至少都会获得一些各自利益,运用这种方式的当事人进行等量交换并做出一定的让步。克制方式下,冲突一方会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对方的满足。克制代表了不自私的长期的值得所鼓励的合作方式。胁迫方式下,个人利益的获取往往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之上。选择胁迫方式的当事人认为冲突解决意味着你死我亡,他们努力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结果而不关心别人的利益。回避方式并不关心利益,而是任由冲突的出现与发展,是一种低合作的方式。具体测量内容如表4.2所示。表4.2冲突管理方式测量指标编码维度问项manage1我会尝试与其他成员共同研究问题以找出互相都能同意的解决方法manage2我尝试避免与其他成员冲突,并把冲突让给自己承担manage3我会尝试找出折衷的办法来打破僵局manage4我通常会遵从其他成员的要求manage5我经常依照其他成员的建议去做问题解决manage6我会尝试与其他成员共同合作,使对问题有适当的了解manage7我往往会顺应其他成员的要求manage8我尽量避免与其他成员之间的意见不合妥协manage9我会和团队成员尽量协商以获得协议manage10我会采用妥协的方式以求达成折衷方案manage11我常常试着满足其他成员的要求manage12我会提出折衷意见来打破僵局manage13我试着与团队成员进行合作,找出符合期望的解决办克制法manage14我会避免与团队成员产生敌对行为manage15我会尝试隐瞒与团队成员的意见不同,以免难堪manage16我会运用我的特权来做我所倾向的决定manage17我通常会回避公开地讨论我和其他团队成员之间的分胁迫歧manage18我通常会坚持我的观点并据理力争manage19我会尝试把我们所冲突的原因公开使问题能获得最佳的解决manage20我会和团队成员合作来从而得出我们都能接受的决定25 第四章问卷设计及分析方法manage21我会运用我的影响力,让我的观点被接受manage22我会尝试整合不同的意见,然后提出一个大家都接受的决定回避manage23我会与团队成员交换信息,共同解决问题manage24我往往对团队成员表现出退让manage25我会尝试满足团队成员的要求manage26我会尝试尽量避免与团队成员有不愉快的交流四、资源整合能力测量通过上一章节分析,本研究将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划分资源构建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这两个维度符合其内涵。对资源整合能力系统研究文献还很匮乏,有关研究者大多数出于自身研究的目的,从不同研究视角对资源整合能力进行分析,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指标体系。饶扬德(2006)认为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是在创业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识别、获取、配置、置换与融合新创企业不同种类资源的能力。马鸿佳(2008)在其博士论文中从创业团队角度提出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是在创业过程中,以团队成员为载体,所表现出的对创业资源的识别、获取、配置和利用的基本能力,其测量指标包括:创业者对自身资源禀赋的满意程度、对所在团队中新资源的开发与拓展的满意程度、现有资源能否帮助创业者完成创业任务、对团队成员之间的共享资源程度是否满意、团队利用现有资源去获取新资源的效率等方面来测量。本研究认为资源整合能力是指新企业在从创立到持续发展过程中对创业团队可获取的一切创业资源进行筛选、吸收、配置与利用的能力。据此本研究将资源整合能力分为了资源构建能力与资源利用能力这两个维度。所采用的量度指标,如表4.3所示。表4.3资源整合能力的测量指标编码维度问项resbui1是否能够识别所需创业资源资源resbui2是否能够获取所需创业资源构建resbui3是否能够组合现有创业资源能力resbui4是否能够将新资源与现有资源融合resuse1能够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组合调整资源resuse2是否能够有效激活已组建的资源利用resuse3企业资源利用率怎么样能力resuse4是否能通过现有资源开发与拓展其它资源26 第四章问卷设计及分析方法第三节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实证研究的第一步是问卷的设计,本文通过下面几个步骤确立完成了问卷设计环节。首先,依据所研究的内容,进行初步调研,对筛选的几家云南省新创企业进行了调研访谈,涉及创业团队冲突、冲突管理方式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问题。其次,确定问卷的方式,本研究采用Linkertscale五标度打分法。依“1-非常少;2-比较少;3-不好说;4-比较同意;5-非常同意”进行打分。再次,对确立模型涉及的度量量表,形成调查问卷。在借鉴国内外相对成熟的量表基础上,进行适合本研究的修改与删除,体现较多的创新性。本研究采取抽样选择方法,首先,进行试调研确定量表信度,而后开始大规模问卷调查。本研究问卷发放的渠道有两种:一是,云南省各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云南部分高校MBA学员;二是,导师的关系网络,尽量收集多的样本数据。其中,问卷发放的对象严格按照本文研究的对象创业团队的定义要求。创业团队即在在企业创立前两年投入资金、时间和并参与其创建过程且在新创企业中拥有一定比重所有权并作为重要的管理或技术任由的两个及以上的人组成的团队。第四节数据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来做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信度分析是指测量工具或方法能够准确测量研究事物的程度。对于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当其答案相同或相近时,这时度量才是最可靠的。然而作为统计分析,可信度存在一个度量标准和本身程度的问题。我们采用CronbachAlpha值来确定各指标的信度,一般研究中取CronbachAlpha>0.7为标准。效度分析即运用量表或其他评估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在当前研究中,主要对构建效度进行分析,可采用因子分析对构建效度进行验证。首先需要对项目结构、其测量的总体安排和项目内容之间的关系做出详细说明,再运用因素分析法从众多数据中提取出基本结构,以此作为对构建效度的分析。描述统计是对测量结构和总体信息所进行的描述。本研究对创业团队的一些特定采用了简单直接的统计,其中包括年龄区间、性别、创业团队人数等样本的分布。相关分析是用来研究变量间关联程度的一种常见的统计方法。数据分析中常27 第四章问卷设计及分析方法通过相关系数定量地表示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关联程度。