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论语》精品导读

文化经典《论语》精品导读

ID:33613298

大小:5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7

文化经典《论语》精品导读_第1页
文化经典《论语》精品导读_第2页
文化经典《论语》精品导读_第3页
文化经典《论语》精品导读_第4页
文化经典《论语》精品导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经典《论语》精品导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化经典《论语》精品导读一、关于学习的思想内容(一)关于学习的态度。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分析: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道德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分析:学习要有踏实的精神,默默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不满足。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5、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2、”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分析:专心致志,知难而进。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是走在中途才停止下来,你现在却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8、敏而

3、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分析: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经常反省自己也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二)关于学习的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分析:孔子特别强调学习要经常温习,学思结合,勇于实践。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为政》)精彩文档实用标准分析: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只会

4、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疲怠。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而》)分析:孔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三)关于学习的内容。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分析: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学习纲要,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2、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分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孔子也

5、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四)关于学习的目的。1、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张》)分析: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习致用”。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

6、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分析: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3、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分析: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孔子办么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做教师培养政

7、治人才。4、士志于道。(《里仁》)5、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分析: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二、关于教育的思想内容精彩文档实用标准(一)关于教育的指导思想。1、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分析:受教育者不分贵贱、贤蠢,应该机会均等。这一思想也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二)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分析: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对中等才智以下的的

8、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2、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雍也》)3、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分析:为了贯彻因材施教的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鼓励他;子路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故意抑制他。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