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符号系统

语言是符号系统

ID:33643750

大小:10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7

语言是符号系统_第1页
语言是符号系统_第2页
语言是符号系统_第3页
语言是符号系统_第4页
语言是符号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言是符号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章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学习重难点:1.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2.语言与社会的关系3.语言的习得第一节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一、语言是符号(一)符号与征候1.符号符号,又叫记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事物。符号,有一个人知道的符号,有若干个人知道的符号,有整个社会都知道的符号。一个人知道的符号,如猎人在山中打猎的时候,先是打到了一直野鹿,后来半途又遇到了另外的猎物,于是,把野鹿藏到一棵大树后面的草里,用刀子在树上刻了一个三角号。以便回来去找。然后去追另外那只猎物。两个人知道的记号,如解放前两个地下党员接头,一人拿着一朵白菊花,作为接头的暗号。否则,“地下党”就变成了“地

2、上党”了。发电报的电报语,也只有收发的双方知道,实际上就是成套的记号。如在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窃听到一个信号,翻译如下:“姐姐,我要水喝!姐姐,我要水喝!”原来,敌人要求后勤支援。整个社会都知道的符号,如红绿灯等交通标志。上面这些记号,猎人的记号可以是三角号,可以使五星等,但意义不变——猎物在这里;地下党员接头的暗号,可以是白菊花,也可以是一把带有牡丹图的纸扇,但意义不变——那就是我要接头的人;红绿灯如果我们反过来规定,大家同样会记住并遵守。由此可见,记号和它所代替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2.征候征候,是事物本身内部性质的一种反映,而且是外在的反映。如颜色、形态、动作、声音

3、、气味等。此外,物候也是。换句话说,征候和它代表的事物之间存在着自然的联系,其本身就是事物所具有的特征。所以,征候,又叫特征。征候和事物之间有必然的联系。练习:指出找出下列句子中哪些是符号,哪些是征候。①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征候)按: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四种。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绿,是绿叶的特征,这里用特征代事物,红,代指花,红瘦,花凋落了,征候)③回族兄弟戴着小白帽。(小白帽是民族服饰,符号)④六十国庆典礼上,万只和平鸽齐飞。(符号)⑤自行车修理铺前的柱子上挂着一只旧

4、自行车外胎。(符号)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烟表明有人,是征候;直、长、圆都是自然界的特征,是征候)⑦走了一夜,遇到了一点灯光,继而听到了一阵狗叫声,我们松了一口气:有人家了。(征候)⑧接着,他们又看到了两个长头发。(征候)⑨他听到了一阵小提琴声,他知道找到音乐系了;(征候)走进音乐系大楼,听到缠绵悱恻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符号)要注意的是,某一种乐器声是征候;而乐曲则负载了一定的意义,因此是符号。有人认为厨房的味道是嗅觉符号,厨房的味道是长期做饭的结果,是熏出来的,是厨房的特有的味道,是厨房的特征,所以是征候,而不是符号。寺庙里的香火味也是一样。3.符号的分类分

5、类的标准不同,内容也就不同。(1)按感知方式的不同来分,可以分为视觉符号、听觉符号、触觉符号等。视觉符号包括绘画、文字、红绿灯等。听觉符号包括语言、乐曲等。触觉符号包括盲文等。就数量上看,这三种符号里视觉符号最多。调查表明,我们人类90%以上的信息来自眼睛。所以,我们常听到这么一句话:我会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惜这份礼物。(2)按符号与对应事物能否说出理由来分,可以分为有理符号和无理符号。有理符号,符号与代表的事物之间能说得出理由的,如自行车修理铺前的柱子上挂着一只旧自行车外胎;无理符号包括语言、文字、乐曲、红绿灯、民族服饰等。就数量上看,无理符号占绝对多数,体现了符号的本质。4

6、.符号的构成任何事物都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符号也不例外。任何符号都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体。(二)语言符号1.语言符号的构成语言符号和普通符号一样,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构成。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语义。2.语言符号的性质:约定俗成中西方人的认识。(1)战国时荀子的“名实论”《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荀子讲了两层意思,“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为第一层,说的是选取哪一个名字(语言中的词)合适的问题,大家都这么叫的就是合适的。“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

7、定俗成谓之实名”是第二层,是说某一个名字和那个事物结合合适的问题,也是约定俗成在起作用。“名”(词)和“实”(客观事物)之间的结合时约定俗成的。注意,第二层中的“约之以命实”中的“实”为衍文,即文献在流传的过程中多出来的文字,当去掉。(2)古希腊学者柏拉图在《对话录》中讨论了“词”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按性质的(自然的和必然的)还是人为规定的问题苏格拉底的两个学生赫尔摩根和克拉底洛展开争论。前者坚持约定论,后者主张名实相应的本质论。苏格拉底作裁判。开始支持克拉底洛的本质论,指出许多词的来源;正当克拉底洛洋洋得意之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