本研究用来分析各测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因变量和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线性关系的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将用于讨论创业团队冲突类型与结果变量的影响关系。方差分析用来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本文这里用到方差分析是为了深层次检验创业团队冲突强度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机制。协方差分析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后进行的方差分析,是对因变量进行统计调整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协方差分析来探讨冲突管理方式对创业团队冲突与资源整合能力是否具有缓冲作用。28 第五章模型评价分析与结果第五章数据分析与结果第一节样本特征本文采用前一章对创业团队定义作为标准,对西南地区创业活动比较活跃的云南、重庆两地的创业企业的团队成员做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95.5%。从总体上来看,本文尽管采取非随机抽样的方式,但通过对创业企业的适当筛选,所留下来的191份样本具有普遍代表性,样本的其它特征也基本符合本研究要求。所以,该样本拥有较好的代表性。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5.1所示。表5.1问卷基本情况表样本基本资料样本数百分比%男13973%性别女5227%25岁以下2915%25至29岁7037%年龄30至39岁7037%40至49岁2110%50岁及以上11%第二节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信度分析是一种度量综合评价体系是否具有一定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有效分析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检验测量变量内部一致性程度。当Cronbach'sAlpha值大于0.7反应变量内部一致性较高,调查问卷的可信度较高;Cronbach'sAlpha值小于0.70,但是大于或等于0.35时,其可信度尚可;当Cronbach'sAlpha值小于0.35则为低信度。本研究将采用Alpha值来测试测量变量的信度。本研究变量测量是在以往学者使用的成熟测量量表为基础进行适当修改得来的,问卷内容效度达到本研究的要求。所以,本文主要将检验测量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构效度检验将采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份分析法,Kaiser标准,抽取因子特征值大于1以及各个问项载荷量只在单个因子里大于0.4的因子。一、冲突类型信度与效度分析表5.2为创业团队冲突类型量表信度分析结果。从下表可以看出,量表的29 第五章模型评价分析与结果Alpha值分析均大于0.70,说明冲突类型量表具有高信度,符合研究要求。表5.2创业冲突类型信度检验Cronbach'sAlphaNofItems认知冲突0.7564关系冲突0.8223如图5.1所示,给出了因子分析的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结果,KMO值为0.658,Baetleett球体检验值为540.913,这表明冲突类型量表数据可以作因子分析。从图5.2显示结果得出创业团队冲突类型适合萃取两个因子,其累计解释总方差百分比达到66.686%。由图5.3结果显示,通过对创业团队冲突类型量表进行最大方差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两个主因子。主因子1相对rel1、rel2、rel3。这3个问项的因素载荷量均大于0.7;主因子2相对per1、per2、per3和per4。这4个问项的因素载荷均大于0.7;对于两个主因子,各因素负荷都大于0.7。因此创业团队冲突量表的收敛效度很好;并且每一项在其各自主因子中,因素负荷大于0.7,而在另一个主因子里其负荷很小,因此创业团队冲突类型量表区别效度较好。通过上述分析可判定创业团队冲突类型量表构建效度很好。同时也验证了本研究将创业团队冲突类型划分为认知冲突和关系冲突两个类别是可采用的。根据问卷问项内容将因子1命名为关系冲突,将因子2命名为认知冲突。图5.1KMOandBartlett’sTest图5.2TotalVarianceExplained30 第五章模型评价分析与结果图5.3创业冲突类型量表因子分析转轴后的成分矩阵二、冲突管理方式信度与效度分析表5.3为冲突管理方式量表信度检验结果。从下表可以看出,冲突管理方式Alpha系数值大于0.7,符合研究要求。表5.3冲突管理方式信度检验Cronbach'sAlphaNofItems合作性管理0.72215竞争性管理0.74111对冲突管理量表作因子分析同样采用最大方差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萃取,指定特征根大于1的条件下的共同度,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结果如下图5.4所示,其中检验样本充分性KMO统计量数值为0.530,由于值大于0.5,因此样本间的相关度没有较大差异,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球形Bartlett检验结果显示,假设被拒绝,相关系数矩阵和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所以样本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图5.4KMOandBartlett’sTest在设置因子分析的时候,将因子萃取的方式定为特征值大于1,以方差最大31 第五章模型评价分析与结果正交旋转,并以因子负荷值0.4作为载荷系数。第一步把有跨两个因子的第7、12、13、14、8、26题删掉后重新分析,然后又将第二次垮两个因素的第21、3、17、4题删除后再分析,结果发现其中两个因素所构成的题数只有1题,不能进一步作内在信度分析。所以,按照我们之前介绍的合作的积极与否,将因子萃取的方式设为萃取两个因子,并且依旧以因素负荷值0.4作为载荷系数,把有跨两个因素的第13题以及因素负荷值低于0.4的第4、5、6、10、20、24、25题删除后进行分析,接着又将第二次跨两个因素的第18、26题以及将因素负荷置低于0.4的第12、15道删除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没有出现跨两个因子的指标。其中题目1、2、3、7、8、9、11、14为因素一,16、17、19、21、22、23为因素二,根据本研究的先前的假设,因素一为合作性冲突管理方式,因素二为竞争性冲突管理方式。此量表的最终因子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所萃取出的两个因子累计解释了41.108%的变异量。合作型管理方式与竞争型管理方式的Alpha系数值大于0.6,内部一致性程度较高,符合研究要求。.