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96353
大小:48.5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7
《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军转干考试2013年军转: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关键词】军转军转干转业干部军转论坛军转干考试军转网军转干考试军转干部安置军转待遇军转干考试公告军转干考试大纲军转干考试成绩军转干部军转干部安置计划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必经之路。“中国智造”的发展,正是要破解“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向全世界亮出“中国智造”新形象。 对于21世纪的全球来说,这是一个“中国制造”(madeinChina)无处不在的时代。 2010年,中国超
2、过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在制造业22个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为中国经济腾飞,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已经具备很强的制造能力,但仍然不是制造业强国,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 然而,我们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依然充满了信心。以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先进制造技术创新的内涵包含了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
3、模式和产业形态,将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今后20年将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创新和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的绝佳发展机遇期。 “中国智造”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并正视“中国制造”。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制造”以“物美价廉、物超所值”的优势风行全球,却也频频遭遇反倾销等贸易壁垒。 “卖掉8000万双袜子才够买一架波音飞机”,浓缩的是“中国制造”从加工贸易起步、以资源环境过度消耗为代价、依赖低廉劳动力成本、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之痛。“中国智造”的发展,正
4、是要破解“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向全世界亮出“中国智造”新形象。 制造“智能”的产品4军转干考试 2011年,我国10大科技进展之一是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机。相对于传统的材料器械成形(Cutting),3D打印是叠加成形(Adding),分层加工、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三维实体,既是制造工艺的原理创新,也是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产品创新,将可能改变整个制造业的面貌。 人类正在迎来全新的“智”时代。最鲜明的表征就是,数控和智能化产品,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影
5、响着制造业发展的格局。 柯达公司今年最终宣布破产,这个曾经居于胶片行业全球垄断地位的企业早在1975年就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却并没有将这一成果市场化,随着传统胶片产业被数字化技术颠覆,柯达走到了发展的尽头。智能手机的发展同样是例证,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因错失机遇而衰落,以革命性创新产品引领市场的苹果公司则迅速崛起。 这充分说明,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智造”需要把握机遇,努力在以数字化、智能产品革新的浪潮中,紧跟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占据优势并起到引领作用。 可喜的是,在许多数控和智能化产品领域
6、,我国企业已经开始在世界竞争格局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如智能手机领域的华为、中兴。 而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正不断取得辉煌成就,上天、入地、下海、高铁、输电、国防等都显示出我国制造业巨大的创新力量。 走向“中国智造”,制造“智”的产品,意味着企业需要坚持科技创新,应用数控技术和智能技术实现产品创新。 比如数控技术的应用,将从根本上提高机械产品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数控机床就是应用数控技术创新机械产品的典范,注塑机的数控化和智能化发展空间同样巨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周济认为,数控技术正在使机械工业
7、由电气化时代跃升为数字化时代,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智能化技术将使机械工业由数字化时代进入智能化时代。 我国动车组的发展,正是对电力机车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产品创新的结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机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发展智能制造技术 数字化技术正迅速改变着飞机制造业。我国自主研发的ARJ21飞机研制采用了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和并行工程方法,最终实现了大部段对接一次成功,飞机上空一次成功。波音777、787同样采用全数字化设计测试和装配,实现机身和机翼一次对接成功。 飞机、汽车、机械、能源、化工、
8、纺织、材料、生物医药……无论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都面临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带来的巨大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正变得越来越4军转干考试“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工业生产组织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多年来,我国一直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两化融合”战略,在制造业数字化方面具有一定技术基础。今后20年,中国制造需要努力实现制造业数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