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644213
大小:17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2-27
《宁夏育才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71858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宁夏育才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出卷人: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
2、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制度B.郡县制度C.官僚制度D.朝议制度3.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4.元政府设置的行省一般不以自然屏障为边界,如将汉中地区划入陕西,将徐州划归江淮,人为割裂自然经济区。其主要原因是()A.游牧民族经济活动单
3、一B.吸取宋代地方分权教训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节制D.行省面积较广管辖困难5.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A.在禁锢了人们思想B.由下而上推荐人才重视C.强化了君主专制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6.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D.军机
4、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7.“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C.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8.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A.古代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B.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C.《十二铜表法》的
5、颁布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万民法的形成确立了罗马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9.美国学者罗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的使詹姆斯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消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它的前辈所具有的权力。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正式建立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C.政治变革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D.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10.下图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A.否定巴黎公社B.确立共和政体C.阻止保皇派复辟D.建立君主立宪
6、制11.《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说道“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就美国而言,其政治制度改变的特点是()A.和平为主、渐进发展B.政局动荡、进程艰难C.王朝战争、完成统一D.制定宪法、政党选举12.《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
7、为()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C.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D.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13.关于三元里抗英歼敌数目,在中方文献中以“二百余人”一说最为流行。综合英军的资料看,英军损失人员约在5人左右。对这些差异颇大的统计数字,下列怀疑合理的是:①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历史意义应重新估量②双方数据都带有主观因素,最好找到第三方数据进行印证③三元里抗英的规模可能不大④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也就无所谓真伪()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14.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
8、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