图5.5KMOandBartlett’sTest图5.6TotalVarianceExplained32 第五章模型评价分析与结果图5.7冲突管理方式量表因子分析转轴后的成分矩阵表5.4冲突管理方式量表调整后的Alpha系数信度检验Cronbach'sAlphaNofItems合作性管理0.7968竞争性管理0.6396三、资源整合能力信度与效度分析表5.5为资源整合能力信度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两个因子的Alpha值结果均大于0.70,说明冲突类型量符合研究要求。表5.5资源整合能力信度检验Cronbach'sAlphaNofItems资源构建能力0.7504资源利用能力0.7384图5.8给出了因子分析的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结果,KMO值为0.746,Baetleett球体检验值为543.873,这表明冲突类型量表数据可以作因子分析。从图5.9的结果显示资源整合能力适合提取两个因子,方差解释量为60.813%。由图5.10结果显示,通过对资源整合能力量表进行最大方差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两个主因子。主因子2相对应resbui1、resbui2、resbui3、resbui4。这4个问33 第五章模型评价分析与结果项的因素负荷大于0.6;主因子1相对resuse1、resuse2、resuse3和resuse4。这4个问项因素负荷大于0.6;对于两个主因子,各问项因素负荷都大于0.6。因此可认为此量表收敛效度很好;并且每一问项因素负荷大于0.6,可认为此量表区别效度较佳。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资源整合能力测量量表建构效度较佳。同时也验证了本研究将资源整合能力划分为构建能力和利用能力两个类别是可行的。将因子2命名为资源构建能力,因子1命名为资源利用能力。图5.8KMOandBartlett’sTest图5.9TotalVarianceExplained34 第五章模型评价分析与结果图5.10资源整合能力量表因子分析的成分矩阵第三节描述性统计分析表5.6是对本文研究模型中的6个基本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其中包含平均值与标准差的计算。创业团队中得认知冲突和关系冲突平均值分别为2.627和2.656,说明大多数受访者对团队冲突的评价都在中等偏低的水平上,并且标准差都在0.6以上,说明受访人员对冲突的感觉波动范围比较大;而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的平均值是3.137,而竞争型冲突管理方式的平均值是2.938,表明采取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要比采用竞争型冲突管理方式的程度要高一些,同时也验证了当初本文所说明的,在创业团队中往往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创业精神,面对冲突的时候往往都是合作的方式,因此本文后面验证冲突管理方式时所用到得都是合作型管理方式。而对于资源整合能力中两个维度的均值分别为3.197和3.209,说明创业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都较高。表5.6描述性统计分析变量名问题数目MeanStd.deviation冲突类型认知冲突42.6270.61230关系冲突32.6560.82710冲突管理方式合作型93.1370.57046竞争型52.9380.46714资源整合能力构建能力43.1970.60525利用能力43.2090.57410第四节变量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用来研究变量间关联程度的一种常见的统计方法。数据分析中常通过相关系数定量地表示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关联程度。相关系数是以数值的方式精确反映两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强弱程度。本文采取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分析方法来验证假设模型中各测量变量间的相互联系。依据研究目的和先前假设,这里对本文所研究的创业团队冲突、冲突管理方式以及资源整合能力这三个研究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冲突类型、冲突管理方式以及资源整合能力三者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矩阵如表5.7所示。表5.7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认知冲突与资源利用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与资源构建能力没有相关关系;关系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都成显著负相关。认知冲突与采取合作性管理方式呈负相关,与采取竞争性管理方式没有相35 第五章模型评价分析与结果关关系;而关系冲突与采取合作性管理方式呈负相关,与竞争性管理方式呈正相关关系。采取合作性的管理方式与企业资源利用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与资源构建能力没有关系,而采取竞争性的管理方式与资源利用能力相关与资源构建能力不相关。资源构建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5.7各相关因素的相关矩阵认知冲突关系冲突合作型竞争型资源构建能力资源利用能力认知冲突关系冲突.170*合作型.-161*-.260**竞争型.090.160*.113资源构建能力.066-.322**.047.047资源利用能力.190**-216**.252**0.172*.474****: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5level(2-tailed).第五节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形式上是比较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但实质上它所分析的是变量之间的关系。方差方法首先检验总体均值是否相等,进而判断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显著性影响。用来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本文这里用到方差分析是为了深层次检验创业团队冲突强度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机制。本文对具有不同冲突强度的团队与资源整合能力之间进行了方差分析,但在开始之前,我们先将对各团队的冲突强度进行必要的分组。我们将冲突强度分为低、高、中三个水平组:低水平组为评分在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下的值;中水平组为评分在平均值上下一个标准差的值;高水平组为评分在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的值。根据图5.11,我们可以得出冲突强度的平均数为2.6395,标准差为0.53869,所以冲突强度值小于2.10为低分组,冲突强度值在2.10到3.16之间为中等组,冲突强度值大于3.16为高分组。