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着》看余华的苦难哲学

从《活着》看余华的苦难哲学

ID:33657753

大小:4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8

从《活着》看余华的苦难哲学_第1页
从《活着》看余华的苦难哲学_第2页
从《活着》看余华的苦难哲学_第3页
从《活着》看余华的苦难哲学_第4页
从《活着》看余华的苦难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活着》看余华的苦难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欧美文学史”学期论文从《活着》看余华的苦难哲学摘要:本文通过余华的代表作《活着》里主人公福贵一次次的经受亲人、朋友的死亡的打击,最后一个人无依无靠、孤独而平静的活着,来展示人在极端的苦难状态下的生命承受力,并由此浅析余华的苦难哲学和苦难带给人的反思。关键词:活着;余华;死亡;苦难哲学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很多关于苦难与生命的经典事迹。无论是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福祉而崇高的牺牲,耶稣基督为了坚持信仰忍受酷刑,还是睿智的俄底修斯返回故里途中的艰难险阻,无论是屈原为黎民百姓九死不悔的求索,越王勾践为复国而卧薪尝胆,倍受凌辱的痛楚,还是年迈的杜甫拖着病体

2、绝望的在孤舟上吟哦,无不体现出人在艰难困苦中对生命本身意义的自觉追求。而这些伟人最终或是使命还未完成就驾鹤西去,或是惨死他乡,或是孤独终老。苦难与死亡就像如影随形的孪生兄弟,随时伴在人的左右。2000多年前,西方哲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哲学家柏拉图通过不断的思考,提出了“人死后到哪里去”的问题。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让很多人哑口无言,一时间问倒了很多人。在柏拉图看来,死亡并不可怕,它并非是一件苦事反而是一件乐事,因为死亡正是代表灵魂可以从肉体的枷锁之中释放出来,虽然灵魂的可朽部分会跟肉体一同死亡,但是不朽的、纯洁的部份却会重获自由。正如柏拉图在《斐多篇

3、》(Phaedo)中说:“死亡只不过是灵魂从身体中解脱出来,对吗?死亡无非就是肉体本身与灵魂脱离之后所处的分离状态,是灵魂从身体中解脱出来以后所处的分离状态,对吗?除此之外,死亡还能是别的什么吗?”[古希腊]柏拉图:《斐多篇》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4页5“欧美文学史”学期论文中国人虽然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人生必然的归宿。但是向来对死亡充满了不安感,认为死亡是一种令人恐惧、给人威胁的力量,故而在日常生活中极力避免谈论与死亡相关的事。死亡主题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禁忌,甚少在文学作品中展现。但是,余华生活在医生家庭,年幼时父母工

4、作繁忙,他便经常在医院的各个角落游荡,看到过各种鲜血淋漓的场面。在小学阶段全家搬至医院居住,家对面的太平间给了他更多见识死亡的机会。所以,他用稚嫩的双眼目睹了很多幕死亡的场景,耳中也听到了各种凄惨的哭声,对于死亡他已熟悉到淡漠的地步。弗洛伊德曾指出:“现实的强烈经验唤起了作家早年的经验(通常是童年时代的经验记忆),现在,从这个记忆中产生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又在作品中得到实现。”[美]S.霍尔:《弗洛伊德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所以,童年的特殊记忆使余华对待死亡、苦难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独特视角和冷静的态度。童年生活环境的影响反映在

5、他的作品中就是死亡和苦难。他的代表作《活着》就探讨了以死亡为载体的人生苦难。小说《活着》的主人公福贵年轻时不务正业,整日花天酒地又懒惰嗜赌,终将巨额家产全部被人一点点骗光。父亲得悉这一晴天霹雳一气之下从茅坑下意外摔死。接着,妻子被接回娘家,母亲重病,自己去县城给母亲找医生治病时被抓去参战。他在残酷的战场上目睹了友人老全和无数战士的死亡。幸运回到家中,母亲早已病死。女儿也因病无钱医治也成了哑巴。一家人好不容易省吃俭用供儿子有庆上了学,在医院给人献血时被医生活活抽干血而惨死。女儿终于觅得如意郎君并有了孩子,婚后一年却因难产死在产房。与福贵在战场上同

6、甘共苦的友人春生幸运逃离战场又当上了县长,谁知在文化大革命中忍受不了迫害和折磨,无奈自杀。接着,任劳任怨的妻子家珍患软骨病多年,受不了儿女双亡的打击含泪而死。人世间仅剩的亲人,女婿和外孙与福贵相依为命。刚过上几年安稳日子,勤劳踏实的女婿二喜在工地意外的活生生的被砸死。唯一的外孙苦根大病后,福贵好心为他煮平时舍不得吃的豆子,却导致他被活活撑死。最后,周围的亲朋好友全都永远的离他而去,只剩下福贵和一头老牛。在福贵漫长的人生路上处处充满未知的苦难和纷至沓来的变故,在面对这些苦难和打击时他没有选择以死来逃避,而是在最终孑然一身时依然孤独而又坚强的活了下

7、来。福贵在讲述自己承受的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时,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哭到不能自已。但他绝不是麻木不仁,也不是贪生怕死之徒。他用淡淡的、平静的语调诉说着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5“欧美文学史”学期论文可正是这种轻描淡写让人感受到他心中满满的无奈和苦楚,不禁让人动容。这种淡然和超脱是历经世事的摧残之后的顿悟。正如黑格尔所说,“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环境的互相冲突愈多,愈艰巨,也就愈现出主体性格深厚和坚强。”金路杰:《余华〈活着〉死亡悲剧的崇高美》,《九州文坛》,2011年在面对死亡与生存这个老生常

8、谈的问题上,主人公福贵身上表现得不是西方古典主义带有英雄色彩的悲壮之美,恰恰是具有中国农民特色的坚韧之美。如果说前者是在挑战命运之神中宣扬人的能动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