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蓝莓的生长特性

浅谈蓝莓的生长特性

ID:33614525

大小:46.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7

浅谈蓝莓的生长特性_第1页
浅谈蓝莓的生长特性_第2页
浅谈蓝莓的生长特性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蓝莓的生长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蓝莓的生长特性摘要结合蓝莓的生物学特性,即栽培种类、形态特征、生长开花和结实习性,介绍了蓝莓的主要栽培技术,以期为蓝莓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关键词:蓝莓;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蓝莓,又名蓝浆果、越桔等,属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或小灌木,原产和主产于美国,又被称为美国蓝莓。蓝莓果实营养丰富,且有预防血管老化、强心抗癌及明目等保健作用。基于蓝莓的独特保健功效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世界各地兴起了蓝莓的栽培热潮。笔者根据近几年栽培实践,将蓝莓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蓝

2、莓的生物学特性  1.1蓝莓的主要栽培种类  蓝莓为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全世界约400个种,我国约91个种28个变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和西南地区。  目前,已栽培利用的主要有3个种类: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不同品种的南美术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高丛蓝莓又叫做湿地蓝莓,多长在湿地和湿地边缘或池塘边,山坡上也可偶见,不耐干燥,喜欢湿润的酸性土壤。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生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高。矮丛蓝莓和高丛蓝莓的抗寒能力强,可以抵抗零下40℃的低温。因此,蓝莓的冬季高寒的地区也能种植。兔眼蓝莓

3、则喜欢温暖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环境。蓝莓树从温带到寒带都有分布。所有蓝莓均喜光,在排水良好,并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pH值4.2~5.5)上生长良好。  1.2蓝莓的形态特征  蓝莓为灌木,树体大小及形态差异显着。树高0.3~5.0m,多年丛生,有常绿也有落叶,单叶互生,叶全缘或有锯齿。花冠常呈坛形或铃形。花瓣基部联合,外缘4裂或5裂,白色或粉红色,雄蕊8~10个,短于花柱,由昆虫或风媒授粉,花序多为总状花序。多数品种成熟时果实呈蓝黑色,有的品种为红色;果实有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梨形,平均单果重

4、0.5~2.5g。果肉细软,多浆汁。种子细小,食用时可随果肉食下不影响口感,根系多而纤细,粗壮根少,分布浅,没有根毛,蓝莓树叶及根部可以与蓝莓果实一切用于医疗。蓝莓的叶子可制成一种茶,非常有益于人体的血液。  1.3蓝莓的生长、开花和结实习性  蓝莓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可多次生长,以二次生长较为普遍。在我国南方,蓝莓1年有2次生长高峰,第1次是在5~6月,第2次是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幼苗栽植后第3年生长明显加快,新枝萌发多并生长旺盛,年生长量可达1m以上。蓝莓树一般在春末夏初开花,花朵呈白色、粉色

5、或红色,外形为壶形,花朵开口外翻成五角星的形状。蓝莓的花一般为总状花序,也有的野生品种为单生或对生花。蓝莓的花芽一般生在枝条顶部。春季花芽先萌动,3---4周后到盛花期。当花芽萌发后,叶芽开始生长。到盛花期时,叶芽才萌发生长到其应有的长度。每一朵蓝莓花都将结出一颗蓝莓浆果。2栽培技术  2.1品种配置与定植时间  异花授粉是提高蓝莓产量和果实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丛蓝莓自花结实率高,而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多数品种自花结实率极低或不结实。异花授粉可使高丛蓝莓的坐果率从67%提高到82%,使兔眼蓝莓从

6、18%提高47%。因此,在蓝莓的种植园内,至少需配置2个以上品种相互授粉,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授粉树配置比例一般为2~3∶1,即主栽品种2~3行,授粉品种1行。    2.2定植密度与整地  高丛蓝莓定植密度以1.0~1.5m×2.0~3.0m为宜;兔眼蓝莓常选择1.5m×2.0~2.5m;半高丛蓝莓选择0.6~1.2m×2.0m。在国外,实际栽培密度常根据机械化程度而定。我国南、北方,可以根据实际经营目标选择适宜的密度。  定植前挖定植穴称为整地,整地(定植穴)规格为1.0m×1.0m×0.5m

7、(长×宽×深)。种植半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可适当缩小整地规格,对兔眼蓝莓可适当增大整地规格。定植穴挖好后,将取出的泥土掺入磨碎的松树皮和泥炭或松林下的腐殖土等,混合均匀后回填入穴内,回填土要以高出地面20~30cm为宜,在土壤酸度不够的情况下可掺入适量硫磺粉。  3参考文献  [1]邵春英,崔自亮,杨艳丽.蓝莓优良品种介绍[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7(8):36.  [2]聂飞,韦吉梅,文光琴,等.蓝莓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果菜,2007(3):25-27.  [3]马艳

8、萍.蓝莓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与营养保健功能[J].中国水土保持,2006(2):47-49.  [4]聂飞,方品武,廖优江,等.美国兔眼蓝莓在黔中丰栽培技术研究[J].[5]高阳,杨薇,王佳江等.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15-16[6]陈亚成,赵德明.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监控体系的建立.《现代农业科技》,2009(9):281-283[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11):14-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