而资源整合能力则由资源构造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两变量测量值平均得来的。图5.11冲突强度的描述统计36 第五章模型评价分析与结果按照上诉条件分组后,将对三个组别的冲突强度与企业资源整合能力之间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图5.12、5.13所示:图5.12方差分析1图5.13方差分析2根据图5.12的结果显示,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创业团队冲突强度变量的F值显著性水平为1.589。默认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前提下,由于F统计量大于概率P,也就是冲突强度的效应不显著应拒绝原假设。通过LSD分析,得出图5.13,发现三个小组中两两也都不显著。照成假设不成立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1)创业团队的成立大多是出于共同兴趣或者亲朋关系,他们都有相同的愿景做好企业,所以总体冲突强度值并不高,均值2.64,在平均值较低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团队冲突都属于低冲突强度,即使是在高强度冲突的团队进行工作由于是新创企业,它们的冲突也是较低的;(2)创业团队冲突类型包括认知冲突和关系冲突,大多数的文献研究也表明,认知冲突和关系冲突对资源整合能力有着不同方向的作用。因此,对于创业团队来讲,直接把认知冲突和关系冲突进行加总在求总体冲突强度对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显著性不强。因此假设H1没有得到验证。37 第五章模型评价分析与结果第六节回归分析通过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创业团队冲突类型各维度与企业的资源构建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显著相关关系。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检验不同团队冲突类型对资源整合能力是具有直接影响预测作用的,我们将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检验冲突类型各维度与资源构造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的关系。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是研究一个因变量和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线性关系的统计学方法。如果参与回归分析的变量有多个,则是多元线性回归。图5.14和图5.15是采用强行剔除法后的结果,结果如图所示。图5.14多元线性回归系数列表图5.15多元线性回归系数列表根据第四节所做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我们已经初步得出认知冲突和资源构建能力没有显著性关系,而关系冲突对资源构建能力有负相关关系。再结合图5.14所做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可以得到如下的回归模型:y=3.823-0.235*x其中,y表示企业资源构建能力,x表示创业团队的关系冲突。关系冲突的概率值ρ为0,按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10情况下,具有显著性38 第五章模型评价分析与结果2意义,并且R值为0.104解释了资源构建能力10.4%的变异。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创业团队冲突类型对资源整合能力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即关系冲突会降低企业的资源构建能力,而认知冲突对企业资源构建能力没有显著性关系。所以假设H2a没有得到验证,假设H2b都得到了验证。之前的相关分析得出两种创业团队冲突类型都对资源利用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从图5.15的回归分析结果中,我们也验证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从图中可以得出回归模型:y=3.107+0.219x1-0.177*x2其中,y表示企业资源利用能力,x1表示创业团队的认知冲突,x2表示创业团队的关系冲突。企业资源利用能力对创业团队冲突各维度的ρ都达到给定显著水平0.10情2况下,创业团队冲突两个维度的R值为0.146共解释了资源利用能力14.6%的变异。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创业团队冲突类型对资源利用能力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即是认知冲突会提高资源利用能力;关系冲突会降低创业团队的资源利用能力。假设H3a和假设H3b都得到了验证。第七节调节作用检验第四节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创业团队冲突与资源整合能力有显著相关关系,并且团队成员所采用的冲突管理方式与创业团队冲突以及资源整合能力也有显著相关,这说明上述三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某些特定的相互关系。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对三个变量进行探索研究,揭示他们影响作用机制。根据本研究的模型构造假设,对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缓冲效应继续做更深入的统计检验分析。对于冲突管理方式,我们把合作型的管理方式作为此团队人员主要采取的管理方式。Baron(1986)指出调节效应意味两个测量变量的因果关系变化是调节变量函数分析缓冲效应可以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检验程序以下两个步骤:首先,因变量同时对调节变量和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其次,因变量再同时对调节变量、自变量以及两者的交互项的回归。假如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显著,并且第二步的回归方差的关键细数比第一步回归方差的关键细数的增量显著,则表明调节变量产生了调节作用。从表5.8结果显示来看,认知冲突和冲突管理方式对企业资源构建能力的主39 第五章模型评价分析与结果效应都十分显著,并且两变量的交互效应p值也达到显著性水平要求值,说明不同冲突管理方式对认知冲突和资源构造能力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团队成员的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对认知冲突与企业资源构造能力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假设H4a得到验证。