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流交通特性分析及建模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流交通特性分析及建模

ID:33616766

大小:8.49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2-27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流交通特性分析及建模_第1页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流交通特性分析及建模_第2页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流交通特性分析及建模_第3页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流交通特性分析及建模_第4页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流交通特性分析及建模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流交通特性分析及建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北京交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绪论交通枢纽内进站台和出站台乘客在相应设施内的交通特性。1.2.2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本论文采用“现场观测一大样本数据采集一数据处理、分析一理论模型建立"的技术路线,通过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内实地的调查观测和数据的采集,分析乘客流的速度一密度、速度一流量等关系,探寻、掌握乘客在轨道交通枢纽不同行人步行设施内的行为规律,从而建立相应的交通特性模型。具体的研究方法参照了机动车交通流理论中的研究方法和HCM2000中对行人交通流的研究方法,借鉴了流体力学理论在交通流理论中应用的知识,研究过程中还用到了交

2、通工程学中交通调查分析与设计的方法以及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3.1行人交通流理论的研究国外关于行人交通流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末,Hankin和WrightpJ在1958年首先提出了衡量地铁车站的通行能力和车站设计需要一个更合理更基础的理论依据,指出通过研究地铁车站内的行人交通流来帮助设计新的行人交通设施,简单的定性说明了行人交通流特点,并指出了对行人交通流的研究包括楼梯、拐角等设施对行人的影响。1971年,Fruin[4】在其著作((PedestrianPlanningand

3、Design))中给出了通过统计得出的行人流群体平均行进速度与密度的关系曲线,是行人流交通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Ⅵrkl一51、Older[6],.Sarkatl7],.TanariboonMJ等学者也通过一些经验性的处理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行人流在不同场所内所表现出的速度、流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模型。Henderson[吼10J在70年代初首先采用流体动力学模型分析行人交通,90年代Helbing在分子动力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力模型"(socialforce聊D如,)【11’121,近年来荷兰Delf

4、t理工大学的Hoogendoom和Daamen[13】在行人交通实测的基础上建立了微观的NOMAD模型和宏观的SIMPED模型,应用动力学中的“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现象来研究行人交通流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我国关于行人交通流理论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关的研究也大多集中在拥挤人群特性和人员疏散特性方面或偏重于城市地面行人交通设施上的交通流特性研究。如上海交大的卢春霞【141老师,根据波动理论,特别是激波理论,研究了公共场所下拥挤人群的基本特性,包括密度、速度与激波的关系等,通过预测在

5、不同3北京交通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的初始密度分布和不同速度下激波的产生,揭示激波产生的规律,并总结了消除激波的一些措施来避免拥挤事故的出现;北京工业大学的刘小明,陈艳艳,安志强【15】三位老师针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行人交通的目标、特点、组织原则等,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奥运行人交通的流体特征及进出场馆的特征,定性地阐述了奥运期间场馆区域的步行交通是一种流动性、整体性很强的运动体,具有流体的运动特点;上海大学的陈然,董力耘【l6】等人以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和人民广场以及上海大学延长校区校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行人步速、

6、步频和步幅等参数间的相互关系模型,以及我国大城市行人的步速和步频的分布,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对行人交通特性的影响等;北京交通大学的吴建平,黄岭,赵坚利【17】使用视频采集和数据分析技术来收集和分析行人在交叉口的行为,提出了信号交叉口处行人的各种微观行为特征和基础行为模型。基于行人行为本身的复杂性,要把行人交通流运动规律内在机理研究清楚存在较大的难度。虽然,多年来通过不少学者的努力,在行人交通流理论研究的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的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多,系统的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少,可以说目前

7、在世界范围内对行人交通流的研究还处于萌芽状态,有待研究的问题还很多。1.3.2针对轨道交通枢纽内的乘客流交通特性研究国外针对轨道交通枢纽内乘客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行人行为的仿真,通过软件的开发对枢纽内行人的拥挤程度进行评价,并广泛应用到新建车站的设计和对现有车站的改建和安全审查。这些研究都是以分析乘客流的速度、流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的,因为这些仿真软件都需要有乘客流的速度一流量关系作为输入数据。其中做此研究的学者主要有Harries和Daly,他们以伦敦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在大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欧

8、洲人行为习惯和身材特征的行人交通流模型。1989年H枷es【18】在报告中指出了把Micro.TRIPS①软件应用到伦敦地铁中时出现的问题:在计算双向乘客流的走行时间和分析双向乘客流对设施有效通行能力的影响时出现了较大误差;1991年Dalyt拇】贝0在报告中提到了专门为地铁车站开发的PEDROUTE软件,该软件能通过设定行人走行路径仿真行人在车站内的走行行为,并以此为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