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胃混合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产酶主要工艺参数及其应用研究

瘤胃混合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产酶主要工艺参数及其应用研究

ID:33682434

大小:2.30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2-28

瘤胃混合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产酶主要工艺参数及其应用研究_第1页
瘤胃混合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产酶主要工艺参数及其应用研究_第2页
瘤胃混合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产酶主要工艺参数及其应用研究_第3页
瘤胃混合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产酶主要工艺参数及其应用研究_第4页
瘤胃混合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产酶主要工艺参数及其应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瘤胃混合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产酶主要工艺参数及其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青岛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铂艳同司时间:训1/年6)月I,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青岛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青

2、岛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研究生签名:孙耗明时间:w11,年6月l受跏虢;玛时间:2J7彦年6月,孓日青岛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瘤胃混合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产酶主要工艺参数及其应用研究摘要本研究通过体外模拟瘤胃内环境,利用取自崂山奶山羊瘤胃内的混合厌氧真菌为菌种,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瘤胃真菌发酵产纤维素降解酶的影响,筛选出产酶活性最高的培养基组成,并分别对各碳源组底物干物质的消失率及各氮源组发酵液的pH变化进行研究。然后利用筛选得到的最佳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利用硫酸铵盐析法获得

3、固体粗酶,并对粗酶制剂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进行研究;最后利用所得粗酶粉处理玉米叶,确定粗酶制剂的最适添加量。整个试验分三部分进行。1.试验1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碳源(花生蔓、地瓜蔓、豆荚、玉米叶、滤纸)和不同氮源(酵母膏、蛋白胨、尿素、氯化铵、硫酸铵)对瘤胃真菌发酵产纤维素降解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B.葡萄糖苷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生蔓底物组除木聚糖酶的最高酶活低于豆荚组外,羧甲基纤维素酶和p.葡萄糖苷酶的最高酶活均为最高,分别比第二位的地瓜蔓组高出25.00%(P<0.05)和14.67%(P<0.05);氮源组中以蛋白胨组的3种纤维素降

4、解酶活,陛为最高,分别达到0.835U/mL、4.663U/mL、0.927U/mL,与其它氮源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花生蔓和蛋白胨。试验还对各碳源组底物干物质的消失率及各氮源组发酵液的pH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120h后,花生蔓、地瓜蔓和玉米叶组的干物质消失率均达到37%左右,显著高于豆荚底物组和滤纸底物生FI(P<0.05);各氮源组pH随着时间增长逐渐下降,其中以酵母膏组和尿素组下降最为明显,与另外3个氮源组相比差异显著俨<0.05)。2.试验2则利用筛选得到的最佳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后,

5、将得到的粗酶沉淀烘干成粗酶粉,并对粗酶粉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的最佳硫酸铵盐析饱和度为65%;得到的木聚糖酶活得率为53.36%,羧甲基纤维素酶和p.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得率较低,仅为16.81%和15.49%;粗酶的最适温度范围为40~50℃,最适pH范围为5.0~6.8。3.试验3采用封口袋法将稀释后的粗酶粉按不同比例(0,1%o,2%o,3%o,4%oand5%。)添加到玉米叶中,研究酶粉对玉米叶中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失率的影响以及对粗蛋白(CP)和真蛋白青岛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TP)

6、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粗酶粉的添加量为4‰时,玉米叶中DM、NDF、ADF的消失率均达最高,分别为26.51%、24.93%和17.3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和真蛋白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25.56%和21.94%。综上所述,本试验中该粗酶制剂的最适添加量为4%0。关键词:瘤胃混合厌氧真菌;发酵;农作物秸秆;纤维素降解酶;粗酶制剂2青岛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StudyontheMainTechnologyParametersofCellulaseProductionwithMixedA

7、naerobicFungiinRumenandApplicationofCellulaseAbstractThreeexperimentswereconductedtostudythecellulaseproductionwithmixedanaerobicrumenfungiandapplicationeffectsofcellulasewhichwasproducedinthepresentstudy.1.InexperimentI,asingle·factorexperimentaldesignWasusedtostudytheeffectsofdiff

8、erentcarbonsource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