从表5.8结果显示来看,虽然冲突管理方式对企业资源构造能力的主效应显著,然而关系冲突以及它与管理方式的交互效应都没有在显著性水平值范围内。表明不同的冲突管理方式无法改变关系冲突对资源构造能力的影响。因此假设H4b:冲突管理方式在关系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之间具有调节作用不能得到验证。表5.8冲突管理策略对资源构建能力的缓冲作用协方差分析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P值认知冲突0.33210.032冲突管理方式4.33210.0000.05210.040冲突管理方式*认知冲突关系冲突0.16810.399冲突管理方式4.33210.0000.12210.650冲突管理方式*关系冲突我们继续检验冲突管理方式对冲突类型与资源利用能力之间的调节作用。通过一元协方差分析,我们得出表5-8。从表5-8结果显示来看,认知冲突和冲突管理方式对企业资源利用能力的主效应都十分显著,并且两变量的交互效应p值也达到显著性水平要求值,说明不同冲突管理方式对认知冲突和资源利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团队成员的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对认知冲突与企业资源利用能力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假设H5a得到验证。从表5.8结果显示来看,虽然冲突管理方式对企业资源利用能力的主效应显著,然而关系冲突以及它与管理方式的交互效应都没有在显著性水平值范围内。表明不同的冲突管理方式无法改变关系冲突对资源利用能力的影响。因此假设H4b:冲突管理方式在关系冲突与资源利用能力之间具有调节作用不能得到验证。表5.8冲突管理策略对资源利用能力的缓冲作用协方差分析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P值认知冲突0.51310.022冲突管理方式2.43310.0200.85210.043冲突管理方式*认知冲突40 第五章模型评价分析与结果关系冲突0.26810.599冲突管理方式2.43210.0200.32210.350冲突管理方式*关系冲突第八节模型假设检验结果与讨论1、检验结果通过表5.9所示,9条假设中有5条获得通过,4条未获得支持。表5.9假设及结论假设P值/sig结论假设H1:冲突强度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是先增强后减弱的1.589>0.05不成立假设H2a:认知冲突会提高创业团队的资源构建能力0.076>0.05不成立假设H2b:关系冲突会降低创业团队的资源构建能力0.000成立假设H3a:认知冲突会提高创业团队的资源利用能力0.000成立假设H3b:关系冲突会降低创业团队的资源利用能力0.001成立假设H4a:冲突管理方式在认知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之间具有调节作0.040成立用假设H4b:冲突管理方式在关系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之间具有调节作0.065>0.05不成立用假设H5a:冲突管理方式在认知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之间具有调节作0.043成立用假设H5b:冲突管理方式在关系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之间具有调节作0.350>0.05不成立用假设H1讨论的是冲突强度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假设内容为“冲突强度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是先增强后减弱”,检验结果表明,创业团队冲突强度变量的F值显著性水平为1.589。默认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前提下,由于F统计量大于概率P,因此假设H1没有通过检验。这与预期提出的结果不一致。假设H2a讨论的是认知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的关系。假设内容为“认知冲突会提高创业团队的资源构建能力”,检验结果表明,p>0.05,因此假设H2没有通过检验。假设H2b讨论的是关系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的关系。假设内容为“关系冲突会降低创业团队的资源利用能力”,检验结果表明,二者相关系数为-0.235,p<0.05,因此假设H2b通过检验。假设H3a讨论的是认知冲突与资源利用能力的关系。假设内容为“认知冲突会提高创业团队的资源利用能力”,检验结果表明,二者相关系数为0.219,p<0.05,因此假设H3a获得支持。41 第五章模型评价分析与结果假设H3b讨论的是关系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的关系。假设内容为“关系冲突会降低创业团队的资源利用能力”,检验结果表明,二者相关系数为-0.177,p<0.05,因此假设H3b通过检验。假设H4a讨论的是冲突管理方式在认知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当中所起的作用。假设内容为“冲突管理方式在认知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之间具有缓冲效应”,检验结果表明,p=0.040,因此假设H4a通过检验。假设H4b讨论的是冲突管理方式在关系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当中所起的作用。假设内容为“冲突管理方式在关系冲突与资源构建能力之间具有缓冲效应”,检验结果表明,p=0.065>0.05,因此假设H4b未能通过检验。假设H5a讨论的是冲突管理方式在认知冲突与资源利用能力当中所起的作用。假设内容为“冲突管理方式在认知冲突与资源利用能力之间具有缓冲效应”,检验结果表明,p=0.043,因此假设H4a通过检验。假设H5b讨论的是冲突管理方式在关系冲突与资源利用能力当中所起的作用。假设内容为“冲突管理方式在关系冲突与资源利用能力之间具有缓冲效应”,检验结果表明,p=0.350>0.05,因此假设H5b未能通过检验。2、结果讨论对于创业团队来讲,冲突的有无并不影响资源整合能力,因为冲突强度跟资源整合能力并没有太大关联。Gartner等(1990)对创业团队与创业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研究,发现创业团队冲突水平与资源整合能力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队中冲突程度太低,团队革新和变化困难,创业活动难以适应环境,创业行为受阻;团队冲突程度太高,会导致团队运作发生混乱,危及创业团队的生存。也就是说冲突的程度过高或过低,冲突将是负面的,对资源整合能力产生负面的影响;当冲突维持在适度的程度,其对资源整合能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个假设并不成立。