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民营化为何不能改善公司绩效案例分析ppt培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营化为何不能改善公司经营绩效———国光瓷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作者:朱红军王彬田子莘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上海200433报告人:龙俐君7/12/20211OutlineMotivationPreviousResearchResearchDesignResultsSummary7/12/202121.Motivation1.公司业绩并没有在“国退民进”之后表现出极大改善,相反正在急剧恶化。2.产权理论2.PreviousResearch上海鸿仪收购国光瓷业国有股,国光瓷业成为民营企业2000年9月,株洲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与上海鸿仪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向上海鸿仪转让2
2、700万股国光瓷业国家股。上海鸿仪是一家典型的民营企业,其直接和间接控股股东均为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侯军。在2000年的股权转让中,转让的2700万股占股份总额的28.42%,远远高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国光瓷业成为一家由上海鸿仪实际控制的民营企业。。2.PreviousResearch国光瓷业的业绩评价国光瓷业民营化前后会计指标比较3.ResearchDesign政府控制下的国有企业与经营失败1.国光瓷业民营化前所有权安排中所有者缺位,国有股“一股独大”,各级政府及其官员掌握了对国有企业的最终控制权。2.政府目标的多元化与国有企业的经营失败3
3、.ResearchDesign3.ResearchDesign国光瓷业的民营化为何不能改善公司经营绩效3.ResearchDesign3.上海鸿仪拥有国光瓷业的最终控制权,而其持股比例只有28.42%,控制权与剩余股权分离程度过大。3.ResearchDesign隧道挖掘这种方式就是拥有最终控制权的股东将被控制公司的资产转移到自己旗下,并且这种转移不是像分配股利那样公开地进行,而是通过一些比较隐蔽的方式进行———控制股东就像挖了一条隧道一样通过这条隧道逐渐转移被控制公司的资产并据为己有。前提条件:1.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分离程度要足够大。2.法律制度不能对这种行为进行
4、有效的约束。2.PreviousResearch(一)关联方之间的资产股权交易。1.上海鸿仪将自己及其关联方的资产以高出实际价值的价格卖给公司或将公司资产以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买进。实际价值与账面净值相符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国光瓷业上海鸿仪关联方97%晋康制药股权30%旺旺医院股权2.PreviousResearch2.先投资再转让的交易在民营化后到2004底这段时期内公司还存在着一些先投资再转让的交易。这些交易中投资周期最长的是恒生医药投资38个月、景达生物投资34个月,其他企业的投资期均为十几个月。这么频繁的投资变动在资产投资领域中是不常见的。尤其是,国光瓷业在民营化
5、后的产业调整目标是将公司的单一产业调整为陶瓷业与医药业共同经营的局面,但是有3家医药企业(九汇中药、景达生物、长沙医药)在投资后不久又全部被转让出去。2.PreviousResearch恒生医药股权的投资与转让2004年9月长沙医药对恒生医药增资100万元100%增资前50.5%增资后49.12%增资前49.5%增资后50.88%2.PreviousResearch恒生医药股权的投资与转让仅3个月后,长沙医药的股份就被全部转让,其直接后果就是公司失去了对恒生医药间接持有50.88%的股份,仅直接持有其49.12%的股份。虽然公司直接持有的49.12%股份相比在受让长
6、沙医药股份前已直接持有的50.5%的股份仅减少1.38%的股份,但是公司因此失去了对恒生医药的控制权。2.PreviousResearch2000年12月组建上海国瓷,并在2001年2月追加投资,共计投资5500万元现金,持有55%股份。同样,在其后的18个月内公司将该股份分两次全部转让,其受让者正是上海鸿仪的关联方。在石峰建陶与猛洞河旅游的股权置换上,国光瓷业将与自身产业相关的石峰建陶90%股权和债权转让给上海鸿仪,换入的却是从未涉足过的旅游产业———猛洞河旅游,并且国光瓷业置换石峰建陶的同时也失去了对其控制权,而公司对换入的猛洞河旅游由于2.PreviousRe
7、search仅持股30%并不拥有最终控制权。真正控制猛洞河旅游的是间接持有其75%股份的上海鸿仪———75%的股份包括来自国光瓷业持有的30%股份。2001年5月,国光瓷业以持有的30%猛洞河旅游股份投资组建武陵旅游,武陵旅游的第一大股东仍然是上海鸿仪,国光瓷业仅持有其18.59%的股份。在13个月后,国光瓷业将持有的武陵旅游全部股份又转让给了上海鸿仪的另一家控制子公司。2.PreviousResearch(二)与关联方之间的担保和资金往来。2.PreviousResearch一方面,国光瓷业自身债务压力沉重、货币资金严重短缺以及要求清偿到期债务和因对外担保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