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钠侵蚀混凝土柱动态抗压特性试验研究

硫酸钠侵蚀混凝土柱动态抗压特性试验研究

ID:33644450

大小:870.4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7

硫酸钠侵蚀混凝土柱动态抗压特性试验研究_第1页
硫酸钠侵蚀混凝土柱动态抗压特性试验研究_第2页
硫酸钠侵蚀混凝土柱动态抗压特性试验研究_第3页
硫酸钠侵蚀混凝土柱动态抗压特性试验研究_第4页
硫酸钠侵蚀混凝土柱动态抗压特性试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硫酸钠侵蚀混凝土柱动态抗压特性试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兔兔www.xuetutu.com第14卷第6期建筑材料学报Vo1.14,No.62O11年12月JOURNAIOFBUILDINGMATERIALSDec.,2O11文章编号:1007—9629(2011)06—0742—05硫酸钠侵蚀混凝土柱动态抗压特性试验研究邹笃建,刘铁军,滕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055)摘要:通过混凝土柱的轴心动态抗压试验,在10~10S应变速率范围内对比研究了硫酸钠侵蚀与未侵蚀混凝土本构关系的应变速率效应,分析了该效应对硫酸钠侵蚀与未侵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和吸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

2、度也随之增加,受硫酸钠侵蚀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应变速率敏感性较高,弹性模量的应变速率敏感性较低,但是峰值应变和混凝土的吸能能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显著增加.另外,对受硫酸钠侵蚀与未侵蚀混凝土试件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破坏现象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关键词:素混凝土;硫酸钠侵蚀;应变速率效应;应力一应变关系;破坏现象中图分类号:TU528.33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9629.2011.06.004ResearchonDynamicCompressiveBehaviorofPlainConcreteColumnsSufferingfromSulfateAttackZ

3、0UDu-jian,LIUTie-j,TENGJun(ShenzhenGraduateSchool,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Shenzhen518055,China)Abstract:Axialcompressiveexperimentsforconcretespecimensatdifferentstrainrates(10~一10。S)werecarriedoutforcomparativestudyonthedynamicstrengthanddeformationcharacteristicsofcon—crete.Thecompressivest

4、rength,peakstrain,elasticmodulusandenergyabsorptioncapacityatdifferentstrainrateswerediscussedindetail.The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withincreasingstrainrate,thecompressivestrength,peakstrainandenergyabsorptioncapacitywereincreasedwhileelasticmodulushadnoobviouschange.Further,theratesensitivityo

5、fcompressivestrengthofsulfateattackconcretewasmoresensitivethancontrolconcrete.Inaddition,thefailurephenomenonofspecimenswasshownanddis—cussed.Keywords:plainconcretecolumn;sulfatedeterioration;strainrateeffect;stress—strainrelationship;dam—agephenomenon混凝土是典型的应变速率敏感材料,在不同应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相对准静态应变速率的变化系变速

6、率下,其强度、延性和破坏模式明显改变Ⅲl].土数_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着重研究荷载路径、温木工程中的各种混凝土结构除了承受静荷载外,还度、水含量以及侧压对混凝土材料应变速率效应的会遭遇到动荷载的作用.欧洲混凝土协会在总结大影响_4].另外,服役中的混凝土结构在遭受不可避量试验成果的基础上,规定了一个准静态应变速率,免的动荷载作用时,会产生或多或少的耐久性破坏.推荐了不同动态应变速率下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退化是经历化学作用、物理收稿日期:2010—07—22;修订日期:2010—09—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780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7、资助项目(50938001);深圳市科技计划基础研究项目(JC201005260163A);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51064101000066)第一作者:邹笃建(1984一),男,山东莱芜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E-mail:ZOUdujian@163.corn通信作者:刘铁军(1976一),男,内蒙古包头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E-mail:liutiejun@hit.edu.c学兔兔www.xu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