照成假设不成立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1)创业团队的成立大多是出于共同兴趣或者亲朋关系,所以总体冲突强度值并不高,均值2.64,在平均值较低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团队冲突都属于低冲突强度,即使是在高强度冲突的团队进行工作由于是新创企业,它们的冲突也是较低的;(2)创业团队冲突类型包括认知冲突和关系冲突,大多数的文献综述也已经指出,认知冲突和关系冲突对资源整合能力有着不同方向的作用。因此,对于创业团队来42 第五章模型评价分析与结果讲,直接把认知冲突和关系冲突进行加总在求总体冲突强度对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显著性不强。所以对于团队来讲,冲突的有无并不影响资源整合能力,因为冲突强度跟资源整合能力并没有太大关联。对于创业团队来讲,冲突的有无并不影响资源整合能力,因为冲突强度跟资源整合能力并没有太大关联。假设H2a没有得到验证,假设H2b、H3a、H3b得到验证。因为,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团队内不同观点的产生,增强成员间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提高资源利用能力,但是同时资源构建能力还要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外部市场变化、政府政策的改变、关系网络的单薄等客观因素都是制约资源构建能力的强弱的重要外部因素,所以认知冲突对资源构建能力没有相关关系。关系冲突,会使团队成员疲于把大部分经历应付各种人际关系,影响其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与效率。即使是出于共同愿景而建立的创业团队,关系冲突也会引发团队成员间的情感对立与恶化,使得团队成员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打击创业团队成员的创业热情,可能使得创业团队提前解散,影响新创企业的成长。假设H4a和假设H5a都得到验证,冲突管理方式在认知冲突与资源能力中的资源构建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两个维度之间都有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而假设H4b和假设H5b没有得到验证,冲突管理方式在关系冲突与资源整合能力之间没有调节作用。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可能与冲突类型属性有关。因为认知冲突是团队成员是对工作中为完成任务而造成的一种良性冲突,在产生认知冲突的时候,如果采用合作型的冲突管理方式,就可以更好地提高整合能力。因为合作型能让团队成员很好的互相沟通,也让不同意见得到重视,这有益于创业团队的发展,有利于启发团队的创造力,更有利于团队的资源整合能力。但是关系冲突是团队成员间的一种情绪行为,而这种情绪行为可能与人的兴趣、价值观相当大的凉席,因此即便是合作型的管理方式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情绪行为,所以冲突管理方式在关系冲突与资源整合能力之间没有体现出调节作用。43 第六章结果与建议第六章结论与展望第一节研究结论本文基于企业资源战略管理视角,尝试研究了创业团队冲突与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同时,结合问卷访谈进行实证研究,再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有效回收的问卷进行结果分析,得出下面几点结论:第一、对于创业团队来讲,创建初期大多都是基于兴趣一致,共同的愿景以及亲朋等方面的原因组建的,因此他们的冲突强度较小。在此基础上,团队冲突强度对资源整合能力没有太大的影响。第二、本文根据早期学者的研究将冲突主要划分为认知冲突和关系冲突,将两种类型冲突分别对资源构建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关系冲突对资源构建能力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并且认知冲突和关系冲突都对资源利用能力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所以,如果创业团队要提升企业资源利用能力,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提高创业团队的认知冲突,比如增加专业性成员或者成员间多提点自己的意见,以此来提升资源利用能力;再次,要尽量避免成员之间的关系冲突,减少个人矛盾与情绪抵触,这样才能够提升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第三、根据分析显示,可以得到冲突管理方式对认知冲突与资源整合能力的两维度都有着调节作用。所以,为了提升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创业团队成员在面临不同观点与不同想法时,应该采取合作型的冲突管理方式,以此来提升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第二节创新点在完成研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后,总结归纳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理论创新点:第一,把创业团队冲突、冲突管理方式与资源整合能力进行关系研究,使创业团队研究理论更有系统性。目前,大多数文献对创业团队与创业资源研究比较多,但是大多数研究倾向于创业团队构成异质性与创业资源的关系和创业团队胜任力对创业资源的影响关系。冲突作为日常生活工作不可避免的因素,而资源对新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本文讨论创业团队冲突对资源整合44 第六章结果与建议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二,将冲突管理方式作为连接创业团队冲突与资源整合能力的调节变量,完善和丰富了创业团队理论。在基于实证研究基础上,有效的验证了冲突管理方式对创业团队冲突和资源整合能力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是对创业团队理论的有效补充。并将冲突管理方式划分为合作型与竞争型两个维度,并设计了变量的测量指标。本研究利用这一量表进行了实证分析。这是对冲突管理方式测量方法的一次改进。第三,拓展研究视角。根据以往文献可以发现大多数创业冲突研究要么侧重从任务角度,要么仅侧重团队关系角度。而本研究从认知冲突与关系冲突两个维度对冲突与资源整合进行研究,所以视角较为全面。第三节局限性尽管本文理论上具有一定创新性以及现实指导意义,但由于受自身能力的限制于外界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本文也有明显的的局限性存在。具体的局限性和不足的方面主要体现下面几个地方,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未来研究工作中需要改善和克服的。1、在问卷抽样方式上,局限在云南省和重庆市的创业企业,数据采集范围偏窄,代表性有所欠缺。样本数据也不够充分,未能有效的采取跨区调研与抽取样本,样本数不足可能在一定方面会影响研究结果。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只做了横向研究,未能进一步的对三者之间的更多关系进行研究。样本数目的不足可能会对实证分析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2、由于大多数样本都来自新创企业,由于公司成员忙于公司事务并且对公司前景的看好,因此冲突强度偏低影响研究的成果。在调研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有一些创业团队成员不愿意真实反应资源能力信息,因此在数据处理中就会有一定的偏差,而且这种偏差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3、由于精力和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在量表开发上,沿用了国内外相对成熟的量表进行修改使用。即使已有的量表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但是还是有许多适用性问题。本文虽然基于大量的文献构建了理论研究模型,并且研究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精力和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本文的研究过程较为简单,在研究方法上还是没有什么创新性。45 第六章结果与建议第四节对未来研究的展望鉴于本文产生的不足,这里提出了将来可以改进的地方:1、加强实证研究的准确性。在样本选取数量与地区分布上,如果有时间与精力,应尽可能对各行业和全国各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增强研究的真实性和代表性。2、在量表设计开发上,采用主观评测和客观数据结合使用的方法,避免主观评测的偏差。3、认知冲突和关系冲突之间有一定的内部关系,在团队冲突与创业资源之间,还有许多影响机制,希望后来的研究能进一步探索这方面的影响机制。4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毕鹏程,席酉民.群体决策过程中的群体思维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2.10.[2]陈捷.认知冲突和情绪冲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经营管理.1998。[3]陈震红,董俊武.国外创业研究的历程、动态与新趋势[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7-11[4]陈震红、董俊武,成功创业的关键—如何获取创业资源[J].科技创业月刊,2003,(9):4849.[5]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陈劲,许庆瑞.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J]管理科学学报,2000(3),24-32[7]德鲁克著;张炜译.创新与创业精神[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8]程源等.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杜宇.冲突管理研究中的冲突定义[J].社会心理科学.2006。[10]大卫·J.科利斯,辛西娅·A.蒙哥马利著;王永贵等/译.公司战略[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3.[11]傅家骥等.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1.[12]葛宝山.创业环境、资源整合能力与过程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06.[13]姜彦福,沈正宁,叶瑛.公司创业理论:回顾、评述及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7:107-115.[14]姜彦福,张健,雷家骊等.公司创业战略的跨文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23(3):357-361.[15]姜彦福,高健,程源,邱琼.GEM全球创业观察2006:中国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6]马鸿佳.创业环境、资源整合能力与过程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06.[17]林嵩.创业战略:概念、模式与绩效提升[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4:58-61[18]李怀祖著.管理研究方法论(第二版)[M].山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9]卢山,徐二明.转型期企业创业的一个综合研究模型[J].管理现代化.2005.6:18-21.[20]刘常勇.创业管理的12堂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21]刘军,刘松博.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冲突管理方式:理论及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2:58-64.[22]刘燕,吴道友.创业团队研究的理论视角及其进展[J].人类工效学,2008,47 参考文献14(1):66-68.[23]路风.动态企业理论的发展[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9-10,第46-51页.[24]卢俊义,程刚.创业团队内认知冲突、合作行为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5:117-123.[25]青平.现代企业的新型管理模式:冲突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26]饶扬德.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与能力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9。[27]石磊:论创业团队构成多元化的选择模式与标准.《外国经济与管理》[J].2008年第4期[28]田莉,薛红志:创业团队先前经验、承诺与新技术企业初期绩效—一个交互效应模型及其启示.《研究与发展管理》[J].2009年第4期[29]薛红志,张玉利.公司创业研究评述—国外创业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25(11):7-11.[30]叶畅东.基于员工的团队内冲突管理对其绩效影响研究[J].优秀硕士论文.2006[31]叶瑛,姜彦福.论创业研究与战略管理研究的相互关系[J].中国软科学.2004.12:50-57.[32]晏双生,章仁俊.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能力基础理论辨析及其逻辑演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5),125-128[33]武亚军,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J],南开管理评论.1999(2),4-10[34]王飞绒,陈劲,池仁勇.团队创业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28(7):16-22.[35]周劲波:创业团队研究动态探讨.企业活力[J]。2009年第12期[36]周建国.关系强度、关系信任还是关系认同——关于中国人人际交往的一种解释[J].社会科学研究,2010,1:97-102.[37]张玉利,陈寒松.创业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6.[38]王建中,聂元昆.创业管理-新创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39]张茉楠,李汉铃.认知资源观视阈下的企业家机会识别探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10:17-20.[40]邹海林.论企业核心能力及其形成[J].中国软科学,1999,3[41]朱秀梅,蔡莉.新创企业与成熟企业资源管理过程比较研究[J].技术经济.2008,04:22-28.[42]AlvarezSA,BusenitzLW.Theentrepreneurshipofresource-basedtheory[J].JournalofManagement,2001,27(6):755-775.48 参考文献[43]Barki,Hartwick,J.Conceptualizingtheconstructofinterpersonalconflict[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flictManagement:2004,15:216-244.[44]Busenitz,L.,West,G.P.,Shenpherd,D.,Nelson,T.,Chandler,G.N.,Zacharakis,A.Entrpreneurshipresearchinemergence:pasttrendsandfutureditrctions[J].JournalofManagement,2003,29,285-308.[45]Bird,B.J.,Entrepreneurialbehavior[M].Glenview,IL:Scott,ForesmanandCompany.1989.[46]ChenCC,GreenePG,CrickA.Doesentrepreneurialself-efficacydistinguishentrepreneursfrommanager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98,13(3):295-316.[47]ChandlerA.N.,LyonD.W.Entrepreneurialteamsinnewventures:Composition,turnoverandperformance.AcademyofManagementProceedings,2001,Ent:A1-A6.[48]DavidssonP,Wiklund[J].Levelsofanalysisinentrepreneurshipreseach:currentresearchpracticeandsuggestionsforthefuture.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1,25(4);81-100.[49]Deutsch,M.(1949).Atheoryofcooperationandcompetition.HumanRelations.[50]Deutsch,M.(1990).Sixtyyearsofconflict.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flictManagement.[51]Dimitratos,P.,Lioukas,S.,Carter,S.Therelationshipbetweenentrepreneurshipandinternationalperformance:theimportanceofdomesticenvironment.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2004,13(1),19-41.[52]Gartner,Shaver&Gave,eta.lFindingtheentrepreneurin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1994,18:5-10.[53]GartnerWB.Aconceptualframeworkfordescribingthephenomenonofnewventurecreation.AcademyofManagementTeview,1985,10(4):696-706.[54]Jehn,K.A..Amultimethodexaminationofthebenefitsanddetrimentsofintragroupconflict.AdministrativeSci.Quarterly,1995,40:256-282.[55]JohnRDarling;WEarlWalker.Effectiveconflictmanagement:useofthebehavioralstylemodel.LeadershipandOrganizationDevelopmentJournal.2001.[56]Kamm,JB,Shuman,JC,Seeger,JA,andNurick,AJ.Entrepreneurialteamsinnewventurecreation:aresearchagenda[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1990,14(4):7-17.[57]Rahim,M.A(1983).Ameasureofstylesofhandlinginterpersonalconflict.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58]Shane,Venkatarama,Macmillan.Culturaldifferencesininnovationchampioning49 参考文献strategies[J].Manage,1995,21(5):931-953.[59]Timmons,J.A.Carefulself-analysisandteamassessmentcanaidentrepreneurs[J].HarvardBusinessReview,1979(Nov-Dec):198-206[60]Venture.TheeIPOfast-track[J].Venture,1989,11(4):25-39.[61]VyakarnamS,HandelbergJ.Fourthemesoftheimpactofmanagementteamson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implicationsforfutureresearchofentrepreneurialteams[J].InternationalSmallBusinessJournal,2005,3(3):